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艺术产生于闲适

        作者:文博2024-06-03 08:18:46 来源:中国艺术报

          艺术产生于闲适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汲古论坛”第三十一场举办

            “人是能够主动探源的高级动物,我们求源的时候把‘源’和‘原点’作用于人类的始终,探究艺术起源的问题关乎人类美好的未来,是‘源’的价值和意义。”近日,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主办的“汲古论坛”第三十一场围绕“艺术的起源”主题展开跨学科对话,西安美术学院、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周晓陆作为主谈嘉宾在活动中谈道。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美术与设计系教授梁玖、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研究所研究员李修建参与对谈,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研究》主编孙晓霞、美术研究所副研究员汪瑞等发言。论坛由中国文化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苏浩主持。

            周晓陆认为,探究艺术源头是从个体到社会、从猜测到科学、从求源到启示的过程。目前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主要研究方法有从考古学、民族学、儿童行为学入手等,相关的观点有二十多种。如艺术起源于劳动、游戏、巫术、模仿等理论,忽略了艺术先于其他因素存在、人对艺术的需求首先存在,属于因果倒置。他提出生物学的角度和对精神病例进行研究的方法,以期在研究艺术起源时排除社会文明文化演进和功利目的的干扰。正如周晓陆提到,当人们的艺术冲动、艺术创造能力最蓬勃的时候,是人们对艺术规律了解最少的时候。当人们特别透彻地了解艺术规律时,便是人们的艺术创造能力最低的时候。

            “人类社会需要三大支撑,包括环境支撑、创造力支撑和美的支撑。人类在美当中前进、不能离开美的环境。美的原点是适合,‘适合的就是美的’。闲适则造成艺术,因为人类社会总体来说不是勤劳推动前进的,而恰恰是一种闲时的需要、更懒的需要推动它前进,闲适的获得是因为生产力的发展。”周晓陆说道。艺术和美是为了解决人的“适合”的需求而产生,并且适合有从自然的生物性的适合,向社会性、民族性适合的转化。

            对于艺术形式的起源,周晓陆通过研究认为,女人在怀孕后期、生产期、哺乳期获得了闲适,于是最早的艺术形式可能就是“摇篮曲” 。人高兴的时候自然就会舞蹈。为了区别人们、避免群婚现象,有了文身。文身表达的图腾还可以用于恫吓动物、敌人,也可以装饰个体。当文身延伸到了大地的平面,就是绘画的起源。诗歌、戏剧是描写客体、讲述事情的表达。从群体出发则有了建筑艺术。无论是造型艺术、诗歌、小说等,个人风格被作为一种追求,是因为个人风格形成了一种普遍的社会的符号化,对于艺术的区别性是有意义的。周晓陆提到,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的图像中,人的三维造型总是不准,可能是人们追求神性化,脱离了对人本身的客观表达。梵蒂冈博物馆动物雕塑厅的动物雕塑造型特别好,因为当时人们对它们没有“像还是不像”的期盼。而人们现在总是会在图像中期盼到底像不像、美不美。

            “艺术的起源是指全人类的艺术起源,而地域性的艺术起源对一个地域的民族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是一个民族的表征。”周晓陆说道,所以艺术的起源与中国艺术的起源、环地中海艺术起源是两个不同的命题。要注意艺术的起源当中普适性的部分对某个民族艺术的起源的作用,也要注意某个民族建筑在什么地域、什么民族的基本构成上,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艺术形式,乃至成为一种政治的民族的区别物。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邮箱:fuwu@meishujia.cn
          Q Q:529512899
          电话:
          邮箱:fuwu@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38(s)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