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中国建筑艺术网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中国建筑艺术网 -最大的建筑艺术门户网站
资讯
新闻
展讯
专题
评论
访谈
趣闻
服务
名家
企业
协会
建站
论坛
互动
欣赏
商业建筑
文化建筑
教育建筑
古建文化
园林建筑
别 墅
知识
史论
理论
视频
技法
鉴赏
保养
#
#
#
推荐新闻
[11月20日]
2023年豪瑞可持续建筑大奖赛宣布全球获奖者名单
[11月16日]
科思创发布五大涂料解决方案,驱动多行业绿色转型
[11月15日]
吕元祥建筑师事务所打造香港启德新地标AIRSIDE
[11月13日]
锦萧科技再次展现卓越实力,荣获2023第五届长三角预制...
[11月12日]
吕元祥建筑师事务所再获3项香港建筑师学会年奖
[11月10日]
图文设计办公助手——爱普生墨仓式® L11058新品上线!
[11月09日]
数智引领,协奕超流产品发布会举行
[11月09日]
聚焦创新三维移动扫描技术,NavVis亮相首届中国测绘...
[11月07日]
吕元祥建筑师事务所 (RLP Asia)再创佳绩,斩获...
[11月07日]
丹佛斯传动亮相第六届进博会,携手合作伙伴赋能零碳城市
美术史论
全部
中国美术史
外国美术史
中国书法史
中国篆刻史
工艺美术史
摄影史
建筑史
绘画史
版画史
雕塑史
民间艺术史
艺术概论
中国建筑艺术网:首页
>
美术史论
>
美学原理
在文学“边界”之争与“日常生活审美化”之间(作者:王德胜)
近些年间中国文论界发生的有关“日常生活审美化”话题论争,表明了这样一种态势,即当代中国文艺理论话语正处在一个艰难的“转型”时期。一方面,许多既有概念面临被重新“定义”;另一方面,过往形成的学术观念和思维方式在受到激烈冲击的同时,仍在挥之不去地影响着我们的头脑。新观念、新思维虽然显示了一定的生命力,其优劣尚需经过审慎检验。新旧观念、新旧思维的相互纠缠、冲突,正显现了当代中国文艺理论在走出所谓“失语”困境之后,又一次在杂语共生的转型期里经历着挣扎和蜕变。 尽管人们常把“日常生活审美化”这一话题与文艺学学科反思、文学“边界”问题联系起来,然而文艺理论中...
[详细+]
2009/09/09 09:15:34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日常生活审美化”的食利性与文艺学的反思(作者:耿波)
新近学术界内一股“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浪潮闹得沸沸扬扬,掀起了一场不大不小的争鸣,并且在争鸣中,一个显然更加重大的问题———文艺学学科的合法性问题,被卷了进来,这使得“日常生活审美化”的问题越来越不可等闲视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日常生活审美化”是一面镜子,折射出当代学术在当代文化生产中日渐显露出来的庸俗的一面:食利性。 一 “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讨论首先起源于西方,正式为之命名的是英国社会学家费瑟斯通,全面的理论阐述则是集中在德国学者沃尔夫冈·韦尔施的《重构美学》和美国学者理查德·舒斯特曼的《实用主义美学》这两部著作...
[详细+]
2009/09/09 09:15:05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日常生活审美化”与“边界”问题(作者:杨德胜、杨光)
在反思、呼吁或坚守的多声部交响中,曾掀起广泛讨论的“日常生活审美化”话题,2005年在中国美学、文艺学界依旧热度不减。在对围绕“新的美学原则”的争论研讨中,学术界展开了更多层面的思考。 “日常生活审美化”:现象与问题自2000年“日常生活审美化”这一话题被提出后,围绕该话题已发表了百多篇论文。尽管人们在应该高度关注“日常生活审美化”现象这一点上达成了一定共识,但由于“新的美学原则”的论争而出现的观念分歧却并没有消除的迹象。不同论者从各自立场和更多的角度出发,将问题引入了更深层面。其中,如何在当代文化语境中理解“审美”与&l...
[详细+]
2009/09/09 09:14:32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2007年第四届全国生态美学会议回顾(作者:张子程)
2007年11月3日到5日,在中南民族大学教授彭修银教授的牵头下,由中南民族大学文学院、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中华美学学会青年美学学术委员会联合主办的“第四届全国生态美学学术会议”在湖北省武汉市中南民族大学顺利召开。会议有来自北京、山东、上海、广西、武汉等地的专家学者50多名。本次会议主要围绕以下三个问题进行了讨论:生态多元观及生态美学的学科建构;生态文学、艺术创作及其美学特征;生态保护与中国少数民族审美文化资源利用。下面就对本次生态美学学术会议所探讨的问题作一简要的综述。 一、生态多元观及生态美学的学科建构 “生态美学”这一概念是由我国学者在1994年提出的,历经十多年的发展,生态美学已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空间,正被越来越多的学者...
[详细+]
2009/09/09 09:13:50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生态中心主义视角下的自然审美观(作者:陈望衡)
人类对自然美的认识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人类的发展就其文化形态来说,大体言之可以分为:神灵中心主义、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中心主义。这三种文化都严重地影响到人类对自然、对自然美的观念。 神灵中心主义时代,人类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人类对自然、对人自身的认识都非常有限,人类的自我意识处于低级阶段,尚不能很好地将自然与人区分开来,总是将人世间的变迁看成是自然界变迁的反映,而且将这一切都归之于神灵,于是神灵成为人类命运的主宰。几乎所有的民族都经历过自然泛神化的阶段。不仅整个大自然是有灵的,每一自然物都是有灵的。这个时候人们也不是不能发现自然物的美,但是对这种美保持一种敬畏,而丝毫没有亲近亵渎之感。 在神灵中心主义时代,自然在人类生活中既是物质生活资料的来源,又是精神崇拜的对象。这两...
[详细+]
2009/09/09 09:13:14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生态美学:理论背景与哲学观照(作者:高中华)
当代科学的生态化趋势,促使生态学与美学结合,催生了生态美学。所谓生态美学就是生态学与美学的一种有机结合,是运用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美学,将生态学的重要观点吸收到美学之中,从而形成一种崭新的美学理论形态。 对于生态美学,目前有狭义与广义两种认识。狭义的生态美学着眼于人与自然环境的生态审美关系,提出特殊的生态美范畴。而广义的生态美学则包括人与自然、社会以及人自身的生态审美关系,是一种符合生态规律的美学观。显然,广义的生态美学是在后现代语境下,以生态哲学为指导与观照,从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出发,涉及人与社会以及人自身等多重审美关系,试图建立起一种人与自然和社会达到动态平衡、和谐共生的生态美学观。 一、生态学时代呼唤生态美学 1、生态学的最新发展为生态美学提供...
[详细+]
2009/09/09 09:12:37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生态人类学的审美走向(作者:袁鼎生)
一、问题的提出 人类学从一开始,就与美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多维发展的人类学,就有审美人类学一支,就有跟审美直接相关的文学人类学、艺术人类学等交叉形态。在人类学的大家庭里,有着美学的重要成员。 美学于人类学,不仅有着局部构成的意义,更有着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的普遍情形。这种情况,在生态人类学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了。这是由美学与人类学的学理相通,特别是研究领域的相关决定的。人类学是研究人及其文化的科学。美学是通过探索主客体潜能的对应性自由实现,以构建审美人生与审美世界的科学。显而易见,两者在目标的设计、目标实现的途径与机制方面均有着相互包含性,相互贯通性。凭此,美学不仅可与人类学交叉,形成人类学的分支形态,还可向人类学的整体形态、全部形态渗透,构成人类学的普遍特性:审美性。审美性...
[详细+]
2009/09/09 09:12:05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文学艺术在地球生态系统中的序位———《生态文艺学》论稿之一(作者:鲁枢元)
“序位”,在这里我们是借用了生态学理论中关于“生态序”和“生态位”的说法。生态序(ecological order)是指一个生态系统内部的结构、功能及其环境条件在空间与时间中的秩序;生态位(niche)是在一个大的生态系统或生态群落中,某一个物种实际上或潜在地能够占据、生存的空间和地位。[1]Niche一词的原意即“合适的处所”“相称的职责”,即“安身立命之地”。在我们看来,地球是一个大的生态系统,文学艺术是地球上人类这一独有生物的生命活动、精神活动,是一个在一定的环境中创生发育成长着的功能系统,文学艺术在地球生态系统中注定享有一定的“序...
[详细+]
2009/09/09 09:10:41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走向文化美学(作者:胡经之)
也许仅只是我的一种直觉印象。我感到,文艺学或艺术学在近几年正向两个方向发展:音乐、舞蹈、美术、戏剧、影视等的研究越来越趋向门类专门化,音乐美学、舞蹈美学、戏剧美学等越来越深入探索不同艺术独具的艺术奥秘,各自遵循的“自律”。但是,对文学的研究,却越来越趋同于文化普适化,把文学与整个文化融合起来,逐渐向文化研究转移。 本来,多年前就知道西方当代美学早已出现向文化研究转移的趋向,没有想到,这种趋势很快在我们这里也出现了。 有朋自远方来,畅谈之后更加深了我的这种印象。多年不见的香港中文大学美学教授王建元博士前不久来访,他的一番宏论使我越发感到,我们这个时代的变化真是太快。这位在台湾曾以研究“雄浑”“崇高”著名...
[详细+]
2009/09/08 19:04:08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探索古典文艺学(作者:胡经之)
古代中国,诗话、词话、曲话、文论、画论、乐论、剧说、赋说、书品、点评等等,浩如烟海,散见于各种典籍。如要加以概括,本可统名为“艺文学”,以与历代的“艺文志”相照应。但在犹豫再三之后,我还是按照现代称谓,把这些称为古典文艺学,这更便于和现代文艺学相照应。 中国古典文艺学源远流长,传统悠久,卓然独立于世界文艺学之林。 中国古典文艺学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概括了中华民族的艺术经验,自成体系,运用了一套独特的范畴,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如何探索中国古典文艺学,掌握完整体系,理清基本范畴,这已经成为文艺学界密切关注的重要课题。这个课题的解决,有待集思广益,共同努力。 置中国古典文艺学于世界文艺学之...
[详细+]
2009/09/08 19:03:45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上一页
1
...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下一页
艺术活动
>
生命墨迹
开始:
2024/11/25
结束:
2024/11/29
省市:
甘肃
场馆:
西北师范大学博物馆
视觉与诗意
开始:
2024/11/30
结束:
2024/12/12
省市:
国外
场馆:
佛罗伦萨但丁故居博物馆
黄骏:三让
开始:
2024/11/22
结束:
2024/12/05
省市:
浙江
场馆:
浙江美术馆
新闻热点
+
more
从阅读中汲取力量 在新时代书写青春 大学生阅读之夜成功举办
11月22日晚,作为“‘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书香行和北京市青少年阅读节重点活动,“大学生阅读之...
“回归自然 独抒性灵——陈危冰田园诗意画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开展
“桃源花开——漆跃辉中国画展”将在湖南师范大学开展
墨团团里天地宽——读黄宾虹《溪桥烟霭图》
山河万象——薛亮中国画作品展
此处安然——古堰画乡探访画家随记
真水无香——周燕中国画作品展
同源意彩 李翔美术馆开馆暨全国名家作品邀请展
最新专题
+
more
红心伟业
红心伟业:由华夏少奇(北京)文化发展中心组织实施,主要宗旨:传承红色资源,发展诗词文化,促进中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主要职能:组织引导全国红色研学及中小学研学旅行,在革命根据地、纪念地、伟人故里等开展红色文化活动和红色旅游教育体验;创作红色影视作品;传播红色歌曲等。
张大千
张大千简介(1899-1983)原名正权,后改名爰,小名季,又名季爰。号大千、大千居士,以号行。画室名大风堂。四川内江人。 张 大千 在现代艺坛上,张大千大概是成就最高的国画家了。他精山水、工人物、善花草,还能书会銮,我不知能出其右者谁?比起会画来,张大千...
合作联系
邮箱:
fuwu@meishujia.cn
Q Q:
529512899
电话: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国画家网
油画家网
版画家网
雕塑家网
建筑家网
工艺美术家
紫砂艺术网
书法家网
当代艺术网
画廊网
美术114
摄影网
民间艺术
美术高考
少儿艺术网
拍卖网
美术家网
中国艺术收藏网
中国文化促进会
菏泽市美术家协会
菏泽书法艺术研究会
曹州艺术网
邮箱:
fuwu@meishujia.cn
中国建筑艺术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JIANZHUJIA.NET
,All right
技术支持: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会员中心]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