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 武当瑞雪 200×240cm 水墨纸本 2024年
2025年4月13日,“情志丹青——秦岭教授师生作品展”开幕式将在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举行。当天也是湖北美术学院建校105周年纪念日,学校以师生作品展为窗口展示学校人才培养,创作成果、社会服务和美育传播的成果。
秦岭老师1991年进入湖北美术学院担任中国画教师,教学、写生、科研、创作几十年如一日。秦岭老师用一份沉甸甸、高质量的创作与育人成果,向学校建校105周年献礼。展览作品艺术精湛,画面洋溢着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礼赞,以一个小切口呈现了湖北美术学院绵延百余年学脉与育人成效。行走在展厅,可以感受到一幅幅作品在传递秦岭教授深耕山水画艺术,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的执着与感动。
一、艺术造诣:
笔墨丹青写山河,气象万千映时代
秦岭教授的艺术造诣,正如他的画作一般——“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他的笔墨语言雄浑苍莽,线条节奏沉稳中透洒脱,浑厚中蕴灵动。他深入武陵山区三年创作的《土家墨韵——秦岭恩施风光写生作品集》,获得湖北省文艺最高奖“屈原奖”,被赞为“恩施山水的象征”。李宝林先生曾评价他:“内心充满对自然万象的热情,对绘事孜孜不倦”,这种执着与热爱,让他的艺术跨越时空,成为连接传统与当代的桥梁。
秦岭教授的创作理念,可用他的一句箴言概括:“一只手伸向传统,一只手伸向生活”。他笔下的恩施山水、秦岭烟云,既是“北势南韵”的雄奇险幽,又是“野逸唯美”的田园诗意。他以线取物,用墨色构建山川的深幽意趣,将地质景观的“定宾主之朝揖,列群峰之威仪”化为纸上的生命共同体。正如他的学生所言:他的画比实景更美,泼墨千峰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映照,苍翠葱茏是守护绿水青山的时光记录。 这种源于现实浓缩于图景,正是他对“师古开新”传统的最佳诠释。
二、坚持写生:
步履不停绘山河,人文风骨化丹青
“炎阳六月热破砖,终南画苑聚英贤;秦岭深处去爬山,野外生活似神仙。”这首即兴小诗,恰是秦岭教授写生精神的写照。多年来,他顶风冒雨深入恩施,踏遍秦岭的千沟万壑,在溪涧泉瀑间捕捉万物的呼吸,在植物生发中描绘自然的美丽。例如,他以梅为主题的创作“十年计划”,连续多年寒冬初春深入东湖梅园等地进行实地写生,即使极端寒冷天气依然在梅园与梅面对面对话。其作品不仅捕捉了梅花盛放的瞬间,更关注梅的四季变迁:不仅有寒冬含苞的孤傲,还有凛冽冰晶铸成剔透的琼枝玉蕊;既有初春怒放的绚烂,也有凋零后的枝干苍劲;既有老梅虬枝的沧桑,又见淡彩渲染的新蕊生机,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对比。他常说“写生是美术家的必修课”,正是这种对自然的敬畏与虔诚,让他的作品充满“泥土气息”,也让“山水画不再是风景的复刻,而是心灵的对话”。
三、美景发掘:
风雨兼程探幽境,碧水奇山入画卷
从恩施的土苗风情到秦岭大山的巍峨风骨,再到祖国名山大川的雄浑盛景,秦岭教授用脚丈量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用笔墨呈现了丰富的被忽视的风景绝境,拓宽了对旅游胜地的认知。他的作品《大峡谷烟云》《清江岸上春意浓》,是绿水青山的视觉盛宴,也是人文山水的精神图腾。他笔下的董家河四季、地缝流瀑,既是自然的馈赠,也是环境保护、乡村振兴、全域旅游的无声赞歌。正如恩施州委书记胡超文所言:“这些作品是恩施人民气质的象征”。秦岭教授的作品不仅深深唤醒了人们对家园的热爱,也更提醒生态资源是最宝贵的资源,我们要珍视每一寸土地的生命力,始终牢记总书记叮嘱的“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要努力用生态环境保护“画好山水画”。
四、美育教育:
三尺讲台育桃李,矢志不渝传薪火
作为湖北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教授,秦岭三十余年如一日,“寓情山水纵笔写意,倾尽丹心孕育桃李”。他不仅培养了大批国画人才,更以“创作带动教学”,将写生实践融入课堂,让学生们在自然中感悟艺术的脉搏。他的课堂生动细致,既有手把手教技法,更有创作中的美育浸润,毫无保留的示范与讲解给学生充分的山水画养分。师生间教学相长的互动交流是灵感碰撞,也是美育滋养。此次展览的师生作品,是学院教育体系对艺术家创作理念与文化担当的深刻塑造,并彰显出学院艺术教育在推动中国画于当代语境中拓展表现空间方面的重要意义。学生作品整体展现了年轻一代艺术家在传统写意精神引领下,稳步迈向当代审美表达的探索路径,以及他们在中国写意山水画传承与革新过程中的广阔发展潜力。正是这种传承的见证——既有师者的匠心,又有学生的创新,共同绘就了艺术教育的壮丽长卷。
以艺术之名,致敬山河与时代
艺术是时代的镜子,更是心灵的灯塔。秦岭教授用笔墨告诉我们:真正的艺术,不在画室的方寸之间,而在山川的呼吸之中;不在技法的精妙堆砌,而在对生命共同体的深刻共情。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要求:“我们的艺术家必须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习近平总书记2024年11月考察湖北时也指出,湖北要在加强文化资源保护和推动文化创新发展上担当使命。要系统推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加强长江文明溯源研究和传播展示。要打造精品文旅品牌和线路,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
湖北的秀美山川是长江文明的重要呈现,是推动湖北文旅发展的重要根基。展示山之意、川之秀、人之美、文之厚,是当代艺术家特别是山水艺术家的重要使命和责任。这场展览是学校“学术校庆”系列活动之一,学校以此展览为窗口,展示学校山水画教学创新探索与育人成果,也让观众领略湖北大山大河大湖独有的美景。湖北美术学院将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发扬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的优良传统,以大爱之心育莘莘学子,以大美之艺绘传世之作,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为文化强国建设贡献艺术力量。
鲍清芬 湖北美术学院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