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失踪百年的列宾杰作《斯塔索夫肖像》背后的故事

        作者:王文杰2025-02-08 09:21:23 来源:美术报

            (1/3)列宾 斯塔索夫肖像 布上素描 1901年

            (2/3)列宾、斯塔索夫、高尔基

            (3/3)《斯塔索夫肖像》运抵杭州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斯塔索夫肖像》是列宾于1901年创作的素描杰作,可是百余年来离奇失踪。俄罗斯相关艺术机构苦苦寻觅近百年的作品2024年六月初突然出现在法国的一场现代主义艺术拍卖会的目录上,引起全山石先生的关注。

          全山石凭借自己的专业眼光,从微信上发过来的作品照片,认定这是一幅好素描。可是,令他疑惑的是,一个现代艺术品拍卖会上怎么会有一张来自俄国的素描。他再仔细地研究了这幅画,凭着阅历和经验,知道在画布上画素描是非常困难的,画成深入细致的肖像更难。因为若有笔误很难修改,容易画腻,需要高超的素描修养。据他所知,俄国只有列宾、谢洛夫这两位巡回画派的巨匠,常用木炭在画布上画出过精彩的素描肖像作品,但两个人的风格截然不同。全先生一眼直觉,认定这应该是列宾的作品。可是一百多年过去,列宾的作品大多都已典藏、陈列于俄罗斯各大博物馆之中或被收藏家珍藏。难道还有“漏网之鱼”?

          从拍卖公司的拍卖图录和资料信息显示:1.这是一幅20世纪初的俄罗斯学院的作品。2.作品标题为《留胡子的老人肖像》。3.作者在画布右上角用西里尔字母书写签名(西里尔字母源于希腊字母,是由基督教传教士西里尔〈827-869年〉在9世纪为了方便在斯拉夫民族传播东正教所创立的,被斯拉夫民族广泛采用,因此有时也称为斯拉夫字母)。4.作品来源为Dimitri Snegaroff先生的旧藏。当前作品归其后代所拥有。全山石从上述信息中得以判断:1.拍卖公司并不知道这件作品的具体作者及历史地位。2.他们也不知道所画的是谁。3.他们不认识旧俄罗斯文,误认为西里尔字母。4.作品旧藏是迪米特里·斯彼德洛夫先生,这是俄国人的名字,估计这幅素描是十月革命之后一批白俄移居巴黎时携带的藏品。以上信息增强了他对作品真实性的判断。

          虽然许多资料中可以看出这是列宾的手迹,可是要从拍卖公司微小的图录中判断作品的真伪去参加竞拍,心中还是忐忑不定,十分冒险。

          辗转百余年的俄罗斯绘画大师的

          素描杰作终抵中国

          为了证实这幅作品到底是列宾的亲笔画作还是临摹品。全先生把照片发到俄罗斯寻求俄罗斯博物馆专家作出判断意见。俄博给的回复是:1、作品所画的确实是斯塔索夫。2、列宾曾画过斯塔索夫素描肖像,作品收藏在俄罗斯伊尔库斯克地区艺术博物馆。3、列宾作品都有作者签名。所有材料都不能确定在法国这幅素描是列宾所作。回音几乎是否定的。

          可是,他总感到这幅画似曾相识,头脑中不断地翻飞着记忆,回忆着列宾的作品,恍然记得藏书中有一本上世纪五十年代出版的列宾画集。可是数次搬家,他的藏书已分置于各处,这本画册早已杳无影踪。就在彷徨之际,突然他在卧室的书架底下瞥到《列宾画集》(莫斯科国家艺术出版社出版)。这是他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赴俄罗斯留学时购买的。奇迹发生了,当他翻到第68页时,赫然地看见一幅与拍卖品一摸一样的图片《斯塔索夫肖像》(1901年作)。

          全先生顿时感到兴奋、欣慰和释然——这是列宾为俄罗斯民主主义艺术理论家、美术史家斯塔索夫所画的一幅素描肖像。而且画册上清晰地标写着:“至今不知道收藏在什么地方”的注释。也就是说,在1948年到1950年间编纂这本大型画集时,这幅画就已流失。因此俄罗斯博物馆的藏品档案和清单造册中没有该画的记录。为此,他们也曾苦苦寻找这幅素描杰作,但百余年来,寻觅无果。

          就在临拍的那天晚上,全先生对拍下这件作品就更有信心了。他斩钉截铁地对在法国的委托人说:对本次竞拍咱们志在必得,不设限价,祝咱们好运!

          最终全山石艺术中心拍下了这幅作品。

          时过3个多月,2024年9月21日,一个周六的上午,经过办理各种手续,由国际艺术品专业运输公司运送,这幅在民间辗转百余年的俄罗斯绘画大师的素描杰作,绕半个地球,穿越大洋滚滚的波涛如约而至,来到了全山石艺术中心。

          打开箱子的一瞬间,在场的人都惊诧不已——严谨的造型,沉着的调性,分明的层次,交织有序的线条,以及画笔所展现出的人物精神性格,栩栩如生!而且有着画布上素描特有的底层肌理,更显得斑驳、微妙而厚重。一百多年过去,保存基本完好,再看背部的画框和画布,颜色已经暗黄,呈现出岁月的容颜和沧桑。在艺术中心紧锣密鼓地准备迎接建馆2024年十周年庆之际,《斯塔索夫肖像》入藏艺术中心,诚可谓“有凤来仪,弥足珍贵”,对于艺术中心美术馆“西方美术作品陈列”而言,是锦上添花。

          俄罗斯美术史上一笔

          浓墨重彩的轶事和佳话

          这幅作品因为这样一段离奇和曲折经历,平添了神秘的色彩和审美的价值。更重要的是,作品背后还有一段画家列宾与画中主人公斯塔索夫之间的充满戏剧性的情缘,他们的故事成为了俄罗斯美术史上一笔浓墨重彩的轶事和佳话。

          斯塔索夫(1824-1906年)是俄国艺术评论家,热心研究音乐、绘画和文学。他作为列宾艺术道路上的引路人之一,帮助列宾崭露才华。列宾自然不负所望,最终成为19世纪俄罗斯最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画家,以其无比丰富的创作和卓越的表现技巧,把俄罗斯现实主义绘画艺术推向高峰。可在他们交往的过程中,因在某些艺术观点上截然不同,常常引发尖锐的冲突和争论。

          列宾完成《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后的1873年,去欧洲考察,由于欧洲的艺术观念与俄罗斯民主主义的艺术观念相互激荡,形成了他十分矛盾的心情,甚至贯穿了他整个艺术生涯。所以,从列宾与斯塔索夫认识的第一天起,两人就争论不断。他们之间争论的焦点就是“艺术何为”的问题:是为艺术而艺术,还是为民族、为人生而艺术?

          对于斯塔索夫而言,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是不言而喻的。关心列宾的朋友都对他提出告诫:作为一个血管里奔流着俄罗斯精神的画家,最重要的应是描绘俄罗斯生活中沉重的、坚强的、几乎是粗野的身体……

          列宾并不否认斯塔索夫主要的艺术观念,他的艺术创作也坚定地遵循着民族性和人民性,可是在几次欧洲考察中对欧洲绘画语言是如此着迷。因此自身成了巨大的矛盾体,他与斯塔索夫的争论也体现了内心矛盾和挣扎。一方面列宾接受斯塔索夫的引领,一方面又固执地去欧洲学习、体悟西方油画的语言魅力。他在继1873年至1876年游学欧洲三年后,于1883年与斯塔索夫相约又一次去欧洲考察。

          有一天,他们到了德累斯顿,由于赶上过节,所有的博物馆都关闭了。列宾就用两天的时间为斯塔索夫画了一幅油画肖像。列宾把斯塔索夫的精神状态和刚毅的外表画得惟妙惟肖。这是一幅正面像,神情十分严肃,显现出斯塔索夫对欧洲艺术审慎的态度。这一趟旅行,他们最满意的是俩人之间那些有意义的谈话,讲述一生中最有意义、最重要的思考。列宾本希望通过这次旅行,让斯塔索夫对欧洲油画有直观的感受和理解,并能包容自己的想法和观念,但最终还是斯塔索夫说服了列宾,使他受到了震动,思想矛盾得到了一些化解。

          回国后,列宾相继创作了作家托尔斯泰、作曲家穆索尔斯基、女演员斯特列别托娃等肖像作品,构筑了体现俄罗斯民族精神的形象长廊……凭借这些具有民族性和人民性的创作以及炉火纯青的写实绘画技巧,列宾在俄罗斯美术史上确立起了不可撼动的地位。对于这些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作品,斯塔索夫持十分赞成的态度。

          这段佳话所体现出来的艺术为时代、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的巡回画派民主主义美学观,以及油画本土化、民族化的指归,其思想的精髓是“美是生活”,至今并未过时。相反,对于当前中国因长期受西方绘画观念冲击,而存在一些认知焦灼、彷徨无据的现实主义油画创作,对于艺术创作如何适应新时代人民的审美需求,应该具有很大的启示性的意义。这也正吻合了全山石艺术中心办馆的宗旨。

          幸甚至哉!凭借全山石先生的慧眼及睿智,艺术中心收藏到列宾的素描杰作《斯塔索夫肖像》,实乃艺术中心之幸事,也是中国美术界之幸事!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邮箱:fuwu@meishujia.cn
          Q Q:529512899
          电话:
          邮箱:fuwu@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56(s)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