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生命当长歌,记忆永留存——许江深情悼念韦尔申

        作者:许江2025-10-30 09:45:24 来源:中国油画学会

          尔申走了。

          当我们还为在疫情中溘然长逝的中国油画界的老先生而临风嗟悼、喻怀祭心之时,当我们在为中国油画学会三十年历程而梳理文脉、聚心办展之时,我们身边的几位中年一代的优秀艺者愀然离去。尔申患病已多年。记得前些年渐好时,我们一道在苏州评选,一道徒步河坊,观览园林,他看得是那样认真,笑得那般开心。这两年,病情恶化,他几次与我通话,始终抱着疗治的信念。去年电话中还相约今年三十年大展再相聚。那时,他的声音里已经布满倦意,却依然沉潜怀抱,寄望未来。今年春,他来电话,说他今后可能离不开医院了。语气纤弱,却又满含相聚的渴望。学会三十年大展开幕的当天,我拨打了电话,却无人接听。及至昨日,接到噩耗。虽早有隐约的预感,我们心中却依然凄清涌动,悲心寸断。

          我们是同代人,我们是同一批考入高校、茁壮成长并完成学院接班的一代人。虽然我们天南海北,不在一地,却有太多知心的话语。千禧年的前夜,尔申、罗中立和我三家,静坐在成都的一个宾馆顶层的大厅里,窗外是震天的炮竹声,我们却细语交谈着二十多年来的变化。我们都有过动乱年代的切肤之疼,那种疼在后来改革开放中淬化为一种成长的救赎,一种世代迁变的责任。曾经亲历的记忆都正在无尽的变迁中,磨洗成含辛茹苦、灯火阑珊的锤炼。我们都有相似的学习经历,中国的改革开放的每一次风潮,都在我们的青春中卷起波澜。虽然我们一个在东北,一个在西南,一个在江南,但我们受过同样的人民与信仰的艺术启蒙,受过同样的质朴与求真的素描训练,受过同样的华夏精神、共和理想的熏染与塑造。我们用自己的青春和身体确知了艺术教育的重建的理念。我们商量学校校园的未来重建;我们揣摩专业教学的新的格局;我们筹谋未来油画和绘画的自由发展。那一晚,我们与时代一道无眠。

          我们还唱相同的歌。第二天晚上,也是千禧年的第一夜,我们召集十几个同代人,到一个遥远的山里唱卡拉OK。十二点多回来,仍情犹未尽,让司机随意驾驶,我们在那车里,那茫茫的夜幕之中,一首接一首地唱:样板戏、语录歌、苏联老歌、抗战歌曲。尔申嗓音最好,底气最足,成了这中巴演唱会的主持人。在那车上,我和尔申还继续了《青藏高原》一曲李娜与韩红谁唱得更好的争论。这个争论,之前和后来都被经常带入我们相遇的快乐时光。那一晚,也是刻入我们记忆的难忘之夜。生命当长歌,记忆到永远

          在中国的油画艺坛中年一代的艺者中,尔申是成名较早的一位。三十多年前我们初识之时,我曾问他是否是蒙古族人。这是因为他的那幅《吉祥蒙古》所深深镌刻着的草原民族的深情,也因了他那高鼻梁、宽颧骨的面庞,总带着一种刚毅和专注的草原神情。在这幅创作于1988年的肖像杰作中,尔申以蛋胶的细腻、油彩的浑朴,塑造了三位蒙族女性。她们目光坚毅,面色冷峻,充满了几乎是人种学一般的蒙族特征。她们肃立在蛋胶渲染、斑斑驳驳的背景前,仿佛屹于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的敕勒川中。敕勒金陵壁,阴山无岁华。她们又若塑像那般守候着,展露出草原塞北的苍茫与广博。尔申的用笔在这里形成刀一般的堆塑,既刻写了蒙古族母亲的隐忍刚毅,又流露出草原的史诗般的风情怀想,更暗含对蒙古族群、华夏族群的整体命运的深深的祈念。表现蒙古族题材的作品何其多,但融塑了整个民族的命运与神情的,当属这幅《吉祥蒙古》。它几乎带动了民族题材绘画的热潮,又将之推向本土命运、本土情感铸炼的时代高峰。韦尔申把“草原风神”写进中国油画史,又以油画的庄重语言来形塑出民族的、时代的精神高度,这让他的青春年华已然闪耀一代自觉自强的艺者的杰出光芒。

          九十年代后期,尔申的画风有了显著变化,他更多地聚焦现实生活和人文关怀。他的色层变薄了,但他的思考却变厚了。他创作了《守望者》系列,开始从自己身上,从周边的艺者身上,找寻某种精神家园的谜团,塑炼绘画的象征和思考之风。他以典型的北方风格,来重组都市人群。薄油的挥写,在工业风的简括之中拼缀浪漫风情;夸张变形的人物悬于某种超现实的时空之中;木讷的表情透露着一份自嘲和讥讽;麦田、树林、玩具与人物展开荒诞的对话,那烟斗、望远镜都镌印着某种隐喻。迷失,寻觅,守望,构成一种罕见的绘画之思,韦尔申借此展开尼采那般的绘画天问。这些绘画无不闪烁着知识分子绘画的精神诘问、独立意志的光芒。2008年的《时空的解析》,2019年的《又见春光》,更是用一种写意的挥洒,塑炼一种谐谑的风情。某种文明和野性的对抗,弥散在整幅画中,烟斗和野狗代表着双方的桀骜。这是尔申性格最深处的风骨,也是他向着命运抗争的决绝与斗志。在这里,我们真正地感受到那绘画的真情淬炼的愀心与博大,感受到一位真艺者的伟大而不懈的铸炼与追求。

          此刻,尔申的几张油画仍挂在《巍巍者华——中国油画学会三十年艺术展》的展墙之上。他默默地与我们的绘画相向着,持续着象征性的诘问,延展着时空的追寻,坚守着精神的理想和守望。尔申的艺术、尔申的风神将永远地活在我们心中,活在中国油画的无尽的创造里。

          文/许江,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油画学会会长,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邮箱:fuwu@meishujia.cn
          Q Q:529512899
          电话:
          邮箱:fuwu@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45(s)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