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中国建筑艺术网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中国建筑艺术网 -最大的建筑艺术门户网站
资讯
新闻
展讯
专题
评论
访谈
趣闻
服务
名家
企业
协会
建站
论坛
互动
欣赏
商业建筑
文化建筑
教育建筑
古建文化
园林建筑
别 墅
知识
史论
理论
视频
技法
鉴赏
保养
#
#
#
推荐新闻
[10月24日]
《心居未来·豪宅艺术与生活方式》趋势论坛圆满举行
[10月22日]
文化与艺术的当代对话:中国嘉德2025秋拍精品展登陆露香园
[10月11日]
一位高中生的苏州古桥“连接”之旅
[09月22日]
陈金庆《无界之相》东方哲思雕塑艺术展于北京融创壹號院开幕
[09月17日]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2025年学术年会在津盛大启幕
[09月12日]
政策收紧 PUE 红线,老旧散小数据中心如何破局节能改...
[09月11日]
产教融合,行知共进:立邦“未来之星”校园设计之旅火热开启
[08月29日]
360采购帮携手弘阳家博举办AI赋能峰会,共探B2B增...
[08月29日]
2025年中国建筑业综合实力100强榜单重磅发布
[08月21日]
全国工程项目信息平台TOP5榜单 RCC瑞达恒等上榜
美术史论
全部
中国美术史
外国美术史
中国书法史
中国篆刻史
工艺美术史
摄影史
建筑史
绘画史
版画史
雕塑史
民间艺术史
艺术概论
中国建筑艺术网:首页
>
美术史论
>
中国篆刻史
篆刻词汇
刻 我國傳統造型藝術之一。鐫刻印章的通稱。因印章字體大都採用篆書,先書後刻,故稱。金屬印章,一般先刻印模,隨後澆鑄;晶玉印章,古代用手工琢成,現用金剛砂琢蝕,即「電刻」;石、牙、角、木等印章,直接用刀鐫刻。 篆刻是書法藝術通過刀刻以後的再現,是書法、章法、刀法三者綜合的藝術。種類有秦印、漢印、半通印、象形印、套印、六面印、迴文印、花押印、關防、閑章等。秦漢及魏晉時期,印章由印工鐫刻,藝術水準頗高。隋唐以來,亦各有其時代特徵及風格。北宋米芾、元代趙孟睢⑼趺峋鶠樽?堂?摇? 相傳王冕始用花乳石(青田石之類)刻印,因鐫刻方便,流行更廣。到
[详细+]
2011/03/30 10:42:30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中国现代书法篆刻
中国1912年以来的书法篆刻。清代末年,由于引进了西方先进的印刷技术,存世的古代书迹,包括近世出土的殷墟的甲骨、齐鲁的封泥、西域的简牍、河洛的墓志以及帛书、纸卷等,大量影印,流传甚广,加上各种形式展览会的盛行,特别是辛亥革命后故宫的开放,私人和内府珍藏的书迹名品公开陈列,使当时学者能见前人所未见,知前人所未知,学风丕变,仿秦汉、宗魏晋成为一时风尚。并开始出现南帖北碑自然融合,篆、隶、草、楷四体并用的新趋势。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初年,书法家以康有为、郑孝胥、沈曾植、吴昌硕等人最为著名。康有为的书法初临《乐毅论》以及欧阳询、赵孟□,后改习六朝碑版,晚年则“欲孕南帖、胎北碑,熔汉隶、陶钟鼎,合一炉而冶之”。他的楷书,尤其是擘窠大字,纵极瑰伟,在曲铺横宕的书势中融合圆直狭长的二...
[详细+]
2011/03/30 10:41:48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中国篆刻史
“印章”又名“印”,古称“玺”,研究印章称为“印学”。印章是我国的书法和雕刻相结合的独有的工艺美术。因其所具有的书法艺术属性,与一般的工艺美术略有不同,故又叫作“篆刻艺术”。中国的篆刻与书法堪称中国艺术中的孪生姐妹。 关于印章的起源,《周礼》,《左传》中都有使用印章记载,这些可以说明早在春秋中期,印章已应用于社会活动中。从近代考古发现的实物来看,殷商时期就已存在印章了,而战国时期的古印,已经达到相当高的艺术水准。这以前的印章,统称为“玺”。秦统一后,规定只有皇帝的印才能用“玺”,至于官员和百姓的印章,只能用“印”了。以后封建社会中历代王朝大体沿袭这一制度。汉代开始出现在官衔下加“章”或“印章”的印,如“广汉大将军章”等,而唐武则天,因“玺”同息灭的“息”谐音改用“宝”,如“皇帝之宝”等,此外,还有称...
[详细+]
2011/03/30 10:41:14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中國的篆刻藝術
中國的篆刻藝術是從古代印章藝術發展而來的。瞭解篆刻藝術,必須首先瞭解印章藝術。 篆刻中國篆刻是以書法字體結合鐫刻製作印章的一種藝術。它于方寸之中、紅白之間創造各種美的結構和形式。因其字體多為篆書所以稱篆刻。篆刻藝術是由作為權力和憑證的古璽印發展而來的。明中葉以後發展成獨立的藝術式樣,並形成了各種風格流派,如明代以文彭為代表的吳門派和以何震為代表的徽派;清代以程邃厚重、凝煉風格為代表的皖派,以丁敬、鄧石如開創、黃易等西泠八家發揚光大的浙派。清末吳昌碩將古印、陶文、石鼓文等熔於刀法之中,以蒼勁古樸之風被尊為吳派。 書法與刻印的關係 傳統認為,篆刻必先篆後刻,甚至有"七分篆三分刻"之說。篆刻本身是一門與書法密切結合的藝術。篆刻家的作品與刻字鋪師傅刻出的領工資用的印章的根...
[详细+]
2011/03/30 10:40:37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篆刻病印評改200例
不重覆古人,也不重覆自我。 以虛帶實。 治心為上,治技為下。唯學人有自我之見地,出人設想,其作方能以心制技,不落俗套,不囿舊格而顯露出純屬自我的創造才能。 治心為靈魂,而治技為身骨之說。 一點欠安,全印皆失。 改印,當改則改,遇善則止。改過了頭,也會有蛇足之弊。 楷書入印而有金石氣,全在於作者採用了魏晉時期高古一路的楷法。 精整印,病在匠氣過甚;寫意印,病在妄態過甚。“匠”、“妄”得體並不為病,而病在其過甚。 一般刻小篆印,皆喜把一些直筆有意拉長。長,固然會產生委婉之趣,然委婉失當也會生造作之病。相反,令某些長筆蓄勢作收縮狀,反而會獲得不尋常的筆短意長的藝術效果。 “計白當黑”是章法的極則。然“計白當黑”之真諦,不盡在第一層面上...
[详细+]
2011/03/30 10:40:00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中国书法史:中国古代篆书艺术
据文献记载。秦以前汉字书体并无专门名称。郭沫若认为篆书是官书之称。甲骨和金文是小篆。而小篆是由春秋战国时代的秦国文字逐渐演变而成的。由于是官书。小篆实际上只适合于隆重的场合。如记功刻石。叔量诏版。兵虎符之类。而隶书则更普遍地被使用。用于一般的公私文件和书籍。范围要广泛得多。标谁篆书体的体式是排列整齐。行笔圆转。线条匀净而长。呈现出庄严美丽的风格。与甲骨文。金文相比。具有这样一些基本特征。字形修长。而且紧画向下引伸。构成上密下疏的视觉错感。这与自上而下的章法布局也有关系。线条匀称无论点画长短。笔画均呈粗细划一的状态。这种在力度。速度都很匀平的运笔。给人以纯净简约的美感这两种特征。加之字体结构的趋简约固定的倾向。小篆书体的章法布局更能形成纵横成行的序性。 秦篆有圆笔方笔之别。圆笔以秦刻石为代表。...
[详细+]
2011/03/30 10:38:01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篆刻病印評改200例
不重覆古人,也不重覆自我。 以虛帶實。 治心為上,治技為下。唯學人有自我之見地,出人設想,其作方能以心制技,不落俗套,不囿舊格而顯露出純屬自我的創造才能。 治心為靈魂,而治技為身骨之說。 一點欠安,全印皆失。 改印,當改則改,遇善則止。改過了頭,也會有蛇足之弊。 楷書入印而有金石氣,全在於作者採用了魏晉時期高古一路的楷法。 精整印,病在匠氣過甚;寫意印,病在妄態過甚。“匠”、“妄”得體並不為病,而病在其過甚。 一般刻小篆印,皆喜把一些直筆有意拉長。長,固然會產生委婉之趣,然委婉失當也會生造作之病。相反,令某些長筆蓄勢作收縮狀,反而會獲得不尋常的筆短意長的藝術效果。 ...
[详细+]
2010/05/18 14:57:04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篆刻词汇
刻 我國傳統造型藝術之一。鐫刻印章的通稱。因印章字體大都採用篆書,先書後刻,故稱。金屬印章,一般先刻印模,隨後澆鑄;晶玉印章,古代用手工琢成,現用金剛砂琢蝕,即「電刻」;石、牙、角、木等印章,直接用刀鐫刻。 篆刻是書法藝術通過刀刻以後的再現,是書法、章法、刀法三者綜合的藝術。種類有秦印、漢印、半通印、象形印、套印、六面印、迴文印、花押印、關防、閑章等。秦漢及魏晉時期,印章由印工鐫刻,藝術水準頗高。隋唐以來,亦各有其時代特徵及風格。北宋米芾、元代趙孟頫、王冕均為篆刻名家。 相傳王冕始用花乳石(青田石之類)刻印,因鐫刻方便,流行
[详细+]
2010/05/18 14:56:41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中國的篆刻藝術
中國的篆刻藝術是從古代印章藝術發展而來的。瞭解篆刻藝術,必須首先瞭解印章藝術。 篆刻中國篆刻是以書法字體結合鐫刻製作印章的一種藝術。它于方寸之中、紅白之間創造各種美的結構和形式。因其字體多為篆書所以稱篆刻。篆刻藝術是由作為權力和憑證的古璽印發展而來的。明中葉以後發展成獨立的藝術式樣,並形成了各種風格流派,如明代以文彭為代表的吳門派和以何震為代表的徽派;清代以程邃厚重、凝煉風格為代表的皖派,以丁敬、鄧石如開創、黃易等西泠八家發揚光大的浙派。清末吳昌碩將古印、陶文、石鼓文等熔於刀法之中,以蒼勁古樸之風被尊為吳派。 書法與刻印的關係 傳統認為,篆刻必先篆後刻,甚至有"七分篆三分刻"之說。篆刻本身是一門與書法密切結合的藝術。篆刻家的作品與刻字鋪師傅刻出...
[详细+]
2010/05/18 14:56:18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中国篆刻史
“印章”又名“印”,古称“玺”,研究印章称为“印学”。印章是我国的书法和雕刻相结合的独有的工艺美术。因其所具有的书法艺术属性,与一般的工艺美术略有不同,故又叫作“篆刻艺术”。中国的篆刻与书法堪称中国艺术中的孪生姐妹。 关于印章的起源,《周礼》,《左传》中都有使用印章记载,这些可以说明早在春秋中期,印章已应用于社会活动中。从近代考古发现的实物来看,殷商时期就已存在印章了,而战国时期的古印,已经达到相当高的艺术水准。这以前的印章,统称为“玺”。秦统一后,规定只有皇帝的印才能用“玺”,至于官员和百姓的印章,只能用“印&rdq...
[详细+]
2009/10/13 16:49:15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1
2
3
4
5
6
下一页
艺术活动
>
中国青铜时代的兵器
开始:
2025/10/01
结束:
2026/01/04
省市:
江苏
场馆:
苏州博物馆西馆
陈新宇:刺球
开始:
2025/10/12
结束:
2025/11/12
省市:
浙江
场馆:
清影艺术空间(转塘)
佘海晴:时间的回信
开始:
2025/10/17
结束:
2025/11/30
省市:
北京
场馆:
松美术馆
新闻热点
+
more
“当代博物馆人的文化自信”展览在南宁开幕
活动现场。广西博物馆 供图 10月23日上午,“当代博物馆人的文化自信——广西文博...
千余艺术精品汇聚第12届嘉德艺术周展开跨文明对话
“游山记——张振江近作展”在北京开展
吴洪亮:一个粉丝与偶像同框的展览
“三岔口——魏东个展”将在北京开展
陈流 | 把心和笔触都放慢,细品万物肌理,承载怀旧与尊重
汪明强·油画 | 在画布上开辟出独属于他的艺术航道
以油彩为媒,写就新疆的时代诗行——范迪安风景油画的地域叙事与文化意涵
最新专题
+
more
红心伟业
红心伟业:由华夏少奇(北京)文化发展中心组织实施,主要宗旨:传承红色资源,发展诗词文化,促进中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主要职能:组织引导全国红色研学及中小学研学旅行,在革命根据地、纪念地、伟人故里等开展红色文化活动和红色旅游教育体验;创作红色影视作品;传播红色歌曲等。
张大千
张大千简介(1899-1983)原名正权,后改名爰,小名季,又名季爰。号大千、大千居士,以号行。画室名大风堂。四川内江人。 张 大千 在现代艺坛上,张大千大概是成就最高的国画家了。他精山水、工人物、善花草,还能书会銮,我不知能出其右者谁?比起会画来,张大千...
合作联系
邮箱:
fuwu@meishujia.cn
Q Q:
529512899
电话: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国画家网
油画家网
版画家网
雕塑家网
建筑家网
工艺美术家
紫砂艺术网
书法家网
当代艺术网
画廊网
美术114
摄影网
民间艺术
美术高考
少儿艺术网
拍卖网
美术家网
中国艺术收藏网
中国文化促进会
菏泽市美术家协会
菏泽书法艺术研究会
曹州艺术网
邮箱:
fuwu@meishujia.cn
中国建筑艺术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JIANZHUJIA.NET
,All right
技术支持: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会员中心]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