#
#
#

        我学张瑞图书法

        作者:张建才2025-04-27 08:37:03 来源:光明日报

          草书五言律诗轴(书法) 张瑞图

            【学书心得】 

            纵观历代书家成功之路不难看出,临习前人优秀法帖是学习书法的一条极为重要的路径。中国书法历经几千年的淘洗和沉积,留给后世无数经典之作,创作出这些经典之作的书家像浩瀚天际中闪烁着的许多耀眼星辰,晚明时期被并称为“邢、张、米、董”之一的张瑞图便是其中一位。

            我少时在父亲的指导下习书临帖,但始终没有找到与自己心灵、审美相契相通的法帖。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偶然在《中国书法》杂志上看到了张瑞图书法的专题介绍,激动不已,心仪感也油然而生,又经恩师张海先生点拨,从此便夜以继日地心摹手追,吃透一家、融会贯通的学书理念也逐渐明晰起来。

            张瑞图,字长公,号二水,又号果亭山人、芥子、白毫庵主等,福建晋江人。晚年他悠游林壑,忘情山水,诗书画并发,留下了大量优秀作品,著有《白毫庵内篇》《白毫庵外篇》等。他是晚明时期最有创造性的书法家之一。

            梁巘《评书帖》云:“明季书学竞尚柔媚,王、张二家力矫积习,独标气骨,虽未入神,自是不朽。”把张瑞图与王铎并举,由此可见,张瑞图风骨高骞的书法风格对后世产生的巨大影响,值得我们认真分析、借鉴与学习。梁巘还说:“张二水书,圆处悉作方势,有折无转,于古法为一变。”张瑞图行书作品有的奇逸生动,力挽狂澜,大开大合;有的静谧雅逸,潇洒出尘,含蓄隽永。他在书法创作上进入了一个随心所欲、放旷简远的崭新境界,他的这种颇显张扬的书法风貌,极大强化了书法的艺术表现力,其字里行间所表达的艺术语言,使自古以来一直以崇尚中和柔美的书法审美体系得以丰富和发展。

            张瑞图善楷、行草及篆书,其在楷书和行草书中亦颇具多变性。他的结字风格具备了魏碑的浑朴、率真,特别是其结体的横势取法,颇具魏碑特点。他的楷书宗法魏晋,于钟繇书法得力甚多,一反其行草书连绵不断的风格,拙巧相生,古雅可人。在结字上随字赋形、删繁就简;在用笔上方直果敢,点画分明,轻松精妙,自然之趣横生。整篇有行无列,以纵向紧密取势,加大横向空间,求其轻灵舒展,让人感觉到在气息流畅中有密不透风、疏可跑马之感,形成强烈的对比。

            张瑞图行书中的用笔方直较多,圆转相对较少,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和冲击力,达到了“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的效果。在线条的表现上,他用笔劲爽利落,犹如战士冲锋,迅捷勇猛。在结字上,扬左抑右,左松右紧,形成较大反差,使之收放兼得,拙巧相生,风格奇异却法度甚严,颇显匠心独运之奥;他笔笔生发,峭拔有神,表明了驾驭笔墨的超凡能力和线型表达上的精准。在使转处多为翻折,点画之间揖让有致,劲挺明快,流畅中寓直转,迅疾中有停顿,转承上下,激昂动感,笔调奇险,映带自如。

            在对张瑞图书法的学习中,我从行书入手,认真读帖、临帖不辍。我广泛收集所能见到的张瑞图不同时期作品及《书法大字典》中的选字,把偏旁部首等分门别类进行整合,复印、装订成册,随身携带,时常进行比较,然后有选择性地大量临习、深化,从点画到结体再到整篇布局,尽可能地追求形似,做到有的放矢,少走弯路。经过长时间的对比、临摹,寻找出张瑞图书风的共性与个性,努力做到心摹手追,让规律烂熟于心,达到“入帖”。临帖的目的在于运用,经过无数次的创作尝试,再逐步“出帖”。在得到了张瑞图书法基础风貌后,我又旁涉多家书风,经过挣脱、回归,再挣脱、再回归的艰难过程,我对张瑞图书法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新的认知。

            每一个书家在取得成功和塑造自己艺术风格的同时,也难免会有习气和短处,张瑞图也是如此。学习张瑞图书法,要一分为二地正确看待,要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他的某些作品在强化自己风格的同时,凸显了诸如转折处的过于方折,起笔时的单一、露锋过多和线条相近等问题。在学习中,我十分注意处理张瑞图书法中特性与习气共存的这一矛盾体,努力体察辨别,避免程式化、简单化和机械化的效仿。其实,张瑞图是一个集方圆、藏露于一体的代表性书家,是造势与通变的高手,他的书法在直露奇崛的风格下,也有不少圆润柔美的表现,并非全是直露与方折,这种印象几百年来左右着人们对张瑞图书法的认识,着实是一个误区。

            书法从临帖到创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有着独特的文化归属性和自身的特殊性。学习书法必须要有丰厚的文化土壤和环境,要深扎根,才能开好花、结好果。因此,在临习张瑞图书法的同时,我也注重对古今其他书家书风的借鉴,从优秀作品中汲取营养。无论是钟繇的高古纯真,“二王”的精致典雅,苏轼的文质超迈,米芾的沉着劲爽,黄庭坚的浪漫自然,还是黄道周的高韵奇逸,王铎的气势洞达,傅山的放旷野逸,吴昌硕的率意天成等,都无不时时打动着我,感化着我,使我研习不已。立定吃透一家的信念,树立广涉博取的恒心,我以张瑞图书法为主基调,有机融合其他书风意趣,生发了跌宕多姿、气息通达,收放有度、方圆并存,率真自然、富于变化的个人面貌。我们要牢牢铭记临帖的目的,保持一以贯之的恒定精神,成功没有秘诀,贵在矢志不渝、坚持不懈,能忍得住寂寞,才会最终到达成功的彼岸。

            为了加强自身的学术修养和文化修养,我还注意对其他文艺门类做功课,不断地改造自己、完善自己、发展自己,通过久久为功的努力,把自己的书艺水平向着心中的方向前行和提升,使作品成为有激情、有活力、有内涵的生命乐章。

            初心不变,临帖将是我为之坚守一生的日课。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作者:张建才,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邮箱:fuwu@meishujia.cn
          Q Q:529512899
          电话:
          邮箱:fuwu@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71(s)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