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专家共话博物馆IP与文创跨界创新:让传统美学从馆藏走向大众

        作者:张影 文/图2025-10-20 09:07:27 来源:中国文化报

          台湾嘉宾参观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

          南海之滨,千年文脉在海南这片土地上薪火相传。如何让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活”起来,实现传统美学的当代转译?近日在“情系琼台·魅力双岛——两岸文化和旅游联谊行”活动中,琼台两地文化专家与文化领域从业者齐聚海南海口,共探博物馆IP与文创跨界创新之路。

          海南省博物馆馆长朱磊用数据展现了探索成果:“目前我馆围绕展览体系已开发1000余种文创产品。”她透露,销售数据显示,最受欢迎的产品为文创雪糕和椰雕冰箱贴,这些产品既保留了文化特色,又融入了现代生活。

          朱磊介绍,海南省博物馆推出了一款以海南沉香为题材、融合馆藏文物钱载四季花卉图卷艺术元素的系列首饰,包括项链、耳环、手链等,受到很多观众的喜爱。产品命名灵感源自苏东坡诗句“人间有味是清欢”,既呼应了沉香“琼脂天香”的文化内涵,也展现了传统美学在现代设计中的创新转化。台湾设计师参与了上述文创产品的设计。“希望能够有更多同仁参与到海南省博物馆的文创设计和开发中。”朱磊说。

          “文创产业是什么?文化源于生活,创意体现为设计,产业指向可持续经营。”来自台湾博物馆界的马幼娟的一席话,道出了她眼中文创产业发展的核心逻辑。马幼娟认为,文创成功的关键在于将传统文化转化为当代人可理解、可参与的形式,使内容流动不息,持续与新世代对话。

          在激活博物馆IP的实践道路上,突破与困惑并存。海南槟榔谷波隆民俗博物馆作为一家承载着黎族文化的民营博物馆,正积极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市场的对接路径。面对拥有三千年历史的黎族图腾与黎锦珍贵手工艺,该馆负责人李晶持续思考着如何通过当代美学转译,让古老纹样焕发新生,提升文创产品的市场接受度。

          台湾中华文化智库协会理事长程湘如建议双管齐下:在文创产品的开发中,一方面可突出黎族图腾的差异化特征,一方面也要注重美学部分,将传统元素融入现代设计。

          “近两年,我们馆开始尝试文创产品的开发,以民族文化特别是从黎锦上采集的纹样为元素,开发了黎锦手机袋、书签等。”海南省民族博物馆馆长罗文雄分享实践经验时强调,文创不能止步于纹样复制,而是要经过艺术设计梳理,挖掘黎族文化元素背后的故事。

          与会者普遍认为,文创产品的生命力在于与当代生活的连接。一位作家指出,故事叙述是文化传播的核心,许多经验显示,通过绘本、说书、戏曲等形式传承故事,能有效传递传统文化精神,因而应借鉴这一方式用于博物馆教育与文创开发。而文化传媒领域从业者则提出,消费者购买本地文创产品不仅因其实用性,更因其承载的情绪价值,IP打造需结合短视频等新媒体形式增强吸引力。

          “传统美学的当代转译既要挖掘文化脉络与美学特质,更要贴近大众生活,找到与当代人生活场景及情感的共鸣点,让传统美学从馆藏走向大众,绽放耀眼光芒。”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副馆长柯伟说。

          这条从传统走向现代的文创之路,正在琼台两地的对话中愈发明晰。当千年黎锦纹样邂逅当代美学设计,当博物馆珍藏融入日常生活的点滴,文化的生命力就在这一次次创造性转化中焕发新生,照亮两岸文化交流的崭新图景——以文创为纽带,让跨越海峡的文化共鸣在每一件匠心独具的作品中流淌,在每一次真诚的对话中共振,在两岸同胞共同的文化基因中生生不息。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邮箱:fuwu@meishujia.cn
          Q Q:529512899
          电话:
          邮箱:fuwu@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47(s)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