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中国建筑艺术网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中国建筑艺术网 -最大的建筑艺术门户网站
资讯
新闻
展讯
专题
评论
访谈
趣闻
服务
名家
企业
协会
建站
论坛
互动
欣赏
商业建筑
文化建筑
教育建筑
古建文化
园林建筑
别 墅
知识
史论
理论
视频
技法
鉴赏
保养
#
#
#
推荐新闻
[05月08日]
东方传统色彩计划 | 高平开化寺古建筑色卡正式发布,解...
[05月08日]
洛克·外滩源打造上海文化艺术目的地,街区内美术馆免费开放
[04月30日]
拥河时代新样本:太平河片区重构石家庄理想人居想象
[04月28日]
世界地球日 | RLP Asia 科学减排 助力低碳转型
[04月25日]
百年洋楼焕彩新生 上海建工修缮高氏住宅,解码海派建筑基因
[04月14日]
一建备考不再难,嗨学打造“建造好课节”全程助力
[04月11日]
华远地产张雅卓:住宅的本质是“生长的容器”
[04月10日]
JIL SANDER 嗅觉系列1 全新上市
[04月03日]
读《基于德勒兹哲学的当代建筑美学》一书后有感
[04月02日]
正印美术开设北京空间艺术品展馆 拓展艺术与空间的边界
艺术新闻
全部
综合新闻
市场新闻
收藏资讯
拍卖新闻
教育出版
展会活动
中国建筑艺术网:首页
>
艺术新闻
>
文化
从文化传播到价值共鸣
“不肯作神仙——北京画院藏齐白石精品展”现场 国产动画《哪吒之魔童闹海》(简称《哪吒2》)以现象级表现点燃观影热潮,再次证明了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巨大潜力,成为中国文化自信的生动体现。如何借鉴“国潮”“国漫”的成功经验,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艺术表现形式相结合,打造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的美学风格,从而更加主动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中国形象,也成为今年两会期间美术界代表委员讨论的热点话题。 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画院院长孔维克说,《哪吒2》的成功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越是民族的,越
[详细+]
2025/03/09 08:38:05
来源:
中国文化报
编辑:
静愚
年的快乐从未改变
【文化走笔】 如今过年,熟悉的鞭炮声越来越远,祭灶、贴门神、祭祖等传统年俗活动也日渐式微,所以一些人感叹“年味淡了”。其实,年的时间框架没有变,而是过年的人所在的社会环境变了。 一夜连双岁,春节是一年新旧转换最重要的节点,其特征是辞旧迎新。古人称年为“三朝”,取意正月元日为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也有人称年为“四始”,取意正月元日是岁之始、月之始、日之始、时之始。不论“三朝”还是“四始”,都强调春节是特殊的时间转换点。所以,辞旧迎新是年文化的魂魄所在,从古至今,这点始终未变。 传统年俗形成于农业社会。在农业社会,年所依托的是村落共同体和大家族,加之重土难迁,人的移动范围和规模非常有限,整个社会极其稳定。但过去一百多年,中国社会...
[详细+]
2025/01/29 15:51:37
来源:
光明日报
编辑:
静愚
腊八的和合习俗
腊八节起源于腊日,即古代重要的年终祭祀日。在先秦、两汉时期,腊日曾是一个极为隆重的节日,是一年的大祀,无论民间还是朝廷都要举行盛大的仪式,祭祀祖先、祭拜众神、庆祝丰收。不过,腊日起初并没有固定日期,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才固定在腊月初八。南朝宗懔所撰《荆楚岁时记》说:“十二月八日为腊日。谚语:‘腊鼓鸣,春草生。’村人并击细腰鼓,戴胡头,及作金刚力士以逐疫。”北宋时期,寺院在佛祖成道纪念日的腊八这天频繁举行施粥等活动,对民间产生了极大影响,腊八节开始为百姓所接受,食腊八粥的习俗日渐流行,传统的腊日祭祀习俗反而渐渐衰微。 如今,有一样腊日民俗渐被人遗忘,那就是祭祀万回。万回是谁?据《酉阳杂俎》《开天传信记》等唐代典籍记载,万回俗姓张,虢州(今河南灵宝)人,他的母亲在寺庙里向观音菩萨...
[详细+]
2025/01/07 09:04:20
来源:
中国文化报
编辑:
静愚
寸心容得许多香——兰文化漫谈
清郑板桥《兰》作者提供 【谈文绎史】 “能白更兼黄,无人亦自芳。寸心原不大,容得许多香。”元末明初诗人张羽的一首《咏兰花》,道出了兰花典雅高洁、不同流俗的可贵品格。 在传统文化中,兰有着重要地位。早在《诗经》中就出现了兰的身影:“士与女,方秉蕳兮。”三月初三上巳节,河边春游的青年男女,手里无不拿着兰草。《周易》中有“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志同道合的言论,就像香草的气味一样让人愉悦,后演化出
[详细+]
2024/12/20 08:22:09
来源:
光明日报
编辑:
静愚
“中国·唐——一个多元开放的朝代(7至10世纪)”开幕
习近平主席和马克龙总统题写序言 新华社北京11月19日电 “中国·唐——一个多元开放的朝代(7至10世纪)”11月18日在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开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法国总统马克龙分别为展览题写序言。 习近平指出,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5月我访问法国期间,中法双方达成在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举办唐代文物展的协议。我很高兴地看到,在两国文物专家共同努力下,“中国·唐——一个多元开放的朝代(7至10世纪)”展览如期开幕。 习近平指出,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最鼎盛的一个朝代,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思想包容、艺术恢弘、民族融合。唐代的文化影响辐射亚洲,并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欧洲...
[详细+]
2024/11/20 08:12:48
来源:
中国文化报
编辑:
静愚
2024北京文化论坛将于9月19日至21日在京举办
经国务院批准,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北京市委、市政府共同主办的2024北京文化论坛,将于9月19日至21日在京举办。 2024北京文化论坛以“传承·创新·互鉴”为永久主题,以“深化文化交流 实现共同进步”为年度主题,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致2023北京文化论坛贺信精神,打造深入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的平台。 论坛包括开幕式暨主论坛、6场平行论坛、30余场专业沙龙及相关惠民文化活动,邀请国内外嘉宾围绕文明互鉴与共同进步、历史文化与发展道路、精神生活与产业发展、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文化新业态与技术融合、影视制作与时代表达等议题开展深入交流,为建设全国文化中心、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发展、促进人类文明共同进步汇聚...
[详细+]
2024/08/21 08:46:10
来源:
新华社
编辑:
静愚
“技耀燕赵——河北杂技文化图片展”亮相巴黎
观众在展览现场参观。 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供图 记者从中国文物交流中心获悉,法国巴黎奥运会即将来临之际,由河北博物院主办、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支持的“技耀燕赵——河北杂技文化图片展”当地时间7月23日在欧洲时报(巴黎)文化中心开幕。 河北是杂技大省,位于该省东南部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沿岸的吴桥县,是中国杂技艺术的发祥地之一,享有“杂技之乡”的盛誉。古老的大运河滋养了神奇绝妙的吴桥杂技艺术,浓缩了中国人民智慧、勤劳、坚毅、乐观的民族性格,凝聚着旺盛的生命力和不竭的创造力,堪称“东方艺术的明珠”。展览聚焦中国悠久丰
[详细+]
2024/07/26 09:03:20
来源:
中国新闻网
编辑:
静愚
第二批甲骨文释读优秀成果获奖名单公布
按照《关于征集评选第二批甲骨文释读优秀成果的奖励公告》,经甲骨文释读专家委员会评审和社会公示,第二批甲骨文释读优秀成果获奖名单如下: 一等奖2项,分别为: 1.复旦大学陈剑提交的考释文章《释甲骨金文的“徹”字异体——据卜辞类组差异释字之又一例》; 2.吉林大学周忠兵提交的考释文章《出土文献所见“仆臣臺”之“臺”考》。 二等奖3项,分别为: 1.清华大学王子杨提交的考释文章《甲骨金文旧释“競”之字皆当改释为“麗”》; 2.复旦大学谢明文提交的考释文章《试论“揚”的一种异体——兼说“圭”字》; 3.吉林大学李春桃提交的考释文章《释甲骨文中的...
[详细+]
2024/01/12 08:08:54
来源:
中国文字博物馆
编辑:
静愚
当AI撞开文化创意的大门
早在2006年,曾有过一场人机中国象棋大战,人工智能“浪潮天梭”一举击败5位象棋中国大师。随后,当时有“中国象棋第一人”之誉的许银川挺身而出,单挑“浪潮天梭”,与之打成平手。许银川赛后表示,人工智能的强大算力非常可怕,但人类下棋的棋感、美感是电脑不具备的。 时间来到2023年,人工智能(AI)取得长足发展,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尤为引人瞩目,只需输入简单指令,就能自动“创作”出优美的文字、图画等,还能与人类对话交流。今日的AIGC不仅比“浪潮天梭”更懂美、更懂人类,而且与“浪潮天梭”高2米、重300公斤的大块头相比,上网便可及的AIGC展现给用户的一面简直“身轻如燕”,因而更快飞入寻常百姓家,令人们表达创意、开展创作变得愈发容易...
[详细+]
2024/01/09 07:38:10
来源:
中国文化报
编辑:
静愚
传统文化类作品何以频频“出圈”
【观者有心】 传统戏曲、国风音乐、古典诗词、非遗工艺、民族民间舞蹈等,不断突破特定圈层,走向更广阔的受众,在社会上产生轰动效应,这让传统文化不再是“故纸堆”“老古董”,而是变得新潮、时尚、有趣味 最近,青年越剧演员陈丽君主演的越剧《新龙门客栈》火了,一跃成为戏曲圈的“顶流”。陈丽君由此收获了大量粉丝,线下演出常常一票难求,在网络平台上,她的演出片段播放量更是达到千万级别。 近些年,传统文化类作品“出圈”的例子比比皆是。国画传世珍品《千里江山图》引发“故宫跑”,其山水图像与青绿色彩延展到服装、器具、装饰、舞美等众多领域;《中国诗词大会》以精彩的诗词接龙和“飞花令”,增强了节目的冲突感,在社会上掀起一波吟咏诗词...
[详细+]
2024/01/03 07:52:28
来源:
光明日报
编辑:
静愚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艺术活动
>
李继开:孤独的温度
开始:
2025/05/15
结束:
2025/07/05
省市:
国外
场馆:
欧艺特艺术 – 火车工厂国际艺术中心
潘龙个展 |一潮一汐
开始:
2025/05/17
结束:
2025/06/17
省市:
海南
场馆:
鼎臻三香文化艺术馆
林存安作品展
开始:
2025/05/10
结束:
2025/05/16
省市:
山东
场馆:
山东新闻美术馆
新闻热点
+
more
“古韵新彩 —— 国家画院石齐导师班汇报展”盛大开幕,两大基地揭牌助力文化交流
2025年5月9日上午10时38分,福州三坊七巷石齐美术馆内高朋满座、翰墨飘香,“古韵新彩 —— 国家...
马背上的司法长歌
岁月流转,母爱永不褪色
异“趣”同工 合于大道
以数字技术为“如意金箍棒” 做传统文化的“取经人”
宋代首饰:雅俗与时序之美
文墨相兼 学艺互促
以AI为翼,助力博物馆腾飞
最新专题
+
more
红心伟业
红心伟业:由华夏少奇(北京)文化发展中心组织实施,主要宗旨:传承红色资源,发展诗词文化,促进中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主要职能:组织引导全国红色研学及中小学研学旅行,在革命根据地、纪念地、伟人故里等开展红色文化活动和红色旅游教育体验;创作红色影视作品;传播红色歌曲等。
张大千
张大千简介(1899-1983)原名正权,后改名爰,小名季,又名季爰。号大千、大千居士,以号行。画室名大风堂。四川内江人。 张 大千 在现代艺坛上,张大千大概是成就最高的国画家了。他精山水、工人物、善花草,还能书会銮,我不知能出其右者谁?比起会画来,张大千...
合作联系
邮箱:
fuwu@meishujia.cn
Q Q:
529512899
电话: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国画家网
油画家网
版画家网
雕塑家网
建筑家网
工艺美术家
紫砂艺术网
书法家网
当代艺术网
画廊网
美术114
摄影网
民间艺术
美术高考
少儿艺术网
拍卖网
美术家网
中国艺术收藏网
中国文化促进会
菏泽市美术家协会
菏泽书法艺术研究会
曹州艺术网
邮箱:
fuwu@meishujia.cn
中国建筑艺术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JIANZHUJIA.NET
,All right
技术支持: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会员中心]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