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让非遗离生活更近——长沙开展贯穿全年的二十四节气非遗传习实践活动

        作者:张玲 通讯员 宋林2025-04-15 08:58:10 来源:中国文化报

          孩子们现场观看长沙剪纸技艺    长沙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供图

          清明谷雨时节,长沙橘子洲头绿意葱茏,花香沁人。日前,由长沙市文化旅游广电局主办、长沙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长沙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承办的“星城时序·非遗万象”二十四节气系列活动在橘子洲景区拉开大幕。

          该系列活动首期推出“南国嘉树 颂春传艺”长沙市非遗传习与实践,以清明、谷雨时节为契机,以《橘颂》精神为内核,融合非遗技艺与春日时令,通过沉浸式体验、非遗集市、研学实践、非遗公益课堂、文化展演等形式,带领市民、游客感受“可触摸的非遗之美”,吸引超6万人次参与。

          本次活动以“南国嘉树 颂春传艺”为主题,呼应橘子洲的历史文脉与春日生机,打造“可触、可感、可传”的非遗体验场景和文旅消费模式。

          在长沙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内的“非遗新空间”,湘绣、长沙窑铜官陶瓷烧制技艺、长沙棕叶编、九芝堂传统中药文化等10余项非遗体验项目成为焦点。游客在传承人的指导下,在团扇上绣制橘花纹样,或在素坯瓷盘上题写《橘颂》诗句,体验“瓷上写意”的雅趣。“一针一线、一笔一画间,仿佛触摸到了千年的湖湘文脉。”参与活动的游客李莉说。

          夏布织造技艺展台前,孩子们用古朴的苎麻布缝制绿茶香囊,将清新的茶香与春日的生机打包带走。长沙棕叶编传承人指尖翻飞,一片棕榈叶转眼化作振翅欲飞的蜻蜓。沩山传统香制作技艺展台前,游客跟随传承人将药材研磨成粉,填入香囊,体验古法合香的智慧。在风筝制作技艺体验区,游客共同绘制燕子纸鸢。长沙剪纸(一刀剪)传承人则以红纸剪出橘树繁花,传递“春生”的吉祥寓意。

          活动现场,金井绿茶制作技艺的非遗传承人架起铁锅,点燃柴火,一场充满仪式感的明前茶炒制体验在茶香中展开。另一边,游客轻捧铜官窑茶盏,品尝岳麓山茶制作技艺传承人浸泡的明前茶,感受“茶瓷共生”的湖湘文化脉络。

          活动推出的“橘花开放时,橘洲深处去”研学线路备受青睐。研学团队从橘子洲头启程,途经长沙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美孚洋行旧址、乐之书店、长株潭都市圈展示馆、《沁园春·长沙》诗词碑等文化地标,通过非遗技艺体验、历史遗迹探访,感受青年毛泽东成长的时代背景。

          在长沙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戏园,长沙花鼓戏折子戏、长沙皮影戏等非遗节目轮番登场,传统戏曲与现代创意碰撞,吸引年轻群体驻足打卡。

          活动还特别设置“橘香”非遗公益课堂,邀请长沙各级各类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现场授艺,让学员们在互动中领悟非遗传承人的匠心精神。

          在长沙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的留言本上,参加了此次非遗传习实践研学活动的王腾达写道:“亲手制作夏布香囊,体验金井绿茶炒制,品尝了明前岳麓茶,我才发现非遗离生活这么近。”

          为贴近年轻受众,活动以“潮玩”形式焕新非遗表达。在线上,通过直播、征文等互动形式覆盖全国观众,累计征集“橘颂千年韵,非遗一纸春”主题非遗体验稿件百余篇,网友以诗词、散文畅叙非遗情怀。在长沙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二楼的非遗文创售卖区,活动期间销售额突破10万元,彰显出非遗消费的新活力。

          “星城时序·非遗万象”二十四节气系列活动将持续全年,以长沙本土非遗为核心内容,结合每个时令特色推出非遗传习、沉浸演出、研学体验、公益课堂、主题展览等多元形式的非遗主题体验。“通过‘非遗+景区’‘非遗+研学’等模式,我们正在探索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的连接点,让非遗真正‘活’在当下。”长沙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张军介绍,接下来,长沙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将进一步深化馆园融合,以该馆为起点,在总分馆、长沙市非遗传承实践基地,通过文旅消费新场景助力湖湘文化传承创新,为市民、游客铺就一条贯穿全年二十四节气的城市文旅漫步之路。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邮箱:fuwu@meishujia.cn
          Q Q:529512899
          电话:
          邮箱:fuwu@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305(s)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