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黄宗贤 | 光色为诗——何哲生油画艺术论

        作者:黄宗贤2025-11-06 08:53:22 来源:何哲生工作室

          圣殿  120x140cm油画  2007年

          在当代中国油画的璀璨星空中,何哲生先生的作品犹如一颗独特的星辰,以其诗意的光色语言和深沉的人文情怀,给观众的心灵撒下了温暖的光亮。何先生的画作绝非简单的视觉再现,而是生命意义的诗化表达——将巴山蜀水的灵韵、天地人的和谐与光色的律动,融汇成一幅幅充满哲思与温情的视觉诗篇。这本画册汇集了何哲生先生艺术生涯的精华,旨在引领读者走进他那静谧而邈远的生命时空走廊,感受其艺术中那份扑朔迷离又生机无限的魅力。


          一、诗画人生:艺术精神的永恒编织

          何哲生先生的名字天然带有“形而上”的韵味,仿佛注定了他一生与艺术的不解之缘。他的艺术人生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数十年的历程中,他始终徜徉在探索艺术真谛的原野上。品鉴他的油画,宛如行走于云岫雾绕的山坳中,静谧而深邃的空间里,每一笔都如视觉诗行,诉说着生命的故事,也是他不断探索、不断超越的精神之旅的生动写照。

          何哲生的艺术经历扎根于巴蜀文化的肥沃土壤,自幼受家乡山水熏陶,他的创作从一开始就注入了地域的深情。何哲生先生出道很早,很年轻时候就入选了高级别的艺术展览,在数十年的艺术生涯中,他以饱满的激情,创作了众多有影响力的作品。在艺术旅程中,他始终坚守对艺术的赤诚,将个人成长与时代变迁交织在画布上。他的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一种“有机整一性”,天、地、人在其中和谐共存,这源于他对中国传统哲学中“天人合一”理念的深刻理解。在他的画作中,自然元素与人文活动彼此不是孤立的部件,而彼此交织融合,构成生命共同体。这种整体观照之眼,使他的艺术超越了简单的风景写生,升华为对宇宙秩序的沉思。

          艺术于何哲生而言,不仅是职业,更是精神家园的建构。他用画笔写下的深情视觉诗篇,充满了对生命的礼赞和对时间的反思。在耄耋之年,他的作品愈发凝练,以朦胧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层叠,再现了巴蜀地区的雨雾氤氲,同时也隐喻了人生岁月的沉淀与升华。这些画作中,扑朔迷离的意象,将观者带入一个邈远的时空走廊,在其中感受生命的永恒与瞬息的辩证。何哲生的艺术人生因而成为一首无声的诗,用光、色、形构吟诵出对存在的挚爱。


          二、温情人文:地域与精神的深度共鸣

          何哲生的油画创作涵盖了山水、花鸟、生灵等多个题材。这些题材的表现总是涌动着温情的人文之脉,体现在对天、地、人关系的有机整一性探索中。他不仅是一个画家,更是一个文化叙事者,用艺术重构家乡的文化记忆,奏响巴山蜀水的深情礼赞。他的画作是对蜀地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含情脉脉的歌吟,每一幅作品都仿佛是一封写给故乡的情书。

          何先生的画作不仅再现了四川盆地的地理风貌,更赋予了它精神层面的象征,天、地、人共同演绎着生命的循环与和谐。通过柔和的色彩和流畅的笔触,他捕捉人地互动中的微妙关系,传递出对土地深沉的眷恋与敬畏。这种艺术表达,是对现代化进程中乡土记忆流失的一种补偿,他用画笔重构了一个诗意化的“原乡”,让观者在视觉中重拾文化的根脉。

          何先生的绘画在空间的构造中,也延展着时间的维度,他的《蜀韵长歌》等系列作品,展现出对传统的当代际会与时空整合。他在对古蜀文明的视觉重构中,将神秘符号与自然山水结合,营造出一种古老文明与当代精神相遇的超时空对话场域。这种处理不仅体现了对文化传统之脉的尊重,而且赋予传统以新的生命力,在当代得以重生。

          何哲生的油画,无论是山水、花鸟,还是高原风情,抑或巴蜀古韵,都是他对人生诗化的视觉表达。一切都融入迷幻的色彩中,真实与梦幻交织,仿佛自然万物都浸润着灵性。这种表达方式汲取了中国传统文人画的写意精神,但又融入了西画的光色技巧,创造出荡气回肠、缠绵悱恻的灵晕。观者在这些作品前,不仅能感受到美的愉悦,更能触发对生命本质的哲思——何哲生用艺术证明了,油画不仅可以写实,更可以抒情,可以成为承载人文温情的容器。


          三、光色情韵:生命的诗意抒写

          在绘画本体上,何哲生先生展现了非凡的突破与创构才能,尤其在光色的运用上,他堪称“光色的诗人”。他的画作标识度极高,这主要源于他对形、色、光的整体把握——“逆光亮线”的独创性手法,成为其艺术语言中最响亮的音符。何哲生是一个勤勉的艺术家,但更是一个充满哲理思维而又感性敏锐的创作者,他的光色探索从未停止,在坚韧的独守与探索中,终有了全新的突破。

          光在何哲生的油画中不仅是物理现象,更是生命的隐喻。他善于捕捉“逆光亮线”——那种在逆光条件下物体边缘透出的璀璨光晕,这成为其作品的标志性特征。这种光线的处理,不仅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更赋予了作品一种神圣的氛围。光在这里是色的塑造者和导演,何哲生通过对光的精准捕捉,让色彩焕发出生机。他的色彩往往以自然为源,但又超越自然,融入主观情感——温暖的土黄、深邃的碧蓝、柔和的灰紫,这些色彩既来自巴蜀地区的自然景观,更来自他心灵的调色板,成为用色彩铺写的视觉诗篇。

          何哲生的色彩运用富有诗意,他强调“色由光生”,因此在创作中,光与色总是相辅相成。在系列作品中,阳光透过树叶洒下的斑驳光影,被转化为跳跃的色彩点线,整个画面仿佛在演奏一首光色的交响曲。这种处理不仅体现了印象派的影响,更融入了中国画中的“气韵生动”理念,使静态的画面充满了动态的律动。他的画作在整一性中彰显出丰富性:大面积的色块统一而和谐,细节处却充满微妙的变化,如光影的流转、笔触的轻重,这些都折射出生命的节律——动与静的平衡,瞬间与永恒的交织。

          律动性的原野是何哲生艺术的另一大特色。他的画作往往在烟岚云雾中蕴含出山川自然的亘古静穆,同时又流溢着灵动的美感。在雾气笼罩的作品中,画面似乎静止,却又在色彩的渐变中暗示着流动的时间。这种律动并非喧哗,而是内敛的节奏,如同大自然的心跳,让观者感受到生命的内在张力。何哲生通过这种表达,实现了对光色主题的永恒探索——光不仅是视觉元素,更是情感的载体和哲学的沉思。他的突破在于,将西方油画的写实技巧与中国美学的写意精神融合,创造出一种既国际又本土的语言,使油画在当代中国焕发新生。


          结语:

          何哲生先生的油画艺术,是一场诗意的生命之旅,他用光色和形构编织了一个充满温情与哲思的世界。这本画册不仅展示了他的代表作,更邀请我们深入其艺术内核,感受那份对天、地、人的深情。他的作品超越了时空界限,将巴蜀的文化记忆与当代精神结合,为我们提供了一面镜子,映照出生命的美丽与复杂。在何哲生的画作前,我们不仅是观者,更是参与者,共同漫步于那邈远的时空走廊,聆听光色的诗吟。愿这本画册成为一座桥梁,连接艺术与生活,传统与未来,让何哲生先生的艺术之魅继续启迪心灵,永恒流传。

          文/黄宗贤,四川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邮箱:fuwu@meishujia.cn
          Q Q:529512899
          电话:
          邮箱:fuwu@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45(s)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