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关注生活 礼赞时代——马国强人物画作品赏析

        作者:乔国强2025-01-16 09:19:31 来源:大河美术报

          马国强 《老河》 中国画 213cm×124cm 2016年

          马国强的水墨人物画,以大爱无疆的审美情怀,以艺术家独特的审美视角,以娴熟且富于变化的笔墨语言,以其精湛的厚重底蕴和驾驭各种绘画元素的艺术功底,将一幅幅精心绘制的水墨人物画,捧献给瑰丽而神圣的艺术殿堂。他通过笔下人物外在千姿百态的生动体现,挖掘出人物内在感情的丰富内涵。他的画,笔墨寄情,表现造化神韵;守正创新,写出气象万千。他的画,通过人物刻画来表现少数民族的风情,像一曲曲扣人心弦的乐章,彰显出大自然或舒缓、或激越,或奔放、或内敛的内在神韵,激发人们对大自然无限魅力之神往,激发人们对祖国锦绣河山的热爱,激发人们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人文情怀。他的画,凝眸普罗大众,关注中原大地上辛勤劳作的普通劳动者,走进他们的内心,精心地为他们造像,通过普通的平凡的生活场景,运用笔墨对劳动人民外在形象的精准刻画,抒写出劳动者的内在精神世界,歌颂劳动者为时代发展所作出的贡献。这是马国强为时代的主旋律颂扬,为盛世年华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者谱写的一曲曲赞歌。

          审视马国强水墨人物画的发展轨迹,他不断地求新求变,革故鼎新,走出一条独特的辩证扬弃之路,为河南画家在新时代的崛起和中原画风的弘扬与发展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和成功的实践。马国强毕业于河南大学艺术系,接受过系统的美术教育,成为天之骄子中的佼佼者。他具备人体结构、人体解剖、素描与速写、光与影的把握,精准的造型能力等美术的基本功。扎实的基本功和在绘画实践中娴熟的运用,在他早期的人物画作品中,已经明显地表现出来。但是,作为思想型的美术家,一位立志弘扬中国水墨人物画以意境营造为旨归的中国画家,马国强深谙所有的艺术表现手段都应该服从和服务于这一宗旨。而实现这一宗旨和目标,在理论上,必须以中国画理论为指导;在实践上,必须以中国水墨画笔墨语言为主要表现手段。因此,马国强深入研究中国绘画理论,研究中国画发展的规律,虽然也像任伯年和徐悲鸿等融冶东西画法的绘画大师一样,主动借鉴西方绘画技法,但是他在学校教育中更多地受到西方画法的熏陶,因此在走上中国画家绘画之路后,就自觉地倾情于中国画笔墨语言的探索并丰富发展,把它运用到绘画的实践中,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中国人物画的发展历史悠久,肇始于原始陶器器皿绘画,至南北朝走向成熟,顾恺之《女史箴图》则达到了空前的最高成就。至于“谢赫六法”这一中国古代绘画理论中的重要原则,至今仍然是中国画绘画理论的重要法则。由南齐宫廷画家和绘画理论家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六法包括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摹写。六法之要,在于“骨法用笔”,马国强深谙此理。“骨法用笔”成为六法之要,是中华文明书画同源的文化特性使然。诚然,马国强得益于学院里西方画法的教益,但他更钟情和醉心于中国画的意境营造和表现手法。

          审视马国强的绘画,以书法用笔彰显骨风。马国强书法功底之深厚,是绘画艺术独领风骚的重要原因。马国强的书法,在绘画题跋和绘画的书写意味中体现,管中窥豹,也可见其书法之精髓。他的书法,有“缶翁”吴昌硕之印痕,呈篆隶遗风,涵金石之气。吴昌硕与任伯年共创贯穿东西绘画精神的“海派”。两人都有把写实风格引入中国画之初衷。但吴重古风,强调骨法用笔之中国画传统的承继;任重造型,更多地吸收了西方画法之技法。他们共同凝眸于普罗大众,在中国画坛注入一股清流。虚实结合,东西贯通,脱离仕宦宫廷,描绘普罗大众,自海派之后,在中国画坛掀起了狂飙。黄胄写实,悲鸿重洋,大千成功地贯穿东西,虚实相生,都为中国画的发展增添了活力,开辟了新径。文化必须自信,美术自当先行。马国强有这种艺术自觉和文化自信。他学吴昌硕,笔法富含金石之趣;他取法任伯年,以西法充盈古法;他学黄胄,凝眸普通大众,关注时代变迁;他学悲鸿,中西交融,与西方美学美美与共。马国强的画从造型准确到意境追寻的飞跃,从骨法用笔到绘画所表现的万千气象,写出了时代的旋律,写出了中原独有的风情。在他的绘画中,线条千变万化,蕴含着无限生命律动。或劲直峻拔,展现出苍茫厚重;或跳跃变幻,表现出情趣和灵动;或短促,或绵悠,或出其不意地转折,或异乎寻常地夸张,“骨法用笔”在马国强的手中轻松自然地信笔拈来,得心应手地娴熟运用。当然,写意水墨人物画的笔墨语言,重在“骨法用笔”,却绝不限于线条韵律的掌握。观察马国强的水墨写意人物画,在近期作品中,明显地呈现出回归传统的美学倾向,画面语言更加丰富,画面构成更加丰满,在人物画中辅之以花花草草、山山水水等背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情景交融。中国画首先独立和成熟的是人物画,山水、花鸟在早期的中国画中是以背景出现来烘托人物。马国强将这一文化现象自觉地运用到绘画实践中,在人物画中增加花鸟山石等绘画元素,丰富了画面内容,同时也揭示了人是万物之灵、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学理念。

          中国画的笔墨语言虽然以笔法为要,“骨法用笔”奠定了中国画笔墨语言的基础,但墨分五色,墨法中浓淡干湿的千变万化,也是中国画艺术魅力的重要表现手段,马国强的作品,很明显地注重了墨色的变化,增进了中国画意于画外的艺术魅力。在马国强近期作品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他以艺术家的敏锐洞察力,在画作中塑造了在民族复兴和强国建设中劳动者的群像,诗意地描绘了普通劳动者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辛勤劳动和无私奉献的光辉形象,谱写了一曲黄河岸边、中原沃土劳动人民的精神赞歌。由此,我们联想到,一千多年前,中原画家张择端绘制的《清明上河图》,再现了东方威尼斯的绝代风华,其中市井人物的刻画更是开中国画关注普罗大众的历史先河。欣逢盛世,我们有理由坚信,在马国强的引领下,中原代有人才出,将共同绘就无愧于中原、无愧于时代的锦绣画卷,开创具有独特艺术风貌、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原画风。 

          (作者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邮箱:fuwu@meishujia.cn
          Q Q:529512899
          电话:
          邮箱:fuwu@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48(s)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