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政生 雄狮之醒—记中国抗战胜利日 120×230cm 黑白木刻 2015年
每当我参观重庆市80多年前的抗战遗址,其中的重庆市南岸区抗战遗址群,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指挥中枢,至今保留了大量抗战时期的文物;渝中区周公馆周恩来抗战期间工作和生活的地方;全国唯一一座纪念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胜利的纪念碑“精神堡垒”,后改为“抗战胜利纪功碑”,1949年更名为解放碑;重庆大轰炸遗址,见证了日军对重庆的无差别轰炸,展示了“六五”隧道的历史事件;北碚梅花山抗日民族英雄张自忠上将烈士纪念馆等,心情十分压抑沉重,同时十分敬佩和敬仰中国人民坚持抗战、不怕牺牲的精神。
这让我想起了少年的经历,那是在20世纪60年代,我们小学生也经常参加防空演习等相关活动。听父母讲,抗战时期老家四川渠县县城被日本飞机轰炸,烧了一个星期,全城房屋基本烧光。抗战期间陪都重庆首当其冲,在北碚的复旦大学以及四川境内等地凡是有人集聚居住的地方,都是日本人实施无差别轰炸的目标,这是非常残酷的事实,真实的轰炸过程和惨状,在今天是无法想象的。
重庆作为中国战时的中枢,活跃的木刻创作运动引领中国美术,成为反法西斯的艺术先锋队,中国木刻远赴美国、英国、印度等地巡回展出,提升了中国现代艺术的国际影响力,开创了中国现实主义艺术的道路。
继承鲁迅先生倡导的新兴木刻艺术精髓和抗战木刻优秀传统,就是要用黑白木刻高度凝练、概括有力、响亮明快、对比强烈的艺术去揭露日本侵略者的面目,唤起民众的意识觉悟和鼓舞斗争的意志。鉴于我多年的构思、创意和反复修改,黑白木刻版画《雄狮之醒——记中国抗战胜利日》的主题、内容、形象慢慢清晰。画面选取1945年8月15日,人民群众欢天喜地的庆祝活动,展现中国人民前仆后继不屈不挠的精神风采,中华民族经过浴血奋战的抗日战争取得了最后胜利的盛大场面。
作品根据题材内容,在艺术风格、形式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采用中国传统手法,以象征民族形象昂首眺望的雄狮为背景,“还我河山”“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抗战胜利”飘动的标语,营造烘托定格这庄严的历史时刻,广阔无垠透明的天空绣球上下翻滚,肆意流动的彩带的点和线穿插其中,具有东方意味民族特色形式的平面、阳线、阴线刻画塑造出多层次动荡的空间和载歌载舞欢快的人群,组成了极其感人的场面氛围。画面动中有静,静中有动,黑白对比十分强烈明快。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抗战胜利的历史事件,永远铭记在人类历史发展的丰碑上。
具有宏大历史背景和深刻内涵的版画作品《雄狮之醒——记中国抗战胜利日》,以其震撼的视觉效果和珍贵的历史文献价值,不仅深深触动了观者的心灵,更成为了当代艺术与历史记忆完美结合的有益尝试。
戴政生(西南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协第一届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艺委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