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紫砂方形壶的历史渊源及制作要领

        作者:核实中..2010-07-31 17:07:00 来源:中国建筑家网

          我是一个从事紫砂艺术二十多年的紫砂人,擅长紫砂方器制作,也就是方形紫砂壶的设计与制作。二十多年来,对紫砂壶方器的认识和研究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现将我对紫砂方形壶的研究及其制作过程中的要领撰文,抛砖引玉,供同道参考,同时也希望和更多的同行一起,深入研究紫砂方器艺术,把方器紫砂壶创作设计及制作推向更高的水平。

          宜兴紫砂,历来有“方匪一式,圆不一相”之说。紫砂茶具,自明代中期开始,由于文人墨客的赞美与参与,为文人雅士与达官贵人所喜欢,身价倍增。紫砂壶的造型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总是在方形与圆形之中去变化,方形紫砂壶不但形体与圆形有别,在全手工工艺制作技法方面,也与圆形不同,圆形壶的制作是打泥片围身筒,拍打成圆形,俗称拍打成型法,而方形壶则是打泥片后,再用刀具把泥片切成片后,然后再一片一片镶接成型,俗称“打片镶接法”,而紫砂方形壶(方器)与圆形共同成为紫砂艺术的组成部分。

          那么,紫砂方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呢?历史上有那些制作方壶的名家,又有那些作品留传至今呢?本文分两个部分来阐述:一是方形壶的历史渊源;二是方形壶的手工制作要领。

          一、紫砂方器的历史渊源和名作

          最早的、也是最有名的紫砂方器,莫过于明代万历年间的紫砂一代宗师时大彬的作品,他留下的紫砂方形壶可以说都是传世经典。第一件作品应推“大彬六方壶”,这件作品是1968年扬州江都丁沟乡出土,这件六方壶从形制上考证手法属时大彬中晚期的风格,造型端庄,壶身、壶把、壶嘴各部位比例协调,是大彬成熟时期的作品,这也是大彬留下的传世作品中有确切纪年可考的传器。在制作技法上与明以前的手法完全不同,舍弃了木模成型的方法,改用打片、截片镶接法成型。在泥料选用上,改用细泥,这是一件紫砂工艺史上明显的转折期的代表作品,也是紫砂方器全手工镶接技法成熟的一件作品,这一技法不但影响了时大彬之后的多少代紫砂人,而且今后还将继续影响下去。

          第二件历史留传方器名作,故宫漆雕 “四方壶”也是时大彬的作品。这件作品是故宫博物院的藏品。这件漆雕紫砂四方壶的发现,其中还有一段故事,那是1979年至1982年间,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分别假座故宫乾清宫和端门城楼举办“宜兴紫砂进京汇报展”,期间,壶艺泰斗顾景舟应故宫博物院领导邀请,为故宫库藏的宜兴紫砂器做全面的鉴定,当时这件紫砂胎的四方壶因为全身髹上层厚厚的朱漆,并被漆雕艺人雕有精细的人物和吉祥纹样,一直被误认为是漆器。顾景舟先生偶然听说有此壶,即向院方提出也作审视,在看了以后,这是一件紫砂四方壶,被髹上一层厚厚的朱漆后雕刻而成,在底部漆层下面隐隐可见“时大彬制” 四字楷书。这件作品的格调与扬州博物馆藏的大彬六方壶一致,容量几乎相等,砂胎造型大度、简练,外加朱漆精工细雕,装饰华丽,是一件难得的紫砂工艺与漆雕工艺完美结合的宫廷用品,这也是紫砂方器的一件代表性经典之传器。

          在清代咸丰同治年间,有一位名叫“铭远”的紫砂方器制作高手,因传世之作留下不多,再加上其名和康熙年间的陈鸣远读音相近,不少人误将他们认作同一人。这位咸丰同治年间的“铭远”,方器之作已达出神入化之境,在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里珍藏着他留传下来的“全部作品”,也仅仅三件,这三件作品分别为四方桥顶壶(高9.7公分、口径为6公分),造型古朴稳重,身筒、壶嘴、壶把均为方形,通体协调一致,壶肩四周一条直线,简洁大方,壶盖方形四角圆润,壶盖中间又是一条四周直线,壶钮也呈方形,如同古代石桥,故后世人称之为“桥顶壶”,这件四方桥顶壶,可以说也是一件传世经典作品,方形中见到壶肩呈曲线上升,以曲衬方,别具一格,而制作工艺均是打片切片镶接,手工艺技法特征明显,而他的另外两件方形壶“六方掇球壶”和“四方鹅蛋壶”,这两件作品都是方中见圆,挺括精神,制作难度极大,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当代,紫砂方形壶的名作,有壶艺泰斗顾景舟的“六方雪华壶”,这件六方形雪华壶充满生命的活力和艺术的神韵,无论是线条、块面,都优雅优美,是当代紫砂方器顶峰典范作品,另外还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吕尧臣的“玉玺壶”,长四方形,如同一颗长方形的印坏,壶钮为瑞兽辟邪,整件作品精、气、神俱佳,也是一件不可多得的方形壶杰作。

          二、紫砂方形壶手工制作的要领

          紫砂方器与圆器,同为紫砂艺术的基本造型,也是紫砂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方器的制作,相对难度更大一些,方器壶的手工制作技法,有以下几点必须遵循的规律:

          1、首先要有设计图样,按照设计图,要把壶的几个块面(或四方,或六方,或高方,或矮方),按设计图纸的尺寸,并用硬纸板或塑料板划出样板,再划出壶底的样板,划出壶盖的样板放在边上待用。

          2、把选好的紫砂泥打成泥片,特别要注意的要领是:泥片厚薄要一致,不能一边厚,一边薄,这样的泥片在干燥过程中容易使壶变形。

          3、泥片打好后稍作凉干,待达到所需的干湿度时,按样板用刀具在泥片截出壶身、壶底、壶盖、壶肩部的方形薄泥片,其中特别要注意的要领是:壶身筒的泥片,四片、六片、或八片镶接的地方截片的角度要处理好,一般四方壶的壶身筒薄片镶接处要切成45°角,这样在镶接时正好形成一个90°角。六方、八方壶泥片镶接部位的角度依次类推。

          4、用脂泥(把打片的泥加水调成浆糊状),在泥片的边上抹好,然后一一粘接起来。特别要注意的要领是:必须用与打泥片同样的泥,不然会出现脱落,这是经验。

          5、用刀具修正壶身,在壶内外刮去多余的脂泥,并将接口处压紧。要领是用力要得当,不使方形变形。

          6、用同样的方法上好底片,肩部满片,安装好假底。注意要领:脂泥糊上时要均匀。

          7、翻过壶体,用竹拍子将壶身拍打实在,用刀具裁去多余的假底片。

          8、制作壶嘴,方嘴也用小泥片镶接而成,制作壶把,用拍子将壶把按设计要求修理平整,光挺。注意要领:壶嘴、壶把的大小,一定要根据壶身的大小来决定。

          9、开假底,在壶底画出假底的尺寸,用刀具切开假底泥片,挑出多余的泥片后,修正好假底与壶底的底片。

          10、裁壶盖,用刀具裁出壶盖,用竹拍子轻轻拍平壶口,然后粘接壶嘴,首先在壶身筒上定出准确位置,用专用刀具开出数个出水孔,然后把壶嘴用脂泥粘上镶接在壶体上,再用同样方法将壶把镶接好,注意要领:镶接壶嘴、壶把时要注意角度,首先要做到壶嘴、壶把在同一直线上,其次要注意壶嘴的口,要略高于壶内盛水线,不这样壶内的水就会溢出。同时也要注意壶嘴、壶把与壶身之间的虚实对比,形成一个空间美。

          11、将事先制好的壶盖修正好,在壶身上划出开口,修正壶口其要领是:口沿要厚薄一致、宽窄一致。

          最后盖上壶盖并作整体修整,完成制作。

          方器壶从造型上看,要注意的要领是:壶体的块面要有玉雕的感觉,这样才会有质感与神韵。另外方壶的角不要太锐利,也要有挺刮面厚润的感觉,这是技艺与艺术的最佳接合点,也是神韵的关键所在。

          上述制作要领,是本人在长期制作实践过程中的体会,不当之处请同行批评指正。

          作者简介

          蒋亚萍,女,工艺美术师,1968年生于江苏宜兴,1986年进宜兴紫砂厂学艺,师从高工周定华,作品多次在评比中获奖。

          邮箱:fuwu@meishujia.cn
          Q Q:529512899
          电话:
          邮箱:fuwu@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52(s)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