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简介】
郭德亮:字龙轩,号自在堂主人,1941年生,山东定陶人,历任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理事、七台河市美术家协会主席。早期画现代人物,改革开放以来攻山水花鸟,花甲以后定格于“淡墨冰雪”,古稀以来多次登黄山写生,试探一个新领域。
1961年,20岁,处女作《秋色火辣辣》获黑龙江省二届美展最高奖;1972年《丰收之夜》、1973年《到家》连续获黑龙江省大展最高奖。《丰收之夜》分别被《人民日报》和《黑龙江日报》选登,《到家》入选全国美展;1993年,《神静天水》获“第四届当代中国山水画展”铜奖:2002年,《葱乡五月花成河》获“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优秀作品奖;《世纪关照》,2004年入选“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2007入选“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首届作品展”;2008年,《白山月华》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周年书画艺术成果展”;“2019、2020连续两年应邀参加李可染画院《臻美大观》、《众妙之门》当代中国画名家学术邀请展”。
2008年,在原籍山东菏泽举办“郭德亮从艺五十周年作品回顾展”;近十年来,先后在北京、杭州、南昌,兰州、青岛、黄山、宣城、金华、义乌等地十多次举办个人作品展;部分作品流入美国、日本、韩国、泰国、马来西亚和港、澳、台地区,被社会广泛收藏。
大雪寻痕——我研究画雪
文/郭德亮
“大雪无痕”之说由来已久,古人画雪也很少有人在雪上用笔,基本是在山野、屋宇、器物上留出一片空白就算是白雪了,诸如唐代王维,五代关仝、巨然、李成、范宽,北宋郭熙、王詵,南宋刘松年、夏圭,元代黄公望、明代文征明、蓝英,清代华喦等无不如此;另有少数人施以白粉表现白雪,诸如明代沈士充、董其昌、清代刘度等则如此;弹些白粉以表现雪花又是古人常用的方法。纵观古人画雪,几乎没有人用笔墨直接画雪的生动形象和雪的质地,仅只表现了一个整体的雪景而已。
古人说大雪无痕,画雪不画痕,其原因是我国历史上在高寒地带生活的人们比较少,人们很少长时间、近距离的亲近经冬不化的大雪,多数是在中原或江南偶尔看到下雪,且又匆匆融化,根本没机会看到经久多变的高寒大雪。笔者18岁闯关东,在北大荒生活了半个多世纪,对雪有着很深的感情,由喜欢到描绘,花甲以来更把画雪确立为我艺术创作的定位。因此也就进一步做了深入的观察和研究,经常在大雪之后只身穿林登山,越野临河,观察拍照,发现了经冬不化的积雪在不同条件下形成的不同形态的多种痕迹,并摸索出不同形态的雪痕的不同表现手法,着力刻画大雪不同形态的生动形象和不同时态的不同质感。
(1)物象痕。在无风的天气,大雪飘飘悠悠地落地,厚厚的覆盖在各种物体上,这些雪的形态随着下边的物体起伏变化,这便是物象痕。画这种雪痕只需用淡墨勾出轮廓、皴染出起伏变化即可;也可以用淡墨随形泼写而成。针叶松上的积雪也属于物象痕,但要复杂得多,需要一团一团地勾出轮廓,雪团的空隙处勾枝点叶,再作适当渲染方可到位。
(2)风线痕。风雪交加或雪后大风,大地或山坡上的雪就会随着风向形成一条条、一层层不同形态,长短、隐现不同的雪线,这就是风线痕。风线痕多是流动曲折、隐现不一,所以适用流动曲折、轻重起伏的拖笔来表现,线条流动起伏、粗细长短多变,似龙似蛇,称其为鱼龙皴。如果写意一点,则可用淡墨大笔泼写。
(3)风雕痕。突兀的山石上厚厚的积雪,经大风吹过,迎风面的雪被吹个净光,背风面的积雪随着山石的凸凹呈现出千奇百怪的形态,还可能剥蚀出一些形态、大小不一的空洞,象海礁石一样,奇趣无穷,这些就是风雕痕。背风面存留下来的积雪的边缘奇曲多变,可用曲折多变的淡墨线条勾出,略加淡墨皴,剥蚀的空洞则可以浓淡墨点积而成。裸露的山石则用传统方法浓淡墨彩画出,与背风的积雪形成鲜明的对比。背风的积雪用淡墨泼写也可。
(4)滑落痕。陡坡上的积雪太厚时,往往会出现一些滑落,有的露出山体,有的现出缺痕,这便是滑落痕。滑落痕多不规则,适合用不同浓淡墨侧峰皴檫而成。
(5)融蚀痕。早春二月,北大荒的积雪白天受到风吹日晒,便会一层层的融化,厚厚的积雪因为是多次层层积起来的,每次的表层都要坚硬难化一些,所以春天融化时就会随着太阳的斜射形成一层层曲曲多变的、深浅不等的痕迹,有的象流动的云水,有的象嶙峋的山石,这就是融蚀痕。前者可以用中锋、侧峰、逆锋、顺锋流转多变的曲线加以适当的勾、皴、擦、点、染交互变化来表现,后者则适合用逆峰和挫峰推、拉、滚而成。
(6)垂挂痕。中原和南方只能见到雪融时垂挂在屋檐下的冰溜儿,从来也不会看到雪的垂挂,北大荒的大雪经大风吹过,房屋、山石、器物的背风面经常会形成厚厚的雪褥垂挂下来,十分神奇,这是雪乡每年吸引那么多全国摄影、绘画爱好者的重要景观。垂挂痕可根据不同的形态用淡墨勾、皴、泼、擦、染多种方法来表现。北大荒的大雪经冬不化,在不同的情况下还可能形成更多更神奇的痕迹,我将继续深入观察,有更多的发现,画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为我们民族艺术的发展尽一份责任。
(2014年1月于瑞雪堂)
真切·充实·正大·典雅
——喜读郭德亮国画新作
文/晁楣
郭德亮,1941年出生在鲁西南那片贫瘠的黄土地,由于当时阶级歧视,求学无门,18岁闯了关东。俊才有幸,到黑龙江以后,他考上了黑龙江省艺术学校,通过四年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传统基础和过硬的造型能力,后来又进修完了中文,进过工厂,下过农村,先后从事美术,文学、新闻工作,一直是黑龙江省的美术骨干,担任地方美术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多年,退休后到北京发展,被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郭德亮功底扎实,阅历丰富,思维活跃,治学严谨,艺术创作喜人。
郭德亮是一位善于思考,富有感情的艺术家,他不赞成不痛不痒的空泛之作和装腔作势的无病呻吟,他主张“文以载道”。在他的作品中无不饱含着自己的真实思想和真切感情,许多作品如诗如歌、如文如赋,其意其情强烈感染着每一位读者。
郭德亮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而且将生活中的一草一木以迭唱的形式进行强化,营造出深邃宏大的景象。他的诸多作品中都充满了生活气息,以真实和强烈的艺术境界给人以美好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郭德亮是一位有个性的画家,他不满足于重复传统,他奉行“笔墨当随时代”的古训,他总是从生活中出发,深究造化,从传统中精选适用的成法,或强化光大,或改造发展,来营造个性鲜明的崭新艺术样式,尽力以真情、新意画出真切、充实、正大、典雅的艺术作品。
郭德亮感情丰富、思维活跃、技能全面,所以其艺术面貌是多向的。或奇崛超拔,或平淡天真;或严肃深沉,或轻快率意;或工笔重彩,或水墨淋漓;或浓积深厚,或淡出灵秀……
他画了十多年葱花,近些年的重点显然在黑山白水。他的淡墨冰雪、点彩葱花,密体重彩工笔牡丹都极具个性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传统,有一定学术性,是值得社会关注的。
郭德亮把自己的作品分为“白山黑水”、“黑土家园”、“梦回故园”、“华夏流韵”、“岁月之歌”五大系列,其绘画各显异彩,亮点多多,相信读者看后耳目一新,快感有加。
花鸟画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