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笔墨共绘闽昌深情——记“丝绸之路——美术采风写生创作展”

        作者:宫剑南2025-04-02 08:32:07 来源:中国艺术报

            (1/3)北庭乡情(中国画) 陈铎

            (2/3)和美丹霞(中国画) 张秋桔

            (3/3)塞外青山阴雨后(油画) 程胜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新疆,这片镌刻着千年丝路印记的土地,是中华文明与西域文明交融共生的文化长廊。北庭故城遗址的残垣断壁、斑驳的壁画纹饰与出土文物以无声的语言诉说着多民族共生共荣、多元文化交融互鉴的动人故事,是历史馈赠人们的珍贵宝藏。在新时代文化润疆工作的推动下,福建省文联以艺术为纽带,组织精锐创作队伍跨越山海,与昌吉的文艺工作者共同展开为期2年的深度文化交流。近日,由福建省文联主办,福建省美协、昌吉州文联承办的“丝绸之路——美术采风写生创作展”在福建省画院美术馆展出,展览作为福建与昌吉州两地文艺深度交流的重要成果,将目光聚焦丝绸之路文化,共展出近百幅油画、中国画、壁画,这些作品凝聚着两地画家的深情厚谊,他们以灵动多变的线条和色彩,勾勒出山川的雄伟壮阔,展现北庭历史的悠远厚重,描绘田园的宁静祥和。每一笔都触摸着历史的纹理,雕琢着岁月的痕迹,携带着历史的温度,让人们在欣赏作品时仿佛穿越时空,回望北庭故城的风雨沧桑与璀璨荣光。

            北庭故城是古代丝绸之路北道的枢纽,新疆多民族在这里聚居、多元文化在这里荟萃。在两地画家笔下,北庭故城的昔日风采得以展现,对于到访此地的福建画家来说,这迥异于南方的西部风光让他们在诸如《北庭春晖》《古城秋韵》《北庭秋韵》《北庭故城西大寺遗地》等作品里表达出了新意;而对于新疆画家来说,情感则更专注于这座西域重镇的过往,《故城秋色》《北庭记忆》《北庭故城遗韵-2》等作品传递着对于北庭故城历史荣光的追忆。

            新疆吉木萨尔县新地乡小分子村地处天山北麓前山盆地,这里是艺术乡建助力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2014年,在吉木萨尔县委县政府的支持和新地乡党委政府的推动下,小分子村开始建设艺术村,先后投入建设资金用于基础设施、艺术家工作室、美术馆、石器馆、陶艺馆的建设。众多画家及院校的写生团队来到这里写生与创作,小分子村因此声名远扬。在画家们笔下,《吉木萨尔小分子村》《小分子画家村》《画家村》等作品展示了这个艺术村的秋季风光。此外,画家的笔下还呈现了新疆的石刻、壁画艺术,它们都在展览中有所呈现。

            画家们在描绘新疆人文时,载歌载舞的舞蹈场景是比较常见的,当地百姓的肖像、对新疆新生活的描绘也都在展览中一一呈现。在八闽大地的水墨气韵与天山北麓的斑斓色彩交相辉映中,展览带给观众一个生动的新疆。参展画家、福建省画院院委张秋桔表示,新疆这片热土给予他的创作很多灵感,他的《峡谷变奏曲》取材自新疆昌吉101省道,通过个性化的笔墨与色彩,将峡谷的斑斓多姿表现出来。“福建与昌吉两地的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不仅艺术家之间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两地人民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彼此的文化。”昌吉州美术馆馆长、昌吉州美协主席马仲强说。

            这场展览是福建省文联聚焦文化润疆工作的创新性探索。从组织丝绸之路主题采风,到建立闽昌艺术家驻创基地;从举办创作培训班,到开展非遗对话,福建省文艺界通过系统化、多维度的文化润疆实践,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借助艺术的语言深入人心,也让观众真切感受到新时代对口援疆工作孕育的文化生机。这些饱含深情的美术创作,是古丝绸之路精神在当代的视觉诠释,更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生动注脚,它们以艺术之名,让“中国”的集体记忆愈发清晰,使“中华民族”的身份认同更显厚重,令“中国人”的文化基因传承永续。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邮箱:fuwu@meishujia.cn
          Q Q:529512899
          电话:
          邮箱:fuwu@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55(s)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