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徐青峰的水墨作品:抒放与隐谧

        作者:张伟2025-04-18 13:45:12 来源:中国建筑家网

          在当代艺术多元共生的格局中,徐青峰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交融碰撞里行进的水墨艺术探索,导入现代的艺术思维与视觉经验,强化水墨媒介和表现方式的独特性,以水墨将形与神的重构转译成当代绘画语言,将水墨绘画推向新的当代艺术层面,为观者呈现出一个既饱含传统底蕴又洋溢时代气息的艺术语境。

          《白天鹅系列之二》四尺整张2023年 纸本水墨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浪潮席卷而来,新的文化思潮、艺术观念等对水墨画形成巨大冲击。以油画创作蜚声艺坛的徐青峰,他的学院毕业创作获得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艺术水准和创作潜力,在学生时代即引起中国画界的高度关注。随后徐青峰在油画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不仅成为中国写实画派的代表艺术家之一,创作出一批在中国画坛获得高度认可的佳作。他在担任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副院长后,徐青峰偶然的机会尝试进行水墨绘画创作,本为看似不经意的无心之作,却隐含着他尝试以中国传统绘画的写意性,探索写实油画与中国传统文化衔接的可能,折射出他对当代艺术的深刻思考。

          《黑天鹅系列之二十二》四尺斗方2024年 纸本水墨

          徐青峰在新观念的驱动下的水墨创作,以抒放的姿态,重视在人文关怀中思考笔墨的发展,在笔墨发展中建立人文关怀。徐青峰的风景人物水墨画,弥漫着繁华褪尽的朴素与宁静,他的人物肖像创作没有固定的程式、笔法皴法的束缚,作品的精神境界和画外之意,嬗变成精神的诗性表达,成为徐青峰个人“心象”的再现。水墨作品《转经的艾劳》透露出徐青峰对质朴绘画风格的追怀,倾注他饱满情绪。西藏风光的场景充满浓浓的生活气息,藏族同胞艾劳手持法器,晴朗的阳光响亮地照在他雪白的衬衫上,藏民魁梧的身样、松弛的肢体语言,恰恰成为最能打动观者的内心的姿态,充满铁汉柔情的诗意。徐青峰从生活点滴中发掘美感,将深藏于意识深处的价值观念,以写实的书法,融入写意、象征的艺术方式呈现出来,由此他的水墨作品意蕴深厚,给人一种超自然、超感官的体验,让观者仿佛能感受到他眼前和心里的一切,听见了生命欢快的歌唱,惊艳了时光,温柔了岁月。他将笔墨、色彩赋予滋养真性、超脱世情、安身立命的因子,通过绘画达成理想人格的精神构建,在“天与人”“心与物”“文与质”等相辅相成的理念中,演绎情与景融、思与境谐、神与物游的境界,营造和谐交融的深远意境,因此,徐青峰的水墨作品带给人们更多的是心灵的慰藉、审美的愉悦与身心的陶冶,有助于人们平和面对精神困惑和现实生活的奔波,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宇宙万物的和谐共生。

           《黑天鹅系列之三十九》四尺斗方2024年 纸本水墨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 ,画重在在神似,本质都是在于对作品的生命力与风骨的重视和关注。徐青峰深谙笔墨的重要,他认为笔墨不仅是技巧、语言,更是文化、精神与人性的映现,他努力将笔墨的意义有效表达出来,以此完成对气与神的追求。他的水墨作品中,笔墨不仅仅是描绘物象的工具,更是表达中国悠远文化和中国人精神情感内涵的载体。徐青峰笔下的水墨黑白人物肖像画,水墨与宣纸的互渗、晕染,笔痕、飞白等相互融合,建构了与徐青峰心灵碰撞产生的 “迹画”,通透干净,高妙自然,打破传统水墨表现题材与形式固有边界,始终遵循着天人合一的中国艺术追求。他创作的生宣水墨作品《钱学森像》,通过独有细腻的笔触和单纯的水墨晕染,将钱学森坚毅、隐忍、豪迈的人格特征描绘得栩栩如生,他摆脱了传统水墨经验、图式的局限,用水墨表现人物的毛发质感,甚至皮肤下的温度,透出飘逸与厚重、沉静与雄浑,甚至柔软与坚硬的视觉体验,笔墨的程序性、空间的二维特点以及“有规律而无定法”的规则,都得以在“法无定法”“不似之似”与“熟后生”的笔墨演绎中焕发神采,表现出经典叙述的风格。徐青峰独特的笔墨语言向世人描绘中国各历史阶段层出不穷的人物形象,讲述中国故事,彰显中国精神与中国气派,重构笔墨新意趣,成就笔墨新气象。无论观者年老或者年轻,国人还是外国人,站在徐青峰的画作前,周边的声音仿佛都隐去了,透过他的水墨肖像作品,仿佛听到另一种呼喊从历史深处传来,很容易让我们回顾或追忆这些已经故去历史人物的过往,铭记那段激情澎湃的历史。徐青峰以艺术家的正直、敏锐和家国情怀,以及高超的艺术表现技巧和独有的艺术表现,对人性进行深度追问,让水墨艺术具备了另外一种跨文化交流的可能。

          《黑天鹅系列之三十七》四尺斗方2024年 纸本水墨

          新时代背景下,如何让具有悠久历史的水墨画在借鉴先进文化的同时,实现新的发展,成为当代画家面临的重大课题。徐青峰的作品正是对这一课题的积极回应, 艺术家的创作离不开他所处的社会环境,而优秀的艺术作品总是能把握住时代精神和时代风貌,徐青峰的水墨画正是探索怎么能够更好地走向当代,体现更大的文化视野,从而追求更加宽阔雄浑的水墨意韵。在徐青峰看来,水墨画的发展需立足传统核心要义,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吸纳各种文化营养,用创造性的笔墨语言表达内心情怀。在《天鹅》系列作品中,徐青峰借鉴水彩、国画等各种艺术形式和观念,吸收新的表现元素和手段,用独特的笔墨语言描绘中国图景,讲述中国故事,彰显中国精神与气派。徐青峰笔下的天鹅,单纯的水墨描摹出如锦缎的羽毛,姿态优美的天鹅在水上相互偎依,私密呢喃,还有带着小天鹅悠闲游戏,徐青峰以传统国画创作中的“计白当黑”理念,作品中空白处充满无限想象力的妙趣,铺满色彩的倒影,反衬着纯粹的黑白主体,作品不仅工于信心描摹,更有泼墨泼彩,在具象与抽象、形与形而上的内涵作出新的探索,意境兼具屈原的缠绵悱恻与庄子的超旷空灵,深入描绘生物的核心,又能超越表象,达到“超以象外”的境界,我们能感受到生命的阳光与欢快,他用笔触描绘出色彩斑斓的世界,体现了文化自信与开放创新的紧密联系,表达当下人们生活及其精神变迁,以及对外部世界的思考和体验,隐现着重构笔墨新意趣,成就笔墨新气象,让水墨画在当代语境中焕发出新的活力,实现人与物质世界在精神层面的融合,反映时代的变迁。

          《黑天鹅系列之三十四》四尺斗方2024年 纸本水墨

          徐青峰在水墨艺术领域的探索,虽是他的专业绘画领域的“余事”,却是敏锐而前卫的,在抒放与隐秘之间,他以形写神,描绘出表现性的、超级版本的“像”,包含冷暖自知的人生体验、莫逆于心的砚边心语、可以托起人性的高度、直面和承荷岁月的悲欣。他始终拒绝被世俗收编,呈现出多维度探索的印迹。他的作品融合中西、关照时代、注重人文、坚守笔墨,替古人做古人无法做到的探索,为水墨画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启示。徐青峰致力于在传统与当代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为我们的灵魂寻得一处灵修的妙境,去感知和体验超然外物的蓬勃生命力,让观者在他的水墨世界中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当代艺术的活力,也为后来的艺术家们开拓出一条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的艺术之道。

          《黑天鹅系列之四十三》四尺斗方2024年 纸本水墨

          《钱学森像》四尺斗方2020年 纸本水墨

          《我静静地喘息》徐青峰 布面油画114×146cm 1994年

          《转经的艾劳》 纸本水墨 43×43CM 2017年


          徐青峰

          山东艺术学院院长

          山东省文联主席

          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

          国家社会科学领军人才

          文化和旅游部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副院长

          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文联第十一届委员

          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

          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

          中国美术家协会重大题材艺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写实画派成员

          教育部全国研究生教育评估专家库专家

          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副会长

          山东省政协常委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邮箱:fuwu@meishujia.cn
          Q Q:529512899
          电话:
          邮箱:fuwu@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58(s)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