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紫禁城“神奇动物” 在哪里?

        作者:涵予2025-05-12 08:00:34 来源:美术报

          宋 陈居中 四羊图页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战国时《荀子·天论》中,便蕴含着追求和谐、尊重规律、包容并蓄的价值观。

          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对构建生态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动物作为生态体系中最为关键的一环,更是其中的核心要素。

          4月30日,“万物和生——故宫博物院藏动物题材绘画特展”在故宫博物院文华殿书画馆开展。

          本次展览是故宫博物院首次集中展示动物题材绘画领域的丰富收藏。展览精心遴选63套、共计117件自五代至清代的珍贵作品,涵盖了禽鸟、走兽、草虫、鳞介等多个门类,名家汇聚、流派众多、技法多样。历代画家们借描绘动物,来抒发情感、表达心境、体现民族特性、象征时代精神。

          禽鸟是中国传统绘画中重要的表现对象,多与花木结合,因此形成花鸟画科,又称“羽禽”或“翎毛”。以五代时期“黄家富贵”和“徐熙野逸”的两大风格为基础,不断演绎发展,呈现出纷繁多样的绘画面貌。

          《尚书》载:“击石拊石,百兽率舞”,以此为海内清平之景象。百兽与人类生活关系紧密,从野生猛兽到农耕打猎的伙伴,从外域番邦的珍奇物种到神话传说中的祥瑞象征,古人将自己对动物的敬畏、喜爱、好奇、寄托付诸笔墨,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独成“走兽”一科。

          “草虫”“龙鱼”“鳞介”,是花鸟画科的分支,与生物学中的虫、鱼、爬行动物等分类接近而不等同。它们千姿百态,习性迥异,生机勃勃地活跃在自然界的角角落落,成为画家笔下妙趣横生、刻画精微的神奇动物。

          禽之翱翔,兽之奔走,鱼之悠游,虫之鸣唱,这些画作中呈现的中国传统经典审美,彰显出自然之道。展览开幕之际,故宫博物院特推出《万物和生——故宫博物院藏动物题材绘画特展》随展图录。书中收录63套、共计142件绘画作品,另有专家论文3篇,既适合作为普及读本阅读欣赏,又为专业人士研究学习提供了参考资料。本次展览不仅是对历代画家“观天地万物而生意”艺术追求的回应,更是对当下构建生态文明的深刻启示。

          展览持续至6月29日。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邮箱:fuwu@meishujia.cn
          Q Q:529512899
          电话:
          邮箱:fuwu@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57(s)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