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花鸟画名家邀请展”将开展

        作者:admin2025-04-06 09:24:44 来源:中国建筑家网

          前 言

          海,是永恒的凝视者,亦是流动的边界。当花鸟画遇上海洋,传统笔墨中含蓄的“小景”骤然舒展为浩渺的“气象”——烟台美术博物馆(烟台画院)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为题,邀约当代花鸟画名家名作临海展出,既是对海子诗意的视觉转译,更是对东方艺术自然观的一次深度叩问:在陆地与海洋的交界处,花鸟画如何以笔墨重构生命的诗性栖居?


          天人合一:自然观的当代觉醒

          传统花鸟画以“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为内核,而当代创作在延续这一基因的同时,赋予其批判性视角。艺术家不再局限于文人隐逸的寄情,转而以平等的姿态与自然对话——艺术家笔下的荒原枯荷、候鸟迁徙,皆以生态诗学为底色,将“天人合一”升华为对生态平衡的呼吁。在气候变化与物种危机的背景下,花鸟画成为生态意识的视觉载体,以笔墨为媒介,唤醒对自然尊严的敬畏。


          笔墨维新:个体的精神突围

          当代花鸟画挣脱了“梅兰竹菊”的程式化符号,转向个体经验的自由书写。钢筋水泥与野花的并置、水墨偶然性与数字媒介的碰撞,构成城市化进程中挣扎与韧性的隐喻。艺术家以水墨的不可复制性,抵抗人工智能时代的同质化浪潮,在技术理性中重拾“灵光”。这种创作既是自我存在的确认,亦是对机械复制的温柔抵抗。


          东方诗性:文化基因的激活

          全球化语境下,花鸟画成为本土文化基因的守护者与转译者。如,没骨花卉以朦胧色彩消解物象边界,延续道家“虚静”哲学,却以情绪化设色回应现代焦虑;胶东半岛的浪花与礁石融入画面,将地域符号升华为人类共通的生存隐喻。传统文人画的“雅趣”被转化为公共精神符号,在守正与创新间,构建起东方美学的当代范式。


          物我两忘:生命的诗性呈现

          当代花鸟画的终极追问,在于以艺术抵达生命的超越性。狂放笔触捕捉鸟雀的瞬态,实则以“动”显“静”,在喧嚣中寻觅禅意;残荷、裂石等意象的凝视,并非沉溺衰败,而是呈现创伤中的重生之力。这种对残缺的凝视,恰是当代生存困境的镜像,艺术成为废墟之上重建诗意的诺亚方舟。

          当代花鸟画的内在精神,犹如古树新生:根系深扎传统土壤(天人哲学、笔墨精神),枝叶向现代性风雨伸展(个体表达、生态关怀)。它拒绝简单的复古或西化,而是在“守”与“破”的张力中,构建独特的东方美学范式——以自然为镜,照见人性的幽微;以笔墨为舟,渡向精神的彼岸。当海风拂过这些作品,我们或可听见文明的启示:在物欲与技术膨胀的时代,艺术依然是诗意栖居的锚点。


          烟台美术博物馆(烟台画院)

          2025年4月


          主办单位:烟台市文化和旅游局、烟台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承办单位:烟台美术博物馆(烟台画院)、烟台市美术家协会

          展览时间:4月8日——4月27日

          展览地点:烟台美术博物馆(烟台画院)第一展厅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邮箱:fuwu@meishujia.cn
          Q Q:529512899
          电话:
          邮箱:fuwu@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64(s)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