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浅谈秦汉简帛书法之创作体会

        作者:田华璞2024-06-24 08:36:27 来源:大河美术报

          全国第十三届书法篆刻展览隶书入展作品 田华璞 书

          我自幼喜爱写字绘画,而立之年开始系统学习书法史,在诸位老师的教导下重新认识了书法与写字的关系。隶书方面开始学习汉碑《乙瑛碑》《张迁碑》和清代邓石如隶书,篆书方面开始学习《石鼓文》《颂鼎》《峄山铭》和清代杨沂孙篆书。2018年开始接触秦汉篆隶简帛书法,后来重点学习的是篆隶部分,《阴阳五行》《养生方》《五十二病方》《足臂十一脉灸经》等。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入学习,感觉帛书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的,便开始深入学习一系列汉代帛书。重点研习的有《经法》《老子乙本》《黄帝书》《十六经》《相马经》等。

          秦朝隶书在字形上继承了篆书的结构特点,但在笔画上更加简化,更加注重书写速度和实用性。这种简化趋势为汉代隶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在结构上,秦朝篆书注重字形的平衡和对称,笔画之间的衔接自然流畅,给人以庄重、肃穆之感。在笔画上,秦朝篆书以直线和弧线为主,通过不同长度的线条组合,形成了富有变化的字形。同时,秦朝篆书还注重笔势的连贯和运笔的节奏感,使得字形在静止中透露出一种动态的美感。

          汉代隶书在字形上进一步简化,笔画更加流畅自然。其字形扁平而舒展,结构紧凑而匀称。在笔画上,汉代隶书注重笔势的连贯和运笔的节奏感,使得字形在书写过程中呈现出一种流畅自然的美感。同时,汉代隶书还注重字形的变化和装饰性,通过添加点画、波磔等装饰性笔画,使得字形更加丰富多彩。汉代隶书的发展还体现在其书风的变化上。在东汉时期,隶书逐渐形成了“八分书”和“章草”两种风格。“八分书”注重字形的规范性和整齐性,笔画匀整而有力,结构严谨而匀称。而“章草”则更加注重书写速度和实用性,笔画简化而流畅,结构灵活而多变。这两种风格的形成,标志着汉代隶书艺术的成熟和繁荣。

          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的发掘震惊了世界,其中三号墓出土的帛书更是引起了书法界和史学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由篆书向隶书演变中生动灵秀的早期隶书(古隶),则更是稚气拙趣十足,给人以不同的审美感受。在书写过程中,书写者注重笔力的运用和线条的变化,使得字体结构清晰而富有动感。同时,这些帛书还展示了书写者高超的章法布局能力,使得整个作品既有整体的美感,又不失局部的精致。这些帛书既有秦代书法的遗风,又展现了汉代书法的新特点。其中,隶书书法的成熟和发展,为后世的书法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在马王堆帛书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些篆书和其他书体的元素。这些元素与隶书书法的融合,使得整个作品更加丰富多彩。马王堆帛书中的书法作品还展示了书写者个性化的艺术表达。这些作品在遵循书法艺术规律的同时,也融入了书写者个人的情感和风格。作为习练书法之人,对此加以研究学习,可以发现新的元素,新的用笔方法,新的书法体势,一窥秦汉人的胸襟、抱负、情怀,增强对书法历史全方位的理解。

          我本次入选全国第十三届书法篆刻展览的篆书、隶书作品取法秦时期篆书和篆隶部分字法加马王堆汉墓帛书。创作内容选择了中华书局出版的繁体《乐府诗集—明德凯荣乐》和《建安七子集》(阮瑀· 筝赋),以保证书写内容版本的权威性。创作之前,先按照征稿要求来确定作品尺寸,然后根据自己平时的书写字体大小来选择创作内容数字量。秦汉简帛书因为书写材质的特定而缺少了墨色的丰富变化,所以我在纸张选择上用了生宣,来表现作品内容的浓淡干湿,体现出秦汉简帛书法上的朴拙率意之美。我的作品最终决定每个字的大小控制在8厘米至12厘米左右,作品形式不作任何拼接染色处理。力求整幅作品气息醇正,有古有新,避免当下的一些书写习气。在字体的取法上以金文、秦简、帛书为主,加以《战国纵横家书》《老子甲本》《刑德》甲本部分《颂鼎》铭文和《五十二病方》笔法。线条质感多以汉碑隶书和篆书金文进行表现。墨色变化以宿墨和水进行调和,以丰富整张作品的变化。

          成功没有捷径,一定是一笔一画写出来的。基于对书法的热爱,我会不断深入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学书问古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学识,以求得对古意更深刻的理解。对于以后的学习,我以康有为《广艺舟双楫》的话为铭:“上通篆分而知其源,中用隶意以厚其气,旁涉行草以得其变,下观诸碑以借其法,流观汉瓦晋砖而得其奇,浸而淫之,酿而酝之,神而明之。”书学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者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隶书委员会秘书长,河南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邮箱:fuwu@meishujia.cn
          Q Q:529512899
          电话:
          邮箱:fuwu@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41(s)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