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北京市延庆博物馆“24小时博物馆”专题展展厅内,依旧有不少观众在展柜旁驻足观看。
汉代青铜提梁卣、唐代铜镜、元代花卉纹瓶……以“十器照千年”为主题,10件馆藏精品文物有序陈列,串联起妫川大地从新石器时代到明清时期的文明脉络。柔和的灯光洒在文物上,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夜晚的博物馆格外静谧,在这种氛围里看展,体验很特别。”延庆区第三小学六年级学生国瑾瑜说。
“24小时博物馆”专题展是延庆博物馆打造的新型文化空间,通过延时开放与科技手段结合,让观众可以全天24小时观展。该展览自10月初亮相以来,观众络绎不绝,其中夜间观展人数占比约五成。“我们希望打破‘博物馆只在白天开放’的固有印象,让展览‘不打烊’,为观众打造全天候可触摸的‘历史秘境’。”延庆区文物局副局长顾钟杰介绍。
为兼顾文物安全与观展体验,展览在细节设计上颇具巧思。10件文物均安置在定制的独立展柜中,用高透低反玻璃搭配可升降的360°旋转展台,让观众能全方位看清文物细节。玻璃幕墙选用高透光防爆材质,既保证观赏清晰度,又为文物筑起“防护墙”。展区配备自动遮光帘,白天降下以隔绝紫外线,为文物营造适宜的保存环境;夜晚自动升起,文物在灯光下熠熠生辉,透过玻璃幕墙,观众在博物馆外也可以观赏文物。
展览还引入互动全息幻影屏,让文物“动”起来。观众只需在玻璃幕墙前挥手,即可操控内侧屏幕上展示的立体文物模型,实现360°观赏。
延庆博物馆副馆长马莹介绍,博物馆将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观众喜好,挑选出更多精品文物,适时更换展览主题,把“24小时博物馆”打造成延庆街头永不落幕的文化地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