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新疆吐鲁番写生随笔(之一)

        作者:张伟觉圣2025-09-05 09:09:02 来源:中国建筑家网

          《吐鲁番红河谷写生》45cm×70cm 宣纸墨淡彩 2025年8月 觉圣

          人们常说事事无常,有时你认为已计划好的,或者说你认为万无一失的事情,最后也许就没有按你的想象和要求,却朝着另外的方向走了,跑偏了,甚至消失了。

          从西安飞到吐鲁番用了一整天时间,上午九点出发,三个半小时飞到塔城,一个非常小的机场,停留了几个小时,晚上七点多到了目的地和从成都飞过来的徐院长汇合。

          飞机上俯瞰吐鲁番,感觉是一马平川,没什么稀奇的东西,落地才感知此地许多的神秘,人种,形象,语言,生活方式,习惯皆不同于汉地,地貌更是复杂多变。

          很少跟几十人组成的写生团队一起写生,以往基本都是熟知的几人,三三两两,《写生中国》组织的写生人员很多,来自当地的画家和全国的画家聚集吐鲁番,这次大都是画油画的,国画的画家很少,基本上都不认识,这种油画和国画混在一起写生的活动我参加得很少,其实这种形式是中西绘画形式互相借鉴学习的一次好机会。

          又一次体验了新疆的大,大得无边,托克逊县红河谷是去写生的点,路程近二个小时,车一直在空旷无人的沙漠里行驶,除了路二边高大的风力发电机和高压输电的架子,几乎看不到其它的东西,乌鲁木齐的汪国新主席在车上和另外一位老师介绍新疆各地区写生的景点和特点时,我也随耳听了个七七八八,对吐鲁番稍了解了一些。

          飞机上看到的每一个点,每一条线,一旦走近,就被无限地放大,线变成了巨大宽广的公路,点变成了一座座参差不齐,散落在各处建筑,发电厂房,每次来新疆,都会被它的地域宽广感叹,心胸一下子也打开了,一条路走到黑但走不到头,用这句话形容新疆的路之长再合适不过。

          早晨在一条没修缮好的沙石路上颠簸了很长时间,两边是一望无际的隔壁滩和沙漠,沙漠里竖立着密密麻麻的风力发电机,巨大的立柱插在远处的山坡上密密麻麻像一排排火柴棍,这里的空旷能把一切的巨大,变得渺小无比,人在其间小的连蚂蚁都不如,这就是大自然带给你的震撼和力量。

          八点出发,晃悠到十点半仍在路上晃着,还没走到写生的地点,这就是新疆,在茫茫的戈壁滩上如若手机没电又没有充电宝是一件让人很崩溃的事情,还没开始写生,记录写生的工具已经停摆,这就是无常变化中的变现,让你无可奈何,让你措手不及,这个时候你才能体到正常时的充个电,在特殊时期却成了难得的一件事。

          在车上看着车外一望无际从戈壁上突出大大小小山包,我在想如何画这一片土地,如何描绘它,如何表现它,画面如何处理,我一片空白。

          新疆是一个会启发你,会点燃你,会把你许多埋藏的东西开启出来的一个地方。在新疆写生一定要学会从容,否则,你会手忙脚乱。当遇到写生的地方很散,你很容易错过最佳,最合适的地方。

          十一点半左右到了红河谷,红河谷周边是雅丹地貌,山是呈土黄色的一种山体,几乎没有植被,零零散散的绿色在红河谷谷底部不算太宽的河流两边散落着,两边全是裸露的鹅卵石,鹅卵石上面散养着十几头花白的奶牛,看到眼前的景象,我在想如何让画面在单调的景色面前呈现它的丰富性,只能从细节入手,然后再回到整体,因为你眼前的主题是光秃秃的,单调的,这个时候,周边的羊群和仅有的一些绿色植被,就成了活跃画面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幅写生大同小异,我有意识地用了生宣和熟宣两种不同材质的纸张,生熟的不同,有着不同的处理手段,也造成了画面的丰富性和不一样语言表达。

          画到第二幅,手机就没了电,恰巧来自乌鲁木齐于老师公子的充电宝给我救了急,才有了下午两幅写生的视频录制与存档。

          中午坐在河堤上吃饭,手机一不小心从兜里溜出迅速滑向河堤,着急忙慌的我,手忙脚乱地冲下去的瞬间,滑落的手机却被中间的一块小石头挡住,避免了手机掉入水中,虚惊一场,感谢了一下那个小石头的相助,才有了今天的视频制作和这篇文章的真实记录。

          (2025/8/21)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邮箱:fuwu@meishujia.cn
          Q Q:529512899
          电话:
          邮箱:fuwu@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58(s)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