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麦忙时节归来晚 山灯花放满背香——郭味蕖《归兴》赏析

        作者:郭远航2025-07-07 09:07:39 来源:美术报

            (1/2)郭味蕖 归兴 138×98cm 纸本设色 1963年 郭味蕖美术馆藏

            (2/2)郭味蕖 银锄 136×99cm 纸本设色 1963年 郭味蕖美术馆藏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归兴》是郭味蕖的代表作,也是他的创新之作,《中国现代花鸟画全集》中有这样的评价:

          “一条扫帚与两只土筐放在地上,一枝娇美的山花放于土筐中,画家描绘的是人们在劳动归来之后的小景。此幅画作工写结合,使土筐、扫帚与山花共处于画面中,朴实与艳丽,粗糙与娇嫩,笨重与纤细,交织在一起,对比强烈却又和谐优美,显现出一种特殊的境界美。土筐和扫帚代表着艰苦的劳作,美丽的山花则抒写了浪漫的情怀。也许,土筐扫帚的主人经过一天的劳作,在归途中发现了这簇美丽的山花,一时兴致所至,随手采撷回家。这样的《归兴》可以激起人们多少的联想啊!”

          1963年夏,时任中央美术学院花鸟科主任的郭味蕖先生,带领花鸟科三年级学生来到北京房山的小山村陈家台实习。据此时郭先生写的汇报材料:

          “我们十日由京出发,下午抵达河北镇山水科同学驻地,在这里住宿一夜。十一日到了陈家台队部。先了解了同学们劳动、生活、健康、思想要求等情况,然后先生们共同开会研究,并在附近走走,了解有关实习花鸟的情况。我们觉得这里劳动很好,但对于实习,花鸟可以说是太少。对花鸟科来说,是不够满意。但这里还有农具和有关农业生产的瓜蔬可画。因此做了如下的决定:在陈家台劳动三周,实习三天;河北镇实习三天,然后即转回北京香山植物园实习两周。”

          当年学生实习是边实习边劳动,当时学生觉得陈家台无花可画,思想不太稳定。郭味蕖却以他独特的视角,以他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表现方法,以他充满诗意象征的审美,开创了中国花鸟画一种新的意境,把寻常农事农具表现得那么美。

          《归兴》构图仿佛西方的静物画,一组物象并置,组成稳定的结构,宛然乡间一角。作者汰去繁冗,干净利落,用重墨写像,骨气洞达,笔势开张,题款印章全部入画,极具文人情怀;又用重彩平涂增加装饰意蕴,平添民间生趣。这幅画在形式上是工与写、墨与色的变化统一,但在技法上强调的却是几种线条的变化转换,从中可以看出郭味蕖对于用笔的精深造诣。画面中,两只土筐、四根提梁、八条重墨长线,最难表现,也是前人没有画过的。既要讲求用笔生动,不滞不弱;又要讲求构图规律,不散不乱。但他举重若轻,可以说画活了。不但表现出土筐的形质,而且将劳动的力量感、生命感,一种改天换地、无私无畏、蓬勃向上的精神气息全都表现出来了。重墨长线与短线,充满了坚韧的力量,如折钗股、如屋漏痕、如高山坠石,浑然天成,与扫帚绵里藏针的短线、花叶婀娜婉转的细线构成大的对比;而花与叶本身又形成小的对比,花的精工婉丽,与叶的平实随意的勾线,将山丹花的丰姿也表现无遗。这幅画确实是劳动与生活的礼赞。

          在用笔方面,郭味蕖有专门文章论述,他说:“用笔讲究笔气、笔力、笔韵。笔有气,就是活笔;无气,就是死笔。用笔要运气,要一气贯注,从始笔到末笔,要首尾衔接,笔笔送到,做到游刃有余。这样出来的线,就生动活化,便可免去板、刻、结各种毛病。”他又说:“笔力不是指拿笔的结实。执笔高低,握管松紧,全要看需要。运笔时笔要在手中转动,以全用其墨,不使笔锋劈散。必要时,用画油画的执笔办法亦未尝不可。用笔妙处在于气韵,非水韵的下乘工夫所能及。用笔好了,体积、质量、重量感觉全能表现出来,如所谓的金刚杵、折钗股、屋漏痕、高山坠石、惊蛇入草等。”这幅画,便对以上论述做出了很好的诠释。

          郭味蕖是有全面修养的艺术家,他在美术史论、金石考古、书画鉴赏、历代书画家研究、版画年画、中国古代建筑与雕刻、花鸟画史及创作技法理论,以及文学诗词、书法篆刻等方面广采博取,修养深醇,著作等身。同时他也研习过西画,中西兼通的视野,史论技法的全面修养,使得他能够在纵横对比中来探求花鸟画的创新。他说:

          “花鸟画的创新,是时代赋予我们这一代花鸟画家的任务。这就要好好地认识,还要好好培养创作基础,包括思想基础、生活基础、技法实践基础、理论修养基础,这些似乎缺一不可。思想、生活、技法是出新的三个重要方面。在出新中,从主题内容到表现方法、笔墨技巧,都要有统一的新的处理方法,要用作者思想感情之新,去带动笔墨技巧之新,才能创作出不同于古人的、具有今天时代气息的创作。”

          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主任尚辉先生在其《二十世纪花鸟画演变脉络及文化观念的转变》一文中,这样评价《归兴》:

          “值得注意的是,花鸟与山水的融合不仅复现了花鸟的自然生态环境,而且显现出实境之美的重要性。这种花鸟实境一方面是平凡素朴的,需要‘发现’的眼光去提纯;另一方面又是生活的场景,充满生活的诗意。如果说生活感觉为潘天寿的花鸟增添了清新的山水景观,他是用独特的眼光发现山涧花木的朴素之美,讴歌花花草草至纯至真的生命,那么现实感受则为郭味蕖的花鸟画带来生活的寓意,从篱笆,鸡舍到背篓、麦垛,乃至散置的农具、屋檐的辣椒玉米,都提示着花鸟与人、与生活的关系。也可以说,郭味蕖的创作高度,在于‘花’与‘鸟’的生活化,他作品的清新意境、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都来自与劳动生活密切相关的花草与什物。他是进一步推动由文化花鸟向生活花鸟转换的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他的作品里充满了生活的主题。比如,他爱画乡间的山丹丹花,在《归兴》《秋熟》和《麦忙时节》等脍炙人口的名作中,它既是画面的主角,又是柳筐、背篓、锄头、镰刀的配角。与其说它是劳作的点缀,毋宁说它是生活的诗篇,它传递的不是文化人的忧患意识与自我遭兴,而是完全出于对劳动人民素朴之美的颂扬。”


          ■郭远航(郭味蕖美术馆馆长)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邮箱:fuwu@meishujia.cn
          Q Q:529512899
          电话:
          邮箱:fuwu@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77(s)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