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其梅 南岱菜园
3月29日,“绘意和美——第二届全国手绘艺术大展”在浙江展览馆展出。本次展览由浙江省美术家协会指导,全国艺术设计委员会手绘艺术研究中心、浙江省文化会堂(浙江展览馆)、浙江省美术家协会连环画插图装帧艺术委员会、中国美术学院动画与游戏学院插漫系、浙江省创意设计协会室内分会(江南学社)主办。本届大展以“绘意和美”为主题,旨在探索手绘艺术在当代社会中的多元价值,展现其与生活、教育、经济深度融合的无限可能。
展览分为“手绘·生活”“手绘·教育”“手绘·赋能”三大板块,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150多位作者的优秀手绘作品,有独幅作品、组画、涂鸦、器物、视频、衍生品及可互动的装置作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据介绍,展览将持续至4月13日。
“在这个AI作画只需几秒钟、手机拍照眨眼即完成的时代,我们为什么还要坚持举办手绘艺术展?”展览总策划、中国美院插画系硕导夏克梁表示,手绘不仅仅是艺术创作,也是情感的传递、温度的延续,更是生活的一种态度。
手绘·生活
走进展厅,一幅幅作品令人惊喜。展墙上、天花板上,作品仿佛围绕着我们;在展厅中央搭起的一座小房子,手绘作品装饰其中,让我们看到日常的生活场景。
在这里,艺术不再囿于画布,而是通过实用形态渗透至生活场景:从家居墙绘到公共艺术装置,手绘以装饰画、壁画等形式重塑空间美学,将冰冷的墙面转化为叙事画布,赋予静态场域情感温度与人文厚度;而日用品上的手绘,则让艺术融入触手可及的日常,不仅可以提升物品的美感,同时也让人在使用中感受到手绘艺术的温暖与匠心;旅行中的手帐和日常涂鸦则是记录生活的生动载体,也是很多旅行爱好者和手绘爱好者的一种生活方式。
手绘·教育
“在这个数字化时代,手绘依然保持着最珍贵的教育价值——它不追求完美无缺,而是鼓励真诚表达;它不局限于技法,而是激发创新思维。”在“手绘·教育”板块,我们看到,教师通过即兴示范与日常创作,以笔触传递技艺精髓与艺术热忱,在躬身垂范中实现专业精神的代际传承。学生通过绘画实践,从人物造型、场景构建到叙事逻辑,逐步凝练个性化的视觉语言,在观察与表达中完成审美认知的迭代;同时,手绘作为设计思维的延伸工具,以自由性与即时性助力灵感捕捉、方案推敲及理念沟通,为设计教育提供开放性的探索维度。
手绘·赋能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览的“手绘赋能”板块中有一个南岱写生作品专区。松阳县叶村乡南岱村作为浙江展览馆省级文化特派员工作的联系点,在大展的征稿阶段,主办方设定了“定向创作”环节,鼓励全国各地的艺术家们走进国家级传统村落——松阳县叶村乡南岱村开展写生创作活动,展览评选出约50件南岱写生作品。浙江展览馆馆长汪健表示:“这一举措,为南岱村带来了大量的新增流量和关注度。”
从这一个小小的举措,我们看到了手绘艺术在当代社会中的多元价值与无限可能。它不仅是技艺的展现,更是文化的传承、创新的源泉和产业的动力。在乡村振兴中,一支画笔能让破旧老屋变身网红打卡地、让被遗忘的古村落重新焕发生机;在特殊教育中,一幅涂鸦就可能搭建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在文创产业中,手绘艺术能激活传统工艺的新生命。这些鲜活的案例都在告诉我们:手绘艺术正在以最柔软的方式,创造着最坚韧的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