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院体花鸟画的写意形态

        作者:李靖仪2025-04-05 09:00:47 来源:美术报

          明 林良 灌木集禽图(局部) 34×1211.2cm 纸本 长卷 浅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

          谈及一名艺术家的艺术风格面貌,不得不提到的有两点。其一就是艺术家所处的时代背景的影响,明代画家林良供职于宫廷画院,作为一名宫廷画家,这一点尤为重要。明代花鸟画是处于上升阶段的,地位越来越高,它的繁荣也得益于山水画的式微。虽然这一时期文人画家和许多山水画家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但是这却给花鸟画的发展提供了条件。相对于山水画而言,花鸟画的题材与政治的联系相对较少,庄重辉煌的院体画风格又深得执政者的喜爱,所以明初也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花鸟画家,林良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观林良的创世作品,虽然其中禽鸟的造型也是趋向于宋代院体画的严谨风格,但是其独特的用笔以及笔墨结构的归纳,已经使得作品的风格大大区别于同时期画家那种沿袭宋画工笔设色的传统。

          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也是艺术家自身的取舍与追求。以其代表作《灌木集禽》为例分析,尤其是全卷后半段灌木树石松针的表现方式,大多为粗笔写意,墨色的变化也极其丰富。相对于结构,更加注重笔与笔之间的连带关系以及墨法关系。而禽鸟的结构又非常严谨,与宋画相通,但也摒弃了宋画中精致工细的分染与勾线的部分,使其画面相较于宋画更加具有写意感。少了一些精细华丽,多了几分酣畅野逸。画面中也呈现出了一些文人画所注重的笔墨意味,但又区别于文人画大多构图简洁、多寄情笔墨的形式。全卷构图物像关系错综复杂,这一点更趋近于传统宋画。《灌木集禽》可以说是,带有传统宋画表现形式且具有文人笔墨韵味的一种全新艺术风格面貌的作品。这也是林良区别于同时期花鸟画家的根本所在。

          从林良生平可收集到的画作分析,其自身花鸟画风格的演变还是跨度较大的。虽然画面的基调与质感都是古秀且雅趣的,但是在用笔的工写程度上有着较大的区别。鉴于史料记载林良大部分作品缺乏准确的作画年代,所以笔者在此不从时间轴上去推断其作品的演变过程,而以画面表现手法作为区分进行研究总结。首先在林良的作品中有部分画作比较精致工细,目前能看到的上海博物馆藏的《山茶白鹇图》、广东省博物馆藏的《松鹤延年》等等,作品中禽鸟的表现手法是以勾线设色分染为主,从塑造技法来看,更加趋向于宋代院体画的表现形式。而与《古木寒鸦》《灌木集禽》中“一笔型结构”的点写结合方式大不相同。可以看出写意的表现形式还是较为明显的,透露出几分野逸的气息,凸显了其个人风貌。其次林良在设色的表现方式上也有着不同的区分,《松鹤延年》中表现仙鹤白色的颈部与背羽时是使用了白色矿物颜料进行分染而成的,在画面中十分凸显。而《古木寒鸦》中寒鸦的腹部与头部羽毛的表现则是以背景烘托留白的处理方式。即表现了禽鸟的物理特征又营造了画面氛围,使得画面相对和谐统一。林良对于背景树石的处理手法极具个人特色,尤其是石头的表现形式。从中可以明显地看出林良受到了南宋山水画的影响。笔者认为其有取法于马远、夏圭的笔法与造型,主要体现在画面中的大型坡石。可见,林良艺术风格的成因是多样性的,通过对于传统的借鉴学习,再进行主观的取舍归纳、创新改变,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面貌。

          在整个中国画领域中,书法与绘画的关系,即“书画同源”这一艺术观念一直是一个恒久的命题,也是中国画的核心内涵之所以得到具体体现的理论依据。中国画是强调线造型的艺术,在处理各种繁杂物像时,线条的质感与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这些品评笔线的标准正是来源于书法当中。这也使得花鸟画在宋元以后出现了写意程度更高的表现形式。林良就是其中的极大推动者。发展到明清时期,书画同源的理论更是普遍得到了艺术家的认同,以书入画也成为大多数艺术家的审美追求。以书入画这一点在写意花鸟画中显得尤为重要,当我们欣赏一张写意花鸟画作品时,必然会由最初感受作品表达的意境意象、精华内涵等方面最后转移到品评画面中具体的一笔一墨上来,一笔一墨的审美高度也正是源自于书法。

          林良所处明代初期,文人写意画的发展时期。其作品风格也是极大地受到了书画同源理论的影响,作品具有写意性和书写性。对于林良的作品,在《明代院体浙派史料》中有评价:“取水墨为烟波,出没凫雁喋唼容与之态,颇见清远,运笔遒上,有类草书,能令观者动色。”(穆益勤《明代院体浙派史料》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年 第124页)这也肯定了林良的作品具备书写性,拥有一定的草书笔意。其中虽然有对于林良“有类草书”的直观评价,但是林良与我们熟悉且以草书入画理论依据充分的青藤、白阳略有不同。究其原因是林良没有独立的书法作品流传,传世的作品大多又是穷款,《灌木集禽》中“东广林良”四个字已经是我们所见至多的题款。笔者认为有关于“有类草书”的评价更多的是指林良遒劲飞动的用笔特点与草书笔意具备一定的相似性。

          林良的水墨写意花鸟画是作为一种崭新的形态出现于明初画坛的,遒劲飞动的写意风格独树一帜。林良也是在对于明代之前鲜少出现的花鸟写意形态做了一个梳理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总体而言,林良画面中的书写性是契合文人画中“以书入画”的审美意味的,同时也得到了后世的认可。但是相较于同为明代的青藤白阳,那种高度的书画融合和对于笔意的追求,在林良的作品中保留了大量相对严谨的成分,体现在他对于禽鸟以及植物的处理手法上,结构严谨且造型逼真,并不完全具备以草书入画即书画高度融合的自觉性。但其作为写意花鸟画的开拓者,尤其是突破性的开创了院体花鸟画的写意形态这一点,为后人提供了花鸟画表现手法更多的可能性。

          (作者系中央美术学院在读博士)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邮箱:fuwu@meishujia.cn
          Q Q:529512899
          电话:
          邮箱:fuwu@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54(s)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