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又谈装裱书画的浆糊

        作者:核实中..2011-11-05 11:38:09 来源:中国建筑家网
          一、关于制糊用药问题 用药之目的是为了“去蠹”,此法由来已久。史料中所载,染纸以黄檗树汁、雌黄,制糊以乳香、花椒,画橱内存放麝香或木瓜等,都是为了防蛀。制糊施以香料,不但防蛀,还可起防霉之效。而当今装裱者,大都因嫌太麻烦而将制糊入药的工序取消了,这种作法令人担忧。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记载的制作浆糊方法,在用药上加少量的薰陆香和蜂蜡,效果也非常好。这种浆糊因其色呈半透明状,故很适宜托裱画心或镶补之用。”制作浆糊加蜂蜡的说法实属欠妥,而且蜂蜡也无法与浆糊相融合。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是这样记载的:“淠国公家背书画入少蜡,要在密润,此法得宜。”这里“入少蜡”绝非将蜂蜡加入浆糊中,而是采用一种叫“硬黄”的纸来覆背。因“硬黄”是以黄檗汁和蜂蜡涂染加工而成,以含有蜂蜡的“硬黄”“背书画”,可使裱件更加“密润”。后来此法又演化为擦蜡砑光的工序,其目的同样是使裱件更加“密润”,卷舒自如而不磨损画面。二、关于制糊用矾问题 在淀粉水中施矾的目的是促使淀粉更好地沉淀。制糊时加矾并非为了防腐,其目的有三:一是采用加矾的浆糊托染绫绢可防止退色;二是采用加矾的浆糊托心可固定书画的墨色;三是采用加矾的浆糊镶活可避免镶缝开绽。笔者认为,不论装裱新书画还是揭裱或修复古旧书画,都应慎重用矾。如果用矾过多,就会使裱件(包括书画心)矾化,增加了裱件的脆硬度,还给日后的揭裱造成了难度,于书画的长期传世极为不利。三、关子制糊的生熟问题 "制糊偏生者粘度强,但易腐,偏熟者不易腐,但粘度低。”其中偏生者易腐,偏熟者不易腐确是常理,但偏生者粘度强,偏熟者粘度低的观点则有失偏颇。实则浆糊越熟者其粘度越强,而偏生者则相反。不排除在天气低温时节,制作过熟、过稠的浆糊经冷却后犹如熟蛋青一般,但不意味着这样的浆糊就失去了应有的粘度,关键在于如何调制。关于浆糊的生熟问题,拙著《书画装裱艺术》一书中曾有阐述:“冲制浆糊要十分注意火候和稠稀度,如果冲得过稠和过熟,其浆性太大,并往往含有小疙瘩,不易调配,影响使用;如果冲得偏生或偏稀,其粘性不足,且容易发酵,同样影响使用。冲制浆糊的生熟程度和稠稀程度也要因季节而异,在气温较高的季节里,浆糊应冲得稍熟一点,因较稀和火候较欠的浆糊更容易发酵;而在气温较低的季节,浆糊可冲得稍稀一些,火候稍欠一些,才便于使用。” 四、关子浆糊的存放时间问题 刚制作的浆糊不能马上使用,这是业内的常识。但究竟存放多少时间才能使用?清代周二学在《赏延素心录》中要求:“夏裱制糊十日之前,春秋制糊一月之前。”当今著述中也都强调制糊一个星期后方可使用。笔者认为这仅是理论上的概念。如果在高温季节(包括春末和秋初)所制作的浆糊,纵是天天换水浸泡,七天以后也难免不发酵变质,更谈不上存放十日或一个月了。实践证明,浆糊制作后的第三天即可使用,而对裱件的质量并无大碍 
          邮箱:fuwu@meishujia.cn
          Q Q:529512899
          电话:
          邮箱:fuwu@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97(s)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