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城市除了要有一个宜居的环境,还必须要有文化的存在,要有一帮能够放下、静心学习、交流的朋友,才是理想的城市。
以下内容根据陈湘波先生在后院读书会中秋雅集活动现场演讲速记整理:
艺术、哲学、宗教是人的心灵栖息地
以前大家来深圳都是抱着淘金的梦想,如果只是这样,这就不是一个城市,是一个工厂或者是一个冒险的乐园。但深圳现在有很多人都在追求自己的生活方式。比如后院读书会,我们心里需要一个地方,读书会就是很好的一个形式,让我们知道有这样一个团队这样一群人,我们一起生活在这个城市里。
艺术、哲学、宗教都是共通的,都只关注一个字,就是人。改革开放30多年,社会发展到现在,经济发展之快,尤其是深圳经济高速发展,但是生活不仅仅是经济,不仅仅是物质,需要有心灵寄托,艺术、宗教、哲学这个时候就对人发挥了大的作用。比如说:社会发展需要有发动机,但是这样一个发动机在汽车、火车、高速列车上还需要有刹车系统,这个刹车是什么呢?刹车就是我们人的心灵需要放下的时候。这时候就需要宗教、需要哲学发挥作用,如果一个人没有这些东西,就像不断往前开的一列火车,你刹不住车,这个火车就完蛋。所以文化、艺术、宗教、哲学这些好像看不到摸不着,但是却是人心灵栖息的地方。
我一直从事艺术教育,现在也在广州美术学院带研究生,教育最重要的就是人的教育,包括怎么样活出自己、真正认识自己、有独立的人格。而不是人云亦云的,如果人云亦云,他的生活一定会很累,很漂泊,找不着自己的方向,船停下来需要锚才能把船停住,人也是这样,不能一直的在动、在跑。我们的艺术在这里就起到这样一个作用。
怎样在美术馆找到自己喜欢的作品
我在美术馆工作这么多年,很多人告诉我到了美术馆不懂怎么看画,觉得这种话说出来有些许自卑。我跟他说:其实每个人都会懂,为什么呢?你们家里所有的家具、装修,包括你穿的衣服、发型、化妆都是你自己拿主意,不会模仿人家,一旦模仿人家就会不舒服、不自在。艺术鉴赏也是这样,在一个展览里面不可能每件作品你都喜欢,但是你能够找到一两件喜欢的作品,看这个展览就有意思自己喜欢的作品才能跟自己有关系,跟内心有关系、跟知识背景有联系。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欣赏艺术品的时候千万不能忘记了自己,你喜欢的东西就是喜欢,不喜欢的东西就是不喜欢。艺术品那么多,我不可能每一件都喜欢。
去美术馆看展览,就好像我们去超市一样,我去超市想买东西,但是看了半天没有买到合适的就回去了。去美术馆也一样,不是看了这个展览就会喜欢。不一定的,但如果能喜欢中间几件,就已经很满意了,就是有收获了。在这样的基础上不断地根据自己内心的需求、根据你自己的兴趣去选择、去看美术作品,这样你的审美教育、你个人对艺术的认识就会越来越深刻,而且这种深刻不是旁边的人代替的,而是你自己的选择。
——陈湘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