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百余件展品讲述捐献者故事

        作者:邹雅婷文/图 2025-10-21 08:24:23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郑振铎捐献的唐代三彩胡人牵马俑和三彩马。

            郑振铎捐献的唐三彩马、章乃器捐献的新石器时代玉璧、美籍华人范季融捐献的明末清初错金银蟠螭纹壶……“仁风景从——故宫博物院藏捐献文物展”日前在故宫景仁宫开幕,展出100位捐献者所捐展品逾百件,类别包含书画、陶瓷、铭刻、玉石器、金银器、雕塑等。

            故宫博物院2005年在景仁宫开设捐献专馆,立有“景仁榜”,镌刻捐献者名录。1945年至今,故宫博物院已累计接受社会各界800余人次捐献的3.5万件(套)文物。此次展览是在景仁宫举办的第10个捐献文物主题展,也是故宫博物院建院以来举办的第49个捐献展。展览以“见人、见物、见精神”的展示思路,设置3个单元“念其人、记其功、彰其德”,全方位呈现捐献文物的意义与价值,引导观众深入了解捐献者的故事,呼吁公众共同参与文化遗产保护事业。

            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表示,故宫博物院的发展离不开党和国家的支持,也受益于社会各界人士的慷慨相助。在这些捐献者中,有知名学者和收藏大家,有工人、农民等各行各业人员,还有海外华侨华人和国际友人。每件捐献文物背后的故事虽各有不同,但都饱含着捐献者守护中华文脉的拳拳之心,彰显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精神。

            郑振铎是国家文物局首任局长。1952年6月,郑振铎给周恩来总理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我个人收藏这些陶俑,无甚用处。而各博物院,特别是故宫博物院,则极为需要。”1953年,他将所藏陶俑等文物600余件捐献给国家,后拨交故宫博物院。

            展厅里,郑振铎捐献的三彩马引人注目。马全身施釉,以白、绿、褐为主基调,釉色明亮,鞍鞯上铺着绿色鞍袱,鞍袱正面未施釉,做出绒毯斑驳的效果。马躯体丰肥适度,骨肉匀停,为盛唐两京地区作品。三彩马旁边还展示了郑振铎捐献的三彩胡人牵马俑。

            “故予所收蓄,不必终予身为予有,但使永存吾土,世传有绪,是则予为是录之所愿也。”展墙上,收藏家张伯驹的肺腑之言令人动容。张伯驹曾变卖家财,购得陆机《平复帖》、展子虔《游春图》等书画珍品,防止国宝外流。1956年,张伯驹与夫人潘素将8件珍藏文物无偿捐给国家,后拨交故宫博物院。“百年守护——从紫禁城到故宫博物院”特展上展出的北宋黄庭坚《诸上座帖》等珍品即张伯驹旧藏。

            展览中有两件精美的元代银鎏金瓶,来自一位农民的捐赠。1985年,河南省商水县固墙村村民何刚将自家挖出的10余件元代窖藏银器捐给故宫博物院。1986年,何刚又将存放银器的元代赭釉大缸捐给故宫。据悉,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元代金银器较少,何刚捐献的文物工艺精湛、等级较高,填补了故宫博物院此类藏品的不足。

            2017年,何刚在工地上意外遇难。同年,故宫博物院举办“何刚同志追思会”,何刚之子何俊清在会上说:“我父亲常说文物是国家的,我们要交给国家,别人给再多的钱我们也不能卖。”

            在故宫博物院接收的捐献文物中,有不少来自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侨华人。此次展出了香港收藏家叶义捐献的清代犀角雕弥勒佛像、日本华侨林南凯捐献的元代钧窑天蓝釉碗、美籍华人杨令茀捐献的清代玛瑙牡丹纹花插等,均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故宫博物院文物管理处处长许凯表示,社会捐献文物在实现清宫流散品回归、补充院藏所缺、延续藏品体系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助力故宫博物院逐渐形成完整展现重要门类文物发展脉络的藏品体系。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邮箱:fuwu@meishujia.cn
          Q Q:529512899
          电话:
          邮箱:fuwu@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153(s)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