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守住乡土,画好新“三农”

        作者:郑珊2024-09-05 15:54:16 来源:中国艺术报

          鼓赛 耿占雄


          守住乡土,画好新“三农”

          ——记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辛集农民画代表性传承人耿占雄

            河北省辛集市王下村,是一个农民画特色小镇。近年来,辛集市投入850万元,成立农民画研创推广中心,培养农民画创作群体240余人,年收入达60多万元,辛集农民画火“出圈”,焕发出勃勃生机。辛集市美协副主席、民协副主席,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辛集农民画代表性传承人耿占雄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耿占雄30多岁创办农民画培训班、民间画院、王下村女农民画社,一手推动辛集农民画走向世界,其作品《姥姥门前唱大戏》《田野上的杂技》《走进沧州》《今天是个好日子》等获得多个奖项。古稀之年,耿占雄仍笔耕不辍,致力于辛集农民画的传承和发扬。他的作品有着“稚拙纯朴、雅俗共存”的风格、朴素真挚的情感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钟情于农民画 潜心研究开拓创新

            辛集旧称束鹿,辛集农民画源于束鹿壁画。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辛集农民画兴起,在全县(1986年束鹿县改辛集市)形成了一个“村村见壁画、户户闻诗声”的群众性民间美术创作热潮,被誉为“诗洋画海金束鹿”。

            耿占雄出生在王下村,幼年时喜欢坐在炕头看母亲剪纸和绣花,后受束鹿壁画的影响,对民间绘画产生了浓厚兴趣。看到画宣传画、壁画的,就要跟在人家后面看。大队墙上画的推水车、送粪等反映当时劳动场景的宣传画让他记忆深刻。大一点后,只要看到的、想到的,他随时都会画上两笔。

            1969年参军后,他从事战士画创作,师从军旅画家陈其、赵光涛,正式走上了绘画的道路。他说:“在部队期间,我在书店里看到有介绍束鹿农民画的画册,非常激动,当时就想着回家后也参与农民画创作,把家乡的这门技艺继续发扬下去。”

            退伍后的耿占雄到辛集文化馆从事美术创作和辅导工作。当时,很多农民画老艺人都渐渐转行了,画广告,画商标,画山水画,都有着不错的收入。而从事农民画的基层文艺工作者,大多都在向“学院派”靠拢。耿占雄觉得,在部队画战士生活,到了地方,就要画自己的乡亲,与其学那“阳春白雪”,不如去打造自己的“下里巴人”。

            为此,他骑一辆旧自行车,花了几个月的时间跑遍了100多个村,与200多名民间画者交流沟通。他吸取了当地剪纸、刺绣、雕刻、吊挂等多种民间艺术形式,创作了农民画《卫士》。他不讲透视,不循比例,着色凝重艳丽,色调野而柔。此画一经问世,就受到许多人的赞赏,并在《美术》《今日中国(英文版)》上刊登。1985年,耿占雄遇到了两个知己——刘国英和杨广兴。他们三人在辛集文化馆一间五六平方米的小房间里潜心研究和开拓农民画艺术,逐渐形成辛集农民画造型质朴、色彩艳丽、构图丰满、选材典型的特点。

            半年后,《中国文化报》的记者来辛集采访,无意中发现了耿占雄他们的作品,大为赞赏,不仅进行报道,还热心表示帮助他们联系中国美术馆办画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画展的消息引起辛集市政府的重视。为举办好这次画展,全市开展农民画海选,并进行现场比赛,最终从四五千幅作品中精挑细选了100多幅作品,还将其中优秀的农民画作者进行集中培训。对于挑选出的每个人,耿占雄都手把手指点,从作品创意到具体用色,他更是仔细推敲。半年多的时间,他吃住在文化馆,忘记了白天与黑夜。1987年2月14日,“辛集市现代民间绘画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这是让耿占雄终生难忘的日子,那一年,他39岁。

           

            带动一方发展 将农民画推向世界

            中国美术馆的画展让辛集农民画一举成名,大批媒体记者涌向辛集,争相报道辛集农民画的故事。许多人开始求购,农民画的价格一时水涨船高。这让耿占雄更加坚定了走自己特色创作之路的决心。借着这股热潮,辛集现代民间绘画画院也应运而生。

            1987年底,他回到家乡王下村,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女农民画社——王下村女农民画社。为让更多的妇女参与进来,当时规定,凡是愿意参加画社的一律不用交任何费用,每画一幅画,奖励作者6元钱,这在当时,是一笔不菲的收入,画社妇女既学了本事,又顾了家庭。

            女农民画家们创作出大量的作品,如何让更多的人了解她们的作品?耿占雄又琢磨开了,他带着大家的作品来到北京,四处奔走,屡屡碰壁。他偶然看到报纸上介绍法国驻华使馆举办一个美术展的消息,就查找电话号码,与法国驻华大使馆取得了联系。法国驻华使馆文化参赞听说一个村有女农民画社,很感兴趣,要求见面洽谈。

            当这些质朴、新鲜的农民画摆到法国外交官面前,她激动不已,当场提出要到辛集王下村去看看。耿占雄用画笔记录下当时的景象:作品《村口》描绘了村民首次见到外国人的各种表情;作品《穷娘》则体现了外宾到王下村参观访问的细节。这次访问后,1988年6月4日,29位女农民的120余幅作品在法国驻华使馆文化中心惊艳亮相,展出非常成功,不仅展品销售一空,带去的未展出的200余幅作品也被一抢而空。后来,王下村女农民画又到法国本土进行了一次展出。受法国驻华使馆影响,1990年,王下村女农民画社作品在墨西哥驻华使馆展出。

            此后,20多个国家的外国友人先后来到辛集,探访这里的农民画。辛集农民画又应邀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美国旧金山的出版机构自1991年至1993年连续出版了“中国辛集农民画挂历”,辛集农民画真正走向了世界。

           

            一生倾情农民画 画风画雨画民情

            “画天画地画自己,画风画雨画民情。”走进耿占雄创立的农民画培训班教室,四面墙壁上绘满了大大小小的人物、场景及农耕用具,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

            耿占雄不仅用画笔守住乡土记忆,还从过去的民风民俗画到了当今新时代、新“三农”。他说,“民间艺术在于不断地创新,不能吃老本,要不断接受新事物,让新事物与传承技艺紧密连接”。他的作品《冀中的婚礼》再现了上世纪90年代辛集当地热闹的婚嫁习俗;《直播今天的好日子》反映的是当下农民与时俱进,直播卖货;《鼓赛》则展现了民俗表演“束鹿战鼓”。

            2018年8月,70岁的耿占雄冒着烈日,历时3个多月,在王下村农民画小镇创作完成了71米的壁画长卷《乡愁》,这是一幅原汁原味的农村生活“全景图”。他说:“我出身农民,是情感和激情带动着我用作品和老百姓去对话,画农民、为农民而画,就是我一直坚持的动力。”

            2023年,“传承乡土文化,服务乡村振兴——辛集农民画优秀作品全国巡展”在陕西西安、浙江嘉兴、云南丽江和河北石家庄、承德、唐山、定州等地展出,极大提升了辛集农民画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耿占雄说:“农民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农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画不仅是一种艺术表达方式,更是农民对生活的热爱和情感的体现。”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邮箱:fuwu@meishujia.cn
          Q Q:529512899
          电话:
          邮箱:fuwu@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53(s)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