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声十里出山泉(国画)1951年 齐白石 中国现代文学馆藏
生态美学是生态学和美学结合的一门新型学科。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生存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自然科学学科,美学是研究人与现实审美关系的一门哲学学科。生态美学是生态学与美学的有机结合,实际上是从生态学的方向研究美学问题,将生态学的重要观点吸收到美学之中,从而形成一种崭新的美学理论形态。
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在构图、设计、水墨运用以及黑白对比上都展现出极高的艺术水准,画中景物经过精心勾画与渲染,尤其是经典的“S”形构图,激流而下的水与6只蝌蚪之间的巧妙安排,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科学意义。为深入了解这幅画,我们可对这幅作品试作生态美学方面的阐释。
《蛙声十里出山泉》一画是齐白石应好友老舍先生的命题之作。据文献记载,1951年老舍曾到齐白石家中做客,其间老舍随手翻到清代诗人查慎行的《次实君溪边步月韵》这首诗,有意从该诗中选取一句“蛙声十里出山泉”,请齐白石以此为题作画。经过认真思考,结合老舍所言“蛙声十里出山泉,蝌蚪四五,随水摇曳,无蛙而蛙声可想矣”,齐白石开始在“泉”上做文章,于是便有了这幅《蛙声十里出山泉》。
根据“蛙声十里出山泉”作画具有挑战性,难点在于如何在画面中表达出十里外都能听到蛙声。这需要独到的构思,因为画中没有青蛙,而是有蝌蚪,暗示着蝌蚪长大后就会变成青蛙的逻辑。老舍与齐白石二者的巧妙构思融合,形成了这幅杰作。这幅画作为齐白石重要的代表作品之一,与《墨虾》《牧牛图》《松柏高立图》等作品齐名,现收藏于中国现代文学馆。
《蛙声十里出山泉》采用竖幅构图,整幅画面黑白相间,山泉湍急,6只蝌蚪随水流而下,画面生动、自然、和谐,水的线条错落有致地交织在一起,给画面增添了活力。从整个画面观察,画面属于典型的“三远法”构图,分为近景、中景和远景,齐白石巧妙地用“花青”与淡黑色水墨晕染远山和石头,使山与石头,石头与水,水与山势之间对比鲜明,层次分明。他运笔流畅,精准把握了笔墨关系,六只小蝌蚪在急流中摇曳着小尾巴顺流而下的场景,被描绘得畅快淋漓,天真有趣。
人们常常赞叹大自然的美景,而艺术家能够基于这份自然之美,进一步创作出充满人文情怀的美,让自然界在人的眼中愈发迷人。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正是集哲学、艺术和生态于一体的杰作。创作一幅美的作品或许容易,而做到雅俗共赏却不易,再达到哲学的高度就极为不易了。齐白石艺术作品全面发展,每一样作品都是精益求精,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传播了传统的审美观念,提升大众审美水平,展现了中国写意精神的精髓。
齐白石的艺术理论“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有着深刻的哲学美学思想内核,哲学是思辨的、审美的,与诗词、书法、绘画、篆刻无一不是才华的展现。齐白石的诗词情真意切,与相关的书法、篆刻、绘画艺术作品之间的文化基因是相同的,精神是互通的,都是生活升华和艺术反映。同时,艺术生态与创作也密切相关,在齐白石所处的时代艺术蓬勃发展,人们的思想活跃,艺术作品充满生命力。艺术思想提供了新的艺术启发,拓展了新的艺术发展潜力。
可以说,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是集灵感、构思、哲学、美学等于一体的绝品佳作,是老舍和齐白石二者共同构思的中国画大写意精品。我们可以从生态美学的角度来欣赏其美。那么,齐白石作品《蛙声十里出山泉》妙在何处?答曰:妙在清泉画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