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岁月流转,母爱永不褪色

        作者:张婷2025-05-11 13:01:19 来源:中国文化报

          孟母断机教子图(国画) 清 康涛 故宫博物院藏

          这个母亲节,“妈妈的教育方式”相关话题在社交平台刷屏,众多网友的分享如同繁星点点,点亮了记忆的夜空。深夜陪读的暖黄台灯,是母亲温柔的守护;撕碎的漫画书,藏着母亲殷切的期盼;织到一半的毛衣,缠绕着母亲细密的牵挂……这些现代生活中的育儿片段,与清代画家康涛笔下的母亲们,产生了跨越时空的奇妙共鸣,共同谱写着母爱的永恒篇章。

          康涛以孝行立身,一生寄情丹青。笔下仕女,身姿娴静、气韵悠然。他的作品风格细腻写实,注重对人物神情与姿态的刻画,常常通过描绘历史故事和生活场景,传达出深厚的文化内涵与道德观念。这般创作理念,在其代表作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康涛妙笔勾勒,将《三字经》中代代相传的孟母教子经典,化作《孟母断机教子图》。孟子年少时学习不专心,孟母便以割断织布机上的布为喻,教导他做事要有恒心,不能半途而废。康涛通过对这一经典场景的刻画,将孟母的教育智慧凝于笔端,深刻诠释了勤奋、坚持等传统美德的珍贵价值。

          作为康涛的经典之作,《孟母断机教子图》在细节处更见功力。画面中,孟母立于织机边,左手指机,右手执刀,神情严肃,似在训教。年幼的孟子面朝母亲,毕恭毕敬地站着,眼中满是敬畏与悔悟。孟母的服饰线条简洁流畅,凸显其质朴与干练;孟子的衣褶则略显凌乱,暗示他内心的不安。在色彩运用上,以淡雅的色调为主,更增添了画面的庄重感。康涛用细腻的笔触将人物的神态、动作刻画得栩栩如生,让观者仿佛能穿越时空,真切感受到孟母恨铁不成钢的急切和孟子内心的触动。在当代家庭教育备受关注的背景下,这幅画作恰似一盏明灯,指引家长们把握教育契机,以智慧的方式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学习态度,在成长路上行稳致远。

          不同于《孟母断机教子图》中那如骤雨雷霆般的果敢母爱,康涛在《贤母图》中则通过离别场景的刻画,展现了似春风化雨般的绵长深情。画中母亲端坐高堂,训诫即将离家任职的儿子时,严肃神情里藏着千般牵挂;儿子恭敬聆听的姿态、儿媳温婉恭顺的眉眼,皆在诉说着亲情的厚重。画家运笔如神,将贤母鬓间银丝、眼角细纹,连同家人离别时的不舍与牵挂,皆勾勒得纤毫毕现,仿佛能听见耳畔的叮咛与叹息。

          这幅画中的贤母,以爱为墨、以教诲为笔,勾勒出孩子成长的轨迹,塑造着他们的品格。岁月更迭,在现代社会,家庭结构和生活方式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母亲的关爱始终是温暖人心的港湾。凝望此画,恰似推开时光之窗,提醒我们珍视与家人相伴的每寸光阴,莫负这至纯至真的亲情。

          时光的长河奔涌向前,孟母断机、贤母教子的故事化作鲜活灵动的动画,飞入千家万户。生动的画面重现经典场景,有趣的配音唤醒沉睡记忆,让传统智慧在新时代重焕生机,也让孩子们在欢笑中读懂母爱的深意。从绢帛古画到电子光影,母爱故事历经时光淬炼,始终温暖动人。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中,这些故事如璀璨星光,照亮成长之路,提醒我们:母亲的教诲是最珍贵的馈赠,那些曾经觉得刺耳的唠叨、总想挣脱的拥抱,原来皆是岁月赋予的深情厚礼。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邮箱:fuwu@meishujia.cn
          Q Q:529512899
          电话:
          邮箱:fuwu@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58(s)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