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花之二 31.5cm×22cm 纸本水墨 2023
太行山花图册
2023年秋季,山西写生活动为我提供了重新认识太行山脉的契机。这座雄伟且绵延数百里的山脉,除了壮丽的山水景观外,还孕育了众多知名与不知名的野生花卉。在创作《太行山花图册》系列作品时,“如何将徐渭的写意精神‘舍形而悦影’融入现代绘画语境”成为我此次写生研究的核心。野逸之气的营造,留白——至关重要。我在密集的花卉丛中巧妙地留出几许空间,使得虚处不显空洞,反而增强了山野间的呼吸感。“计白当黑”的空间处理手法,既继承了徐渭“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构图原则,又体现了我对自然的独特理解。我用篆隶笔法来描绘杂花野卉,笔触在提按绞转之间既展现了金石般的质感,又蕴含了书写性的韵律。墨色在生宣纸上的自然晕染,既保留了物象的真实感,又增添了笔墨的趣味性。
徐渭的创作理念“从来不见梅花谱,信手拈来自有神”,成为我绘画实践的指导原则。“形影互证”的画面布局,在奔放中蕴含法度,在混沌中展现生机。它使我面对自然物象进行写生时,既不会被植物的外形和色彩所迷惑,也不会因远离物象而陷入无序的涂抹。这种“写生”实际上是对“写意”的深化,既保留了物种的特征,又通过水墨的随机性重新构建了植物的精神领域。
条子泥画鸟
2024年春天,江苏省国画院启动了“水韵江苏”全省写生活动。我带领花鸟组三次前往盐城东台条子泥湿地考察写生。这次经历不仅让我对湿地生态有了更深的认识,也让我对如何表现水禽有了新的领悟。
条子泥湿地植被保持自然演替状态,生物多样性丰富。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潮间带,是全球最重要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之一,也是世界8大候鸟迁徙路线之一。更是迁徙路线上数以百万候鸟的停歇地、换羽地和越冬地。比较典型的有:勺嘴鹬、小青脚鹬、丹顶鹤、白鹤、东方白鹳、天鹅、震旦鸦雀、灰椋鸟、鹭类等等,清晨或傍晚湿地浅水边全是密密麻麻的各种鸟类,或小憩、或嬉戏、或戏水、或打闹,一派鸟集鳞萃,群鸟和鸣之境。它们在这片湿地中自由生活,形成了一个和谐的生态圈。
在写生中,我努力去捕捉鸟儿那转瞬即逝的动态之美,这不仅考验了我的笔墨技巧,也锤炼了我的观察取舍能力。然而,我深知,唯有深入探究其生活习性,方能真实再现它们的神韵。这促使我开始研究鸟类学,以便在笔墨造型中可以有取舍的保留他们的自然型理,更生动地在宣纸上呈现它们。
通过近距离地观鸟、画鸟,我深刻体会到艺术与自然之间的紧密联系。艺术不仅是传播自然保护理念的桥梁,更是自然之美激发艺术家无限灵感的源泉。这种相互促进的关系,让我对未来的艺术创作充满期待。
百草园写生
如何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契合点,让中国画在当代艺术中焕发新的活力呢?近年来,我一直在写生中探索如何通过笔墨与自然植物进行心灵对话,这成为了我持续研究的课题。每次的写生,虽然时间长短不同,地点不同,但是收获是巨大的,累并快乐着。
百草园是我带队苏北写生的途中,在一个较为偏僻的山村发现的。按照地方文旅给出的计划和地点,我们考察了后较为失望。如此美丽之地,定藏着令人心动的植物奇观。因此,我领着画家同伴,沿着蜿蜒的乡村公路,一路探寻。猛然间,我们看到一个拱形门上面横着的匾额上三个大字——百草园,赶忙示意司机停车,随即下车,走进园中打探。看门的一位老者告诉我们,这是镇上一位老板承包的园子,占地约500亩,园中植有果树、四时花卉、各种中药材等等,真是令我们大喜,赶紧要来厂主电话,一番沟通后,容许我们在园中写生。
园中各种知名不知名的植物,它们以最质朴无华之姿,坚韧地扎根于田野边角,有的缠绕交织,绿意盎然如翠云堆叠;有的傲然独立,于一隅静静绽放,自得其乐;有的三五成群,错落有致,宛如自然之趣的巧妙布局。处处生机。我此次以尺八屏竖幅为主,在写生中有意识地强调植物的大开大合,细节上再强调叶子的老嫩、枝干的苍润、果实的饱满、花朵的柔嫩、藤蔓的刚柔等等,我渴望以笔墨捕捉那些在秋日暖阳下自由生长的植物的野趣与逸态,让它们的生命力跃然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