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李桦:刻痕铸丰碑

        作者:宋源文2025-08-30 08:54:52 来源:美术报

          李桦 怒吼吧!中国 20×15cm 版画 1935年 中国美术馆藏

          我的恩师李桦先生,早年就读于广州美术学校,1930年赴日本留学,1931年发生“九一八事变”,李桦先生旋即于10月愤然回国。

          受鲁迅先生的影响,李桦先生在艰苦的岁月中学习木刻。1935年创作出首幅经典佳作《怒吼吧!中国》。画中是一个男性人体,全身被绳索捆绑,颈部被牢牢绑在一个木桩上,左脚跟抬起却再也站不起来,右手也抓不着近在咫尺的一把小刀,双眼被捂住了,只能极力张嘴怒吼!这幅画从诞生至今已过去了90年,依然被公认为经典。他不仅表达了先生的艺术理想,更承载了那一代人历史的、文化的、人性的厚重积淀。我常将此画与《义勇军进行曲》相比,一个可看,一个可听,“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起来,起来,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1937年,李桦先生的贺年片刻有“到处嗅着火药的气息,到处看着血腥的掠夺!走过危难的一九三六,迎接苦斗的一九三七。朋友,准备好没有,记着谁是你们的仇人!李桦上”。画面中心是三支长枪,下边堆满手榴弹和子弹夹。这幅贺年片的含义很清楚,表达了作者像一位战士急于上战场的心态。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李桦先生穿上军装,全身心投入抗战。他着重培养青年木刻家,利用报刊宣传阵地,组织版画和战地生活速写流动展览。这一时期他创作了大量的木刻作品,如黑白木刻《光明的追求》《疏散》、套色木刻《两代》等。《疏散》传达了震撼的视觉张力,画中身后的城市村庄已成残垣断壁,惊恐逃难的人群从家园撤离,近处是领着两个孩子的母亲,中景有被抬着的富人。战争给不同阶层的人带来的都是灾难,颠沛流离,民不聊生。以真实敏锐的视角,揭露了日本侵略军的罪行。

          李桦先生在抗战时期非常艰苦的条件下,创作出堪称时代经典的版画作品。抗战胜利后,李桦先生在上海主持中华全国木刻协会工作,1946年、1947年,是其创作的高峰期,《饥饿线上》《挣扎》《民主何在》《夜的恐怖》《快把他扶进来》《团结就是力量》等作品即是这时期的代表作。

          李桦先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作品表现了一位爱国主义者的满腔热血,同时也揭露了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因此被列入黑名单。1947年他离开上海到北平艺专任教,1955年被任命为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首任系主任。1956年我有幸成为了他的学生,在此后的大约40年一直接受他的言传身教。

          让我们铭记李桦先生的艺术精神,传承版画运动的火种,以史为鉴、以艺为镜,在新时代继续书写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与历史担当。

          致敬先生,致敬新兴版画运动,不忘战争历史!

          宋源文(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原主任)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邮箱:fuwu@meishujia.cn
          Q Q:529512899
          电话:
          邮箱:fuwu@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58(s)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