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中国建筑艺术网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中国建筑艺术网 -最大的建筑艺术门户网站
资讯
新闻
展讯
专题
评论
访谈
趣闻
服务
名家
企业
协会
建站
论坛
互动
欣赏
商业建筑
文化建筑
教育建筑
古建文化
园林建筑
别 墅
知识
史论
理论
视频
技法
鉴赏
保养
#
#
#
推荐新闻
[04月01日]
从机器人盖房到零碳社区:5月广州保利展馆预演未来城市
[03月26日]
当水墨遇见代码,色彩遇见数字:晨晓《新富春山居图》的美...
[03月14日]
以创新驱动绿色建筑未来,兆弟控股集团螺锁式异型实心方桩...
[02月28日]
【重磅】亚洲新地标横空出世!广州足球公园"玉玲珑"圆满收官
[02月28日]
泓基集团再获国家级助力!签约细节曝光,全民持股步入最新征程!
[02月26日]
跨越半个地球的色彩:再论晨晓的艺术奇迹
[02月20日]
RLP Asia建筑 | 海大海灏生物创新港
[02月19日]
滕州市全新的中医医院,来了项目进入收尾阶段,6月上旬投入使用
[02月19日]
广东(东莞)又一个大型住宅项目举行竣工仪式步入分房阶段
[02月19日]
北京市保利建工嘉华天珺主体建筑全体检验合格
美术理论
全部
国画
油画
书法
工艺
摄影
篆刻
鉴赏
收藏
版画
紫砂
民间
雕塑
中国建筑艺术网:首页
>
美术理论
>
雕塑
论当代雕塑发展中材料观的转变
摘要 :文章从材料的发展、材料的含义、特性以及当代雕塑发展中材料观的转变等三方面展开,重点讨论材料在雕塑中的语言变化、由材料作为形式因素使用逐渐转变为材料作为观念使用的过程。 关键词 :雕塑 材料观 观念 一、材料发展的概说 “设计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现象是,每一次新材料的出现都会引发一场新的设计运动,形成设计文化发展的推动力。因为人类是在发掘和认识材料中提高设计的进取意识,材料提供了设计家创造的丰富灵感。”艺术作品在不同材料的作用下体现出各个时代的文明程度和发展规律过程。从远古时期的石器
[详细+]
2010/07/19 16:32:12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1990年代:中国雕塑走向公共艺术(作者:殷双喜)
1990年代以来中国雕塑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学院传统的雕塑家运用写实方式表达现代人的生存状态,在具象的语言中注入了观念:研究新材料的雕塑家致力于探讨现代材料与形式结构的结合,以抽象的视觉形式表现人的心理真实;还有一些前卫雕塑家涉足于雕塑与装置的结合地带,使空间、材料和现成品( Ready-made)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生活相联系。在1990年代的后期,由于中国迅速进入一个现代化、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以城市雕塑为主要形式的公共雕塑的发展,与当代建筑、城市规划、居民小区建设的联系日渐密切,从而走向了公共艺术的领域,拓展了中国雕塑的创作格局。 1990年代以来的中国雕塑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开放的过程,它表现为雕塑正在走出肖像与写实风格人物的统一模式,向一切可能的艺术资源开放。这种雕塑的...
[详细+]
2010/01/25 16:56:53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纪念碑及其作为建筑艺术的公共性(作者:殷双喜)
纪念碑是人类艺术史上一个重要的艺术类型,通常,它是碑体建筑、雕塑、绘画、文字、相关环境规划、灯光、绿化等要素构成的综合体,但基本上可以定位于一个建筑构筑体。雕塑在纪念碑综合体中具有着最重要的地位,即使是没有采用纪念性浮雕或圆雕的纪念碑,其碑身造型,也可以视为一个抽象雕塑的形体。世界各国与各民族,无论意识形态与社会制度有何区不同,对于凝聚了民族精神与文化的纪念碑建筑与雕塑,都是十分重视的,不惜投入巨大的人力与物力。而一座建立在大城市的重要纪念碑,其观众可以轻易地超过数百万人,可以说,在所有的艺术种类中,仅就观众人数这一因素而言,纪念碑及其雕塑是最具有公共性的艺术类型。新中国建立后培养的第一代雕塑家,主要是从事纪念碑雕塑的,直到1970年代,纪念碑雕塑及纪念性雕塑始终是新中国雕塑的主流。目前在中国的土地...
[详细+]
2010/01/25 16:56:30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城市雕塑要宁缺毋滥(作者:钱绍武)
本世纪以来,我国的雕塑艺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雕塑事业应该说是改革开放后真正发展起来的。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开放,城市雕塑的需求越来越大。 最近,以沿海城市为主的新兴城市陆续出现,这些城市几乎都有城市雕塑,雕塑家们有了很大的发挥才能的空间。 随着城市雕塑的蓬勃发展,出现了质量不高等问题,一些作品被称为“城市垃圾”。所以,在城市雕塑方兴未艾之时,我希望有些大型城市雕塑要慎重,不要把新的“城市垃圾”带入二十一世纪。 雕塑的好坏,不单单决定于资金投入的多少。好的作品需要实践的过程,城市雕塑应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我还建议应成立一个全国性的审查机构来把关。 另外,还要改变长官意志,...
[详细+]
2010/01/25 16:55:43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雕塑和美(作者:钱绍武)
雕塑语言的基本内容 雕塑艺术的特点是什么?凡是造形艺术,它的特点都是综合性的,不只是一两个因素。这里只说说雕塑艺术的最主要的特点,或雕塑美的特点在什么地方。 油画在平面上表现空间、立体、形象,主要用色彩打动人,特别是十九世纪的油画,那色彩简直象魔术一样。搞造形艺术一般都有两个阶段:一开始是用线条、色彩、形体来模仿,再现客观因素,这是造形的最基本的因素;到第二阶段,这些手段已成为思想、感情的体现。这时线条、色彩、形体,已经不仅仅是客观对象的特点,而且成了一种韵律、一种旋律,象交响乐一样给人以优雅、热情、崇高或者潇洒、沉郁等感觉。举个例子,线条,开始是事物的轮廓,后来就成了作者自己对事物的情感的表现了,色彩也是这样。雕塑也是这样,最简单的特点它是一个立体,一个物体...
[详细+]
2010/01/25 16:55:19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寺观彩塑(作者:钱绍武)
关于我国特有的彩塑艺术 山西的彩塑,大概占全国彩塑的百分之七十以上。作风演变也极具代表性,但多为唐宋以来的作品。因此从渊源来说,不得不推到北魏、北齐,因此这里略谈了麦积山和敦煌的彩塑。同时也举了几个别处的彩塑,以示比较。 我国的彩塑艺术是其他国家没有的(日本除外,因为日本在我国唐宋以后,从各方面吸收了我国的文化精华)。据我所知,欧洲各国都有木、石、陶的彩塑雕刻。却并没有在干泥塑作上上色描绘的传统。我们的泥塑彩绘是一种什么样的技术呢。根据我自己从民间艺人学到的方法是这样的:根据塑作对象的基本比例和动作,先立一木制骨架,然后分三层用泥,塑造形体和衣纹。第一层泥,是用三分之一的沙子(用大量的沙子是为了降低收缩率),三分之二的泥(膠泥)和麦秸(剁碎、适量)。第二层是同...
[详细+]
2010/01/25 16:54:09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雕塑新作读后(作者:钱绍武)
近来我国雕塑界呈现了前所未有的蓬勃气象。首先,当然因为各地城市都在大上,都要树立本市的崭新“形象”。于是各城市的雕塑工作者都有饭吃,鱼有鱼路,虾有虾道,虽然水平不一,但高的可以一展所长,低的有了实践提高的机会。其次,是各地雕塑工作者一直坚持艺术劳动,锲而不舍,都达到了新的水平。争取到了基本的工作条件(包括群众的喜爱和领导的理解)。总的来说,环境宽松,艺术繁荣。所谓“形势一片大好”。现在东北的“鲁迅美术学院”举办的这次大展就充分地体现了这样的大好局面。虽然数量不算很多,但代表性极广,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尺寸不分大小,材质不分软硬,真是八仙过海,各显“奇”能。我一直以为人类的艺术发展到现在,无非三种形式。...
[详细+]
2010/01/25 16:53:02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雕塑家钱绍武漫谈艺术(作者:钱绍武)
[编者按]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城市雕塑全国艺委会常委钱绍武先生,是我国著名雕塑家、画家、书法家、美术教育家......,在中国雕塑界他是一位走现实主义的民族化道路的最早成功者,他的优秀雕塑《李大钊》、《曹雪芹》、《杜甫》等等被人们称为传世佳作,许多人都有很深的印象。不久前应我省雕塑家罗旭的邀请,老先生来到云南,短短数日的丽江、迪庆、大理之旅使兴味盎然的他赞不绝口。在这期间,我们有幸聆听钱先生坐而论道,谈古论今,处处体现出一个有着高超造诣的艺术家那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下是记者对钱绍武先生的访谈,以及老先生在云南艺术学院的讲座的整理。 生活中的激动是艺术创作之源 我从一个学术性很强的问题谈起:什么是新,什么是旧,如何去追求新,新到什么程度算是新。艺术是由于人类的需要所创造的。...
[详细+]
2010/01/25 16:52:32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论浮雕艺术(作者:吕品昌)
在历史发展的漫漫长河中,人类建造着自己的艺术宝库,古老的文明留给我们丰厚的艺术遗产。作为一种人文创造,浮雕始终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现、丰富着人类的历史与文明;作为一种视觉艺术,浮雕与其它艺术形式一道,以它的发生发展记载、构筑着艺术的演进轨迹与繁荣景象。 一、浮雕的概念和特征 浮雕,是在平面上雕刻出凹凸起伏形象的一种雕塑,是一种介于圆雕和绘画之间的艺术表现形式。 浮雕的空间构造可以是三维的立体形态,也可以兼备某种平面形态;既可以依附于某种载体,又可相对独立地存在。一般地说来,为适合特定视点的观赏需要或装饰需要,浮雕相对圆雕的突出特征是经形体压缩处理后的二维或平面特性。浮雕与圆雕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相对的平面性与立体性。它的空间形态是介于绘画所具有的二维虚拟空间与圆...
[详细+]
2010/01/25 16:51:02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肖像雕塑有感(作者:王少军)
人类的面孔像永远难解的迷,吸引着人类自身无休止的好奇心。肖像艺术诞生的缘由我猜想必是人类的天性使然,促使艺术家创造出以肖像艺术形式来探知人类奥妙的谜底。油画、版画、雕塑……多种门类艺术对同一个对象——人类,运用不同手段和形式都做着相同的探索和创造。肖像雕塑也已伴随着人类成长渡过了千百年沧桑,直至今天,她的生命力与人类一样,仍然充满了生机,因为创造她的正是人类自身。只要人类仍然有好奇 、自爱之心,那么肖像艺术将永不衰亡! 对于我们的先人所创造的灿烂的肖像雕塑艺术瑰宝,应作为我们的艺术遗产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们不但不应该把她们封存起来,而且更应当继承 、发扬她们。因为我们仍然不能解读人类之谜,我们依然在用艺术的形式来探寻、记录和表现人类众...
[详细+]
2010/01/25 16:49:29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艺术活动
>
黄永玉新作展
开始:
2025/04/16
结束:
2025/06/08
省市:
上海
场馆:
世博会博物馆
恆绽
开始:
2025/04/12
结束:
2025/06/14
省市:
台湾
场馆:
绝版影像馆 UP Gallery
中意当代版画交流展
开始:
2025/04/03
结束:
2025/06/02
省市:
上海
场馆:
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
新闻热点
+
more
湖北乡村摄影潮走进大冶采风
近日,湖北乡村摄影潮聚焦大冶主题采风创作在大冶沼山桃花源里景区举行。湖北乡村摄影潮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
笔墨共绘闽昌深情——记“丝绸之路——美术采风写生创作展”
中国当代纸艺的创新表达
山东青年美术作品全国巡展(吉林站)走进长春
重置与建构:聚焦湖南当代绘画的新篇章
自视与追问——李依祎和她构建的“架上剧场”
这个钟馗有点“潮”——陈东山再画钟馗
何文哲 | 速写是艺术家的情感涌动
最新专题
+
more
红心伟业
红心伟业:由华夏少奇(北京)文化发展中心组织实施,主要宗旨:传承红色资源,发展诗词文化,促进中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主要职能:组织引导全国红色研学及中小学研学旅行,在革命根据地、纪念地、伟人故里等开展红色文化活动和红色旅游教育体验;创作红色影视作品;传播红色歌曲等。
张大千
张大千简介(1899-1983)原名正权,后改名爰,小名季,又名季爰。号大千、大千居士,以号行。画室名大风堂。四川内江人。 张 大千 在现代艺坛上,张大千大概是成就最高的国画家了。他精山水、工人物、善花草,还能书会銮,我不知能出其右者谁?比起会画来,张大千...
合作联系
邮箱:
fuwu@meishujia.cn
Q Q:
529512899
电话: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国画家网
油画家网
版画家网
雕塑家网
建筑家网
工艺美术家
紫砂艺术网
书法家网
当代艺术网
画廊网
美术114
摄影网
民间艺术
美术高考
少儿艺术网
拍卖网
美术家网
中国艺术收藏网
中国文化促进会
菏泽市美术家协会
菏泽书法艺术研究会
曹州艺术网
邮箱:
fuwu@meishujia.cn
中国建筑艺术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JIANZHUJIA.NET
,All right
技术支持: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会员中心]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