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时代教育改革,核心素养培育已成为教育领域的核心关注点。本文深入探讨核心素养培育下高中书法校本课程的开发原则,并提出契合高中阶段的课程开发路径,以期为相关课程的优化提供理论参考。
核心素养培育下高中书法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第一,层次性与连贯性相结合原则。在核心素养培育下,层次性原则强调高中书法校本课程开发应以文化基础、自主发展以及社会参与为导向。教师在全面了解高中学生知识储备及身心发展等的前提下,由浅入深地合理规划书法知识梯度,帮助学生逐步了解并掌握书法在临摹、创作以及反思阶段的技能与知识要点。连贯性原则强调高中书法校本课程内容与结构需确保各章节与单元之间逻辑清晰、前后呼应,避免学生出现重复学习或知识断层的情况。遵循层次性与连贯性相结合的原则是核心素养培育下高中书法校本课程开发实现科学性与系统性的重要保障。
第二,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原则。在核心素养培育下,理论性原则强调避免传统枯燥说教的教学方式。教师通过筛选与当地文化特色相契合的书法文化及创作等相关理论知识,着力从地方名家作品展开,引导学生从理论层面分析书法作品的笔法等要素,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理论思维能力。实践性原则重点强调在核心素养培育下开发高中书法校本课程要为学生提供具有地方特色的书法活动,帮助学生从实践层面加深对书法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遵循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原则是核心素养培育下提升高中书法校本课程开发有效性与实用性的关键。
核心素养培育下高中书法校本课程开发的路径
☆深入分析学生学习需求
核心素养培育下高中书法校本课程的开发首先需深入分析学生需求。为此,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书法学习的知识基础、技能水平等,既要了解其显性需求,又要挖掘其隐性诉求。例如,教师可设计包含学生书法基础、技能水平以及对书法文化的认知程度等问题的问卷,引导学生匿名填写,以便获取真实有效的信息。在此基础上,教师以地方特色为切入点,在日常书法课堂教学中结合当地书法文化资源,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诸如观察学生在临摹不同字体时书法笔触的流畅度、结构的把握度等,进而以此为前提,进一步修正问卷调查中所获取的信息,从而更精准地把握学生学习需求,确保核心素养培育下高中书法校本课程的开发既符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有效促进其书法素养的提升。
☆合理制定课程目标
学校还应着力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设置课程目标,确保核心素养培育下高中书法校本课程开发的可操作性与针对性。
基础阶段,教师应以文化理解为指引,将培养学生对书法的兴趣以及审美能力作为课程目标,旨在让学生掌握文房四宝的使用方法以及文化常识等。拓展阶段,教师应以自主发展为指引,将提升对书法作品风格的感知与鉴赏能力作为课程目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进而为后续在书法领域的发展奠定审美基础。应用阶段,教师应以社会参与为指引,将培养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作为课程目标,通过鼓励学生在书法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书法展览或交流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书法技能,增强对书法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分层安排教学内容
核心素养培育下的高中书法校本课程提炼了学生学习的要点。基于此,教师应针对课程目标分层安排教学内容。
基础阶段的教学内容应侧重于文房四宝的实物展示与操作示范,教师通过详细讲解和现场演示,让学生直观了解文房四宝的使用方法,并适当穿插书法文化小故事增强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拓展阶段,教学内容可着重安排书法作品鉴赏课。教师通过展示不同时期与风格的书法作品,引导学生从笔法、结构以及章法等方面对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并且设置实践课程,让学生在模仿经典书法作品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教师及时给予反馈与指导。应用阶段的教学内容要注重实践与传承相结合。教师可组织开展各项书法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此逐步提升学生的社会参与能力。
☆细化课程评价标准
核心素养培育下高中书法校本课程的开发还需细化课程评价标准。一方面,学生评价标准应以核心素养标准为依据,融合过程性与结果性评价,从学生书法文化理解、技能掌握及社会参与能力等方面展开,以此确保评价结果能全面反映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水平。另一方面,教师可在点评阶段增加同伴互评环节,帮助学生增强学习反思能力并进行针对性改进。此外,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标准要注重对教师书法教学能力、课程设计能力以及对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成效的综合考量。其中,学校需着重考察教师是否能准确将核心素养培育巧妙融入书法教学中,是否能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设计针对性的书法教学方案以及学生经过教师指导后核心素养是否有进步等,进而促使高中书法教师更好地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结语
校本课程作为学校特色发展的重要载体,相关的开发已成为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教师深入探讨核心素养培育下高中书法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并以此为前提提出开发路径,能够为提升高中书法教学质量提供有效助力。
(作者系济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二高级中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