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基于当代女性视野的唯美图式表达——简评辛卉的中国工笔画创作

        作者:马喆2024-05-13 08:08:37 来源:中国艺术报

          月笼轻纱(中国画) 2021年 辛卉

          当代,中国画的繁荣超越了历史上的任何时代,形成了百舸争流、千帆竞秀的生动格局。21世纪以来,中国画在传承文脉的基础上,发生了从观念、语言到形式的转变,亦可称之为当代转向。与西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艺术不同的是,中国工笔画当代转向并没有完全脱离传统语境,而是在中华民族的精神意蕴中催生出新的笔墨程式和形式语言,既有吸收外来文化艺术的包容性,又有从自身审美文化演绎出的现代意味和图式特征。难能可贵的是,随着中国人思想的开放和“以人为本”的价值观的深入人心,女性艺术家群体作为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在中国画当代转向中发挥了令人瞩目的创造力,以女性为中心的艺术史和艺术现象的研究与叙述,成为学术界愈加关注的问题之一。

          新世纪以来,东北地区成长和聚集起一批在中国工笔画领域颇有实力的女性艺术家,她们成为美术界较为活跃的群体,在中国工笔画领域取得的成绩也十分明显。近些年,我集中于对东北地区艺术家和艺术流派的梳理、归纳和研究,也将目光投向了女性艺术家的创作领域。虽然,在众多的女性艺术家中辛卉不是我很熟悉很了解的一位,但对于她的创作倒有几分关注。在中国工笔画繁荣发展的时代格局下,自然存在着竞争,展览体制无形中加剧了竞争的激烈程度,一位女性艺术家能够从中脱颖而出绝非易事。

          事实上,对于辛卉的作品,我欣赏到的不多,但偶尔看过之后却留下了很深印象——她的中国工笔画既精致又唯美。应该说,“精致”和“唯美”在现代艺术批评中不是很时髦的话语,在中国画的品评体系中也多强调“雄厚” “沉浑”“写意”“冲淡”等审美品格。然而,从女性艺术家的创作视野来看,追求“精致”和“唯美”却是更贴近其主体身份和气质的,这正是中国画论中常常提及的“画如其人”的概念。

          辛卉的中国工笔画从语言本体上可以概括为一个“新”字。当然,“新”不是判断艺术品品质和价值高下的标准,也不是一种风格的代言,它只是艺术家创作趋势的显现。我之所以认为她的作品“新”,是从形式语言具有“新意”的角度做出的判断。我的理解,这种“新意”有两个来源:一是艺术家从自然和社会生活获得的切身体验和领悟;二是艺术家的直观感受经由独特的心灵意象生成视觉形态的表征。辛卉的中国工笔画的“新意”即是经由这两个来源在有意或无意间形成的。她的创作在观念、语言和形式等方面是贴近时代并与中国画当前的发展态势相吻合的。当代中国工笔画由于观念媒材、形式语言和制作手段的发展,已然脱离了传统形态,有了新的笔墨程式和图式构成,辛卉的中国工笔画恰恰应和了以上转变并付诸了实践。

          辛卉的艺术创作是面向社会生活的,她的两幅代表个人艺术风格的作品均为少数民族题材。《月笼轻纱》表现的是瑶族支系——白裤瑶族的生活劳动场景,这幅中国工笔画作品有着唯美主义倾向。她曾到贵州省荔波县采风写生,在此过程中敏锐地捕捉到瑶族姑娘们手工纺线的劳动场景,瑶族姑娘姣好的面容、富有装饰性的服装头饰等都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激发了她的创作灵感。她在创作时不是一味简单地再现人物和场景,而是在与日常生活发生的联系中提纯艺术表现语言,人物形象、服饰和背景在原型的基础上都加以巧妙的艺术处理。她将人物和场景进行了重构,人物刻画得细致、生动而真实,着装自然、优美而流畅,并以极简主义的方式将场景进行了色彩和符号化的表达,以烘托出画面的主体人物形象。她的这幅作品不是为了还原生活,而是艺术地表现生活,将生活的情趣、人物的情感和个体的情绪相融合,形成具有人文意蕴的视觉意象。《永远的草地》描绘的是蒙古族传统节日圣水节的敬水仪式,整个画面具有很强的装饰设计感,人物有露有藏,突出了形象和服装纹饰的差别,草原的场景由紫灰色调统一罩染而成,周围衔接着更深的紫色,构成平面化的同色系色阶变化。辛卉在这两幅作品中反映出中国工笔画当代发展的一个走向,注重二维空间的表达,繁与简、明与暗、巧与拙的对比构成,这形成了富有韵律和节奏的图式变化。中国工笔画强调线性语言造型,辛卉在对传统线性语言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表现向度,她笔下的人物结构和衣纹褶皱活脱、流畅而含蓄,甚至还带有木刻版画的味道。长期以来,少数民族美术题材受到众多艺术家的青睐,辛卉的创作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这种风气的影响,不过她的创作更婉约、精致和唯美。

          辛卉有着女性艺术家特有的敏锐,所以她对周遭事物的观察、体验和感悟,也有超出常人的地方。《追逐》是一幅将日常生活空间物化为视觉幻象的作品,她在创作时发挥了艺术家的想象力,将平常的物像转化为可视的诗意家园,打破了时空界限,在繁杂的社会存在中表达出对“诗意栖息之地”的精神向往,整幅画面的物象、色彩及背景在简约与繁琐、动与静、冷与暖的对比中构成了“精致”的秩序美。这幅作品对中国工笔画原有的语境构建在观念和视觉上有一种突破和冲击,是对中国工笔画当代转向的一种有益尝试。

          目前,辛卉的中国工笔画在形式语言上已经体现出个人特色,在审美意识上也自觉朝着观念转变做积极的探索。但是,对于一位有成就的艺术家而言,风格形成是主体的艺术语言成熟和持续的过程体现,艺术风格是艺术家个体生命体验和情感意识视觉化的形式表达,而典雅且具有时代性的艺术品,总是要充分写照时代精神和本土情怀,最终实现文化心灵的理性回归。在这里,我对辛卉艺术道路的前景充满期待,也希望她在中国工笔画领域志存高远,走出新的境界。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邮箱:fuwu@meishujia.cn
          Q Q:529512899
          电话:
          邮箱:fuwu@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57(s)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