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届国际纹样创意设计大赛暨2025“造图叙语”国际纹样创意设计邀请展 现场
4月1日至2日,第十三届国际纹样创意设计大赛(ICPDC)暨2025“造图叙语”国际纹样创意设计邀请展、2025国际纹样文化解读研讨会在中国美术学院启幕。本次活动由中国美术学院与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联合主办,中国美术学院时尚设计学院、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东方设计研究院共同承办,以纹样为媒,架起传统与现代、东方与世界的对话桥梁,为全球设计界、教育界及公众呈现一场文化传承与创新设计的盛会。
“赛-展-研”:
构建三位一体的创新桥梁
1928年中国美术学院在建校伊始成立图案科,1996年成立染织与服装设计系。2023年,在原染织与服装设计系基础上发展建立为时尚设计学院,是全国高等院校中最早开办染织与服装设计专业本硕博国内一流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院系之一。时尚设计学院以“东方文化活化”为根本,关注设计前沿发展,立足“可持续发展”与“东方本土话语”体系的研究,与产业实时接轨;以“时尚生态链”为思维模型基础,建构时尚跨界、多维创新的办学格局,培养具有独立思考精神、创新跨界能力、国际视野与社会责任意识的设计人才。
自2010年10月起,杭州市政府与中国美术学院携手多年举办以纹样文化传播和解读为核心的创意大赛及设计师邀请展等系列活动,在海内外影响斐然,吸引全球范围内的设计师参加,国内合作院校180余所,国外合作院校30余所。国际纹样创意设计大赛系列活动分为大赛展览、设计师邀请展和学术研讨会三大部分。大赛以全球征稿的形式,参赛作品涵盖纹样创意视角、当代设计方法,强调日常生活中“寻常物的嬗变”的艺术以及之后形成的新语言形式、符号特征。在大赛专业机构“国际纹样设计联盟”和产业顾问的指导下,从纺织、服装、工业造型、建筑等相关专业领域,进行以纹样创意为核心的创意产品设计或艺术品创作。作为发掘和培育设计创新人才国际专业平台,大赛成功将纹样从“装饰符号”升华为“文化叙事者”,持续为本土原创设计注入创新活力。
以“纹”彰“文”:
不断续写的视觉史诗
纹样是文化的美学密码,其形态、传播与嬗变揭示着族群认同、技术变迁与跨文明对话。李格尔在《风格问题》中提出,纹样演变受内在“艺术意志”(Kunstwollen)驱动,而非单纯技术决定;克莱夫·贝尔在《艺术》中表达:“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19世纪工艺美术运动中,威廉·莫里斯以自然主义纹样反抗工业化的机械复制,倡导“艺术与手工艺结合”;20世纪包豪斯学派则将纹样抽象化,赋予其功能主义逻辑。
从原始社会的“符号觉醒”到古典文明的“权力叙事”,在图纹与人文往来之间,它们钩织着属于自己的阡陌纵横与源远流长,超越了单一的装饰功能,成为表达文化内涵和传递故事的重要载体。人文精神在这些视觉的褶皱中被不断讲述、传承、转译,通过生产性想象,无数的视觉创作者对我们的叙述进行着不断的语义革新。在全球化与数字技术浪潮袭卷的今天,纹样既是文化遗产的守护者,亦是创新实验的先锋场域,我们不断追问与思考,在“纹”与“文”的永恒对话中,人类如何以新的语法续写这部进行时的视觉史诗。
“造图叙语”:
图纹与人文往来的文明叙事
2025“造图叙语”国际纹样创意设计邀请展依托于第十三届国际纹样创意设计大赛,呈现国内外近20位艺术家、设计师40余件作品,聚焦叙事与图案之间的关系,既呈现“图案”“纹样”这两个词汇中所蕴含的现代设计之源,也链接起“纹/文”初萌时与叙事之间的用意关系。在惊艳工业技术给图案带来精密、稳定、秩序与速度的同时,也能体悟手工艺中所携有的“人”的手泽、温暖、美的沉思与匠意;感受“叙事”作为人类理解自身存在的基本方式,而具有的洞穿学科门类分别之眼。
展览通过三大板块系统解构纹样的文化密码,展览突破了传统装饰艺术的范畴,将纹样提升为跨学科的叙事载体,在当代技术语境中重新诠释这一视觉语言的情感维度和文化深度。
“造图叙语”2025年度国际纹样文化解读研讨会同期举办,展览将持续至5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