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上博推出红山文化盛宴

        作者:邹雅婷2025-07-08 09:38:55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红山文化玦形玉龙和C形玉龙。

          上海博物馆供图

            近日,“龙腾中国:红山文化古国文明特展”在上海博物馆东馆开幕,掀起了观展热潮。此次展览是上海博物馆“何以中国”文物考古大展系列第四展,汇聚辽宁、内蒙古、河北、北京等地20家文博考古机构的300余件文物,生动展示红山考古百年成果及最新发现。

            红山文化是中国北方重要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距今约6500年至5000年,分布于辽宁省西部、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以及河北省北部地区。红山文化发展到距今5500年左右,出现了以“坛、庙、冢”为代表的礼制建筑,形成了以玉龙为代表的玉礼器系统,进入精神信仰体系化和社会结构复杂化阶段,成为中国最早迈入古国文明的代表性考古学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

            在展览的开端,故宫博物院藏C形玉龙和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玦形玉龙相互呼应,让观众直观地感受红山文化玉器的魅力。

            C形玉龙由一整块黄绿色闪石玉雕琢而成,造型简洁而优美。头部雕刻梭形眼、前凸的吻、上翘的鼻,下颚有两道阴线纹,脑后长鬣飘逸。龙身光素,弯成C形,遒劲有力。中部有穿系孔。据介绍,C形龙是目前所见史前玉器中龙的最初形态之一,有学者认为其造型来源与猪首有关,也有人认为其祖型是马首,还有人认为是多种动物的集合体。

            玦形玉龙也是红山文化代表性玉器之一,龙体卷曲如环,头尾切开似玦。序厅展出的这件为首次考古发掘出土的玦形玉龙,1984年出土于辽宁建平牛河梁遗址第二地点一号冢4号墓。

            展览第一单元“龙出辽河”重点介绍红山文化的起源和特征。红山文化兴起于西辽河流域,地处衔接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蒙古高原的三角地带。红山文化继承了本地区文化传统,吸收融合了东北渔猎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的元素,形成了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

            红山文化彩陶筒形罐出土于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巴彦塔拉苏木,为红陶质地,外绘黑彩,侈口,筒形腹,平底,肩部有两个小突起。该陶罐汇聚菱形方格纹、仰韶文化的玫瑰花纹和红山文化的龙鳞纹,印证了多元文化在辽西地区交流融汇。

            第二单元“龙行红山”汇集红山文化彩陶塔形器、泥塑仿木建筑构件、陶塑孕妇小像、巫觋像、玉鸮等重点展品,反映了红山先民的祭祀体系和原始信仰。距今约5500年,红山文化进入晚期阶段,聚落等级和功能产生分化,出现了远离居址、不同规模的礼仪场所,形成了由神庙、祭坛、积石冢构成的祭祀体系,体现了以祭祖和祭天为主要内容的祭祀文化,标志着红山社会迈入文明阶段。大型礼仪中心牛河梁遗址群的规划、设计、营建,是红山古国生产力水平和文明成就的集中反映。

            内蒙古巴林右旗那日斯台遗址出土的巫觋像为灰石质地,通体磨光。头顶有三重圆饼状装饰,头部近菱形,面部造型抽象,三角形巨鼻,眉和眼下斜呈八字形,嘴部无明显饰痕。上身挺直,两手合于胸腹之前,束腰,跪坐,整体给人以威严神秘之感。

            第三单元“龙衍九州”展示了丰富多姿的红山文化玉器,如玉蚕、玉龟壳、龙凤玉佩、兽面玉牌饰、勾云形玉器、斜口筒形玉器、双人首三孔玉梳背饰等。西辽河流域史前文化有制玉、用玉的深厚根基。红山文化继承了兴隆洼文化和赵宝沟文化的传统,将玉器雕琢技术推向新的高度。以玉为礼器和龙崇拜是红山文化的重要特征,也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其影响远播黄河、长江流域。

            河北宣化郑家沟遗址2024年出土的玉三连璧造型独具特色。器身好似DNA双螺旋结构交缠而下,末端凸起似双尾,两侧分别有3处缺口。多连璧是红山文化标志性玉器之一,多见双连璧和三连璧。这件玉器与传统连璧相异,属首次发现,其造型与伏羲女娲交尾图有相似之处。

            此次展览的空间设计灵感源于红山文化礼制建筑,方圆结合、中轴对称。中轴线串联C形玉龙、“红山女神”及“坛庙冢”象征,庄重有序。展厅以“红山红”“石墨灰”为主色调,整体“以山为形”,地面勾勒女神庙线图,用牛河梁遗址沙盘与多媒体阐释“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并以等比例复原的积石冢展示红山文化葬俗。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10月8日。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邮箱:fuwu@meishujia.cn
          Q Q:529512899
          电话:
          邮箱:fuwu@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404(s)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