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榖祥 《摛藻扬华图册》册页之一 绢本设色 1886年
日前,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与安徽省美术馆合作举办的“何处寻行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古代绘画中的人与自然”巡展在安徽省美术馆展出。
中华文明历来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易经》云,“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庄子》言,“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自然观和宇宙观,始终贯穿于我们的文化思想中。古人一方面尊重造化规律、时节物理,以自然之道养生宁家;另一方面,他们还注重对景物环境的感悟和寄情,通过索景寻幽和文人活动,或于自然中澄怀味象、寻得心源,或以景致喻自我、以自然染心迹。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围绕其古代绘画收藏精品,以古人与自然共生的智慧和理想为切入点,从“意象玲珑”“人境相偕”“四时景物”三个角度,展示饱含文化情思的自然生态、寄情林泉烟霞的畅怀人生,以及顺应四季物理的人民生活。通过找寻画中的人物行迹、观察和带入人在山水间的种种活动,使今天的观看者能够切身地理解古代绘画的所达、所寄和所思,并在悠游画中山水的过程中放松身心。展览从央美美术馆的馆藏历代绘画中精选了明清山水画和人物画四十余套,既包括李士达的《匡庐泉图》、陆治的《桃源图》、査士标的《群峰树色图》、蓝瑛的《白云红树图》、任伯年的《米癫拜石图》等经典名作;也包括较少展出的特色藏品,如张宏的《仿古山水册》、梅清的《山水》、钱慧安的《人物故事册》等。该展览入选了文化和旅游部“2023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并获评优秀项目。
展览将展至2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