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木桥》 董洲作
我在第一次中国行的时候,认识了中国艺术家董洲。董洲非常友善和热情,他作为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的油画教授,带我参观并详细介绍了很多关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的情况。其间,我们还讨论了很多关于当代艺术的问题。和董洲的探讨,使我受益匪浅,也让我明确地认识到中西方关于对“绘画”这个概念在认知上的巨大差别。
我写下的这些文字,请别将它视为一种艺术批评。这其中蕴含了我对这份跨国友谊的敬意,这是一份献给艺术家的礼物。
艺术家能够驾驭材料、颜色的变幻与语言,并将其赋予激情和感情。董洲通过展现空间深度来创作风景画,而这种对外在空间的表现方式与对内在强烈情绪的表现方式并不总是相同的。观赏他的作品画面,第一眼看似简单,实则一切都恰到好处,需要细细品味、感受,才能领略到具体妙在哪里。
由此可以窥见董洲对画面的把控能力可以称为“完美”——多一笔显累赘,少一笔则遗憾。正是画家这种对生活中光影和色彩的高敏感把握,才赐予了作品难以磨灭的光芒。
透过董洲的画布,逐渐浮现而出的意象,体现了他将内心真实体会视为绘画核心的创作理念。
赏画的过程宛如一场思想的旅行,收获的是理解、归属感、生命力和在差异中存在的和谐美。赏画本身就是一种主动创造的、理解和接纳外界之美的艺术活动。
当我们观赏董洲的绘画作品时,同样在观赏着他丰厚的文化积淀、细腻的敏感度与独立完整的个人意识。董洲用独特的艺术方式向我们展现了和谐、幻境中的平衡,他也通过轻盈的色彩,完成艺术与心灵的对话。
在我看来,董洲的每幅作品都是一个美妙长梦中的一部分,那梦里的自然生活,有喜悦常伴,且用力汲取着来自新事物的美好光彩。董洲的作品展现的是一个绝美壮观的世界,映射着他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
(文/朱塞佩·第·劳伦佐,意大利罗马美术学院终身教授,欧洲著名艺术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