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 王羲之 丧乱、二谢、得示意帖(唐摹本) 日本宫内厅三之丸尚藏馆藏
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自1936开馆以来,首次进行了超过两年的闭馆大修,于3月初重新开放。大阪关西世博会也将于本月13日开幕。为庆祝两大盛事,大阪市立美术馆将于4月26日推出“日本国宝展”。
此展览将汇集约130件展品,其中,最为人瞩目的是王羲之《丧乱帖》。《丧乱帖》一千多年来一直藏于日本深宫,2006年曾在上海博物馆展出。从绳纹时代的土偶到江户时代的名刀,展览将从日本美之源流——绳纹时代的造型艺术,到佛教美术、中世纪的水墨画、华丽的桃山绘画,以及书法、刀剑、甲胄、漆器、染织、陶瓷等各个时代和多样类别的文物,带领观众追溯日本美的历史。
其中,雪舟、岩佐又兵卫、狩野永德、长谷川等伯等这些日本美术巨匠的作品将一一呈现。通过这些作品,可以尽情感受他们所生活时代的气息,以及作品中所蕴含的力量。这些艺术品不仅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的风貌,也是了解日本美学演变的窗口。
展览分为“日本美术的巨匠们”“祈祷的形式”“优雅的书法”“和与汉”等6个部分,从目前公布的展览目录看,在“优雅的书法”“和与汉”分别展出有来自中国的王羲之《丧乱帖》和南宋李迪《红白芙蓉图》。
《丧乱帖》笔法精妙,结体多欹侧取姿,有奇宕潇洒之致,是王羲之所创造的最新体势的典型作品,收藏于日本宫内厅三之丸尚藏馆,与《二谢帖》《得示帖》连成一纸,纵28.7cm,横58.4cm。据考证,《丧乱帖》或写于永和十二年(356年)。此帖8行62字,随着王羲之感情的起伏变化,激愤之情倾注笔端,字体由行书渐变为草书,字势由雄强浓郁转而成萧远简淡,跌宕起伏却又水到渠成。此时距写《兰亭序》已逾三年,王羲之的书法体势又有所创新,全帖以侧取势,是王羲之欹侧之风的代表作。
此次展出的唐摹《丧乱帖》在日本圣武天皇时期(724—749年)传入日本。由于去日久远,千余年来国内书法家对此三帖一无所知。直到100年前,任驻日钦使随员的杨守敬搜集散出的书籍字画并将《丧乱帖》摹成书迹,国内学界才大开眼界。
日本的书法始于汉字的传入,后随着适应日语的假名的诞生,走上了独特的历史道路。平安时代盛行的“和样”书法,以及以《高野切》为代表的流丽假名作品等,呈现书法之美。
在“和与汉”版块,讲述日本中世纪传统的“和样绘”和随禅宗传入的中国水墨画。其中现藏于东京国立博物馆南宋的李迪《红白芙蓉图》原为圆明园藏品,后来流落海外。两幅画本来应为各自独立的册页,但为了配合由日本茶道审美观诞生的“唐绘”鉴赏,因而被改裱成一对挂轴。
这一版块还将展出描绘天皇和武士的肖像画、足利将军家御用画师的水墨画,以及作为唐物珍视的中国绘画名品。
此次展览中,本阿弥光悦的《舟桥莳绘砚箱》突破了材料的限制和常识,展现了大胆的造型;尾形光琳的《燕子花图屏风》至今仍持续激发人们的灵感。作为首个在大阪举办的大规模国宝展,展览还将集中展示大阪地区的国宝,并强调传承文化遗产对未来的重要意义。
展览将至6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