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国古代易图学中的图形信息设计-设计板块

        作者:核实中..2010-05-19 10:39:15 来源:中国建筑家网

          一、 易图学与图形信息设计思想

          美国著名的信息设计、用户体验专家内森•谢卓夫(Nathan Shedroff)在文章《交互信息设计:设计的统一理论》(Information Interaction Design: A Unified Field Theory of Design)中指明所有的设计都可以分为信息设计、交互设计和知觉设计三个部分。信息设计针对的是设计生产者所要表达的信息,交互设计针对的是产品对设计消费者的响应(以往理论中的功能设计可以纳入其中),知觉设计则是从审美、知觉心理学的角度进行设计。

          在这个框架内理解信息设计,可以得知,虽然信息设计是一个新的概念,其所指的内容却由来已久了:从古代皇室对特定信息的专权、官员按等级着装到现代城市的交通标识系统无不存在信息设计。本文要讨论的易图学是中国古代图形信息设计成果的集中表现。

          《周易》一书中的《易经》部分本来是周代的卜筮之书,目的是为占卜之用,本身包含的哲学内涵虽广博却隐于文本之后,并无有意识的进行系统的表述。不过《易经》作为中国古代第一本经典,是先秦诸子百家共同的理论基础,加上在后世占统治地位的儒家和道家均把《周易》作为第一典籍,两千多年来历代学者从各种角度对《周易》进行解释和扩充,把《周易》的思想哲学化、体系化,形成了体系庞大的易学,中国古代思想中一切哲学思想都深深的存在着易学的烙印。

          易图学是易学的一个分支,这一分支推崇用图形的方式表现易学思想。目前保留下来的易图多是宋代以后创造的,宋、元、明三代是易图学发展的黄金时期,到了清代,由于对明末浮燥的学风的痛恨和清廷的高压,整个易学界向训诂和考据的方向发展,对于探讨哲学问题的易图学失去了兴趣,易图学走向衰落。

          在易图学中包含了现今图形信息设计的图表设计领域的大部分内容,有些表现方式(如《水火匡廓图》中的成分比例加逻辑关系的表现法)甚至比现今常用的图表设计方法有更强的表达能力。

          易学中最早的图形当属与爻相关的图形了,在通行本的易经中使用“—”和“- -” 两种符号表示阳阴两种爻。近年的考古工作发现,直到东汉时期才出现阴爻“- -”这一符号,此前的《周易》使用“^”符号或其变体来表现阴爻,加上考古发现周初铜器上存在许多由古数字组合而成符号,这些符号中代表6的符号“^”远远多于其它符号。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张政烺先生认为这些古数字组成的符号就是古代的八卦符号,并通过对铭文的解读证实了这种观点。当时的八卦符号并没有统一的标准,而仅仅是对占卜结果的一种记录。由于古数字中1、2、3、4这些数字分别用一条至四条横线表示,垂直排列的记录符号难以分辨清楚这些数字,由于在占卜时起作用的是数字的奇偶性,所以记录时干脆用其它的奇偶数字取代之,这就是“^”符号明显多于其它符号的原因。到了后来,其它数字己经不再出现了,人们用数字1(符号“—”)代表奇数;用数字6(符号“^”)代表偶数。后来“^”符号演变成为了后来通用的“- -”符号。

          这个例子对于图形信息设计具有典型意义:一般而言,图形信息设计一定要先有概念性的待表达的信息,然后再将这一概念视觉化,视觉化的过程就是把内涵表达出来的过程。然而在这个例子中,图形的形成对于内涵的明晰起到了重要的推波助澜的作用。众所周知,用阴阳理论解释世界是易学的核心内容,然而依据考古发现的图形,在周初《易经》成书时尚无明确的使用图形表现阴阳的意图。在图形出中现的阴阳内涵是图形化过程本身的需要——避免出现识别的困难及表达简化的原则。在这个过程之中,形成了严整的八卦符号体系,从逻辑上和形象上都达到浑然天成的水平。

          二、 易图图形的总体特征

          1、 哲学性
          古人之所以发展易图学,可以概括为两个原因:其一,图形更直观,更容易传播知识;其二,中国古代有“以象观道”之说,有相当一部分古学者认为图形比文字更接近事物的本质,图形有更丰富的内涵,更接近天道。后者是很多易图富于哲学性的主要原因。
          易图图形设计的种种方式的差异经常是由于对阴阳这一组概念的不同侧面的表达引起的。 易图学的核心母题与易学的核心理论是一致的,都是对阴阳变易学说及应用的解释。
          从刘牧所著《易数钩隐图》开始,到周敦颐的《周氏太极图》,经明元两代直到清代程廷祚所著《易简图》,易图表达的主题不曾离开“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大衍之数”、“天自之数”“阴阳静动”等宇宙发生和演化的原理。

          2、神秘主义
          神秘主义与深刻的哲学是完全相反的方向,哲学的目的是通过研究使人们对世界有更准确的认识,而神秘主义是通过使人们对世界的本质知之更少达到让人崇拜的目的。

          《周易》作为占筮之书,从成书之日起就带有神秘主义的色彩,后世对《周易》的理解一向有注重哲学的易学和注重算命的术数两个方向。由于在经学时代,一切学术活动以解释经典为基础,学术界并无明确的注重实验和调查研究的实证主义的精神,那时科学与迷信二者并不总是泾渭分明的,这就使得易学当中也常常沾染神秘主义的风气。神秘主义在易学中一般是与严整的数字之理结合起来的,使迷信与科学之间的界限变得更加模糊。

          真正意义上的易图学是从宋代开始的,目前可以考证到的最早的易图著作是宋真宗时的刘牧所著《易数钩隐图》,在这本书中,刘牧总共绘制了55幅图,全部使用实心小黑圆点和小黑边圆圈及连线构成,一般被称为“黑白点图”。这个易图学的起点却不怎么光彩,宋真宗时学术界迷信盛行,宋真宗为了使封禅大礼更有神秘性,决定伪造天书下降,而刘牧的这本《易数钩隐图》经其学生传到了真宗手中,得到真宗的褒奖。正如当时的学者李觏在《删定刘牧易图序论》中所指出的:“后之儒生,非史非巫,而言称运命,矫举经籍,以缘饰邪说,谓存亡得丧一出自然。其听之者亦已荒矣。”

          到了明代后期,来知德创作了来知德圆图,这一图的确包含了很多易学的知识。不过,来知德把自己的图说成包含世上一切事物的万能之图,从伏羲八卦到天文地理、风土人情等等全部纳入此图解释的范围。易学的研究在古代很容易走上神秘主义之路,其中易图因为更容易被附会往往成为神秘主义者手中的利器。

          3、形式严整性
          从《周易》八卦卦象的形成可以看出,阴阳两种爻三重组合在一起最多能够组成八卦,与八个方位相对应,在排列上反者相对、周圈循环,给人以天成的完美的感觉,易学从一开始就极度的追求形式的严整。

          易图中的图形有遵循方位罗盘的方式绘图的趋式,类似于极坐标以同心圆为表述概念的坐标系,内部表示核心及起源之类较高等级的概念,向外扩展的则是较低的等级,无论八卦,六十四卦,还是五行莫不如此,这同易图学对形式严整的要求有关,八卦的排列最对称的方法就是圆周排列了,而且这同易学大一统的宇宙观是一致的。

          在《易数钩隐图》中在当时最引起注意的易图就是河图与洛书,河图与洛书是古代的神话中的天启之物,古书对其内容语焉不详,汉代就有人认为河图与洛书是八卦的起源,进而是《周易》的起源。而刘牧的通过将河图与洛书具体化为“黑白点”图像并加以解释强化了河图、洛书是整部《周易》的源泉这一判断。

          刘牧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关键的原因是他画的一系列黑白点的图有较严整的逻辑形式与数学关系,并且在图形形式上也下了不少功夫。他的55幅图,从太极开始,然后是两仪,天五等等,他巧妙的把《周易》中有关数字的词句与数字的生成及其数学关系用图形表现出来,并且用这些图将《周易》中的的基本概念全都解释了一遍。由于古人崇尚数字5,有五行之说,刘牧把洛书画成以1、2、3、4和5为基本元素,组合形成6、7、8、9、10的图画。而把河图画成汉代九宫图的黑白点图。这两幅图是《易数钩隐图》中最关键的图,从数字逻辑到图形形式全都做得十分严整。
          杨甲在《六经图》中有一幅《卦爻律吕图》,用圆圈代表阳爻,用两个黑点代表阴爻,黑白的部分逐渐递增递减,形成完美的圆图。

          明末黄道周在其作品《易象正》中绘制了一幅《天方图》,此图为在圆形的内部绘内接正方形,再绘制正方形的内切圆,以此往复而成。此图形成了准确的数学关系,并借此寻找历史事件与此图的关系,可谓加出心裁。

          4、综合表达性
          与当代的图表设计相比,易图中的图形设计几乎没有单一维度的表现,当今的图表设计中,对同一对象可以使用不同的图表在不同的侧面进行描述,而一般不采取同一图表表现不同维度的方法。后者是现代科学注重分析的习惯使然,而易学中并没有这种习惯,相反易学对整体性的问题的兴趣比分析要大得多。
          在图形信息设计中,易图学中的整体性表达法虽在很多情况下可能造成研究对象的模糊,但是作为对分析法天然的割裂的看待事物的反思是很有意义的。

          三、 易图中的图形表达法

          1、 图例的使用
          《易经》中最早的,也是最普遍的图例就是阴爻、阳爻的图例了,从较早的“— - -”符号到刘牧的“黑白点”、朱熹的黑白块,以及来知德圆图中的黑白二色都是直接的使用图例。
          而在清代程廷祚所绘的《易简图》中已见对于图例的标准使用了,在左侧的说明文字当中,作者对使用的每一符号所代表的含义均进行说明,与目前通常的图例不同的是,程氏的图例中还包含对联接符号的解释。

          除此以外,元代易学者吴澄所画的《河图》与《洛书》为了表达神书天降“理合理”的图画,把朱熹黑白点《河图》、《洛书》改为“马背旋毛河图”与“神龟甲坼洛书”。这个创造在易学中可谓雕虫小技,在易图学中也没有太深远的影响,但是在图形信息的表达法当中,这却是一个使用形象符号充当图例来绘制图表的创造。

          2、 成分分布表达法
          宋代杨甲作的《卦爻律吕图》是成分分布图的一个例子:在这幅图中,实心的成双黑点和空心的圈所代表概念的与传统的“— - -”符号所代表的阴阳爻并无差别,不同的是 “— - -”符号无法像黑白二色那样直观的表现成分的分布。

          在《卦爻律吕图》的基础之上,元代胡一桂绘制了《文王十二月卦气图》,在这幅图中胡一桂使用黑白两色的色块表示阴爻和阳爻,把八卦中阴阳的转换与中国的四季变更融为一体,绘制出一种趋式图。

          在易图中一般是用面积表现各个元素的比例的,后人依汉代易学作品《周易参同契》中的理论作的《水火匡廓图》,这是一个融合了阴阳对照和卦象信息的综合图画,在这里不但对阴阳的比例有严格的表达,还对阴阳相抱的方式、层次与位置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在朱熹的《伏羲八卦次序图》和《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图》中黑白的分布情况的直观感觉和准确的位置都表现出来了。

          清代梁锡玙在《易学启蒙补》中将朱熹“六横图”改画作六圆图,在把阴阳的任务交给色块,而将数目字全部用空心圆圈或白点表达。在形式上,梁锡玙的图中尺规作图的痕迹己经很明显,很有工业时代绘图的特征。

          在前面三例中,元素的比例都是用面积表达的,而在清代著名易学者江永在《河洛精蕴》一书中所绘的《横列太阳少阴图》与《纵列少阳太阴图》中,显示出江永受明末引入的西方欧几里德几何学的作图的影响,用线段来表达易学元素的比例。

          3、 曲线图表达法
          明代韩邦奇将《文王十二月卦气图》的长方格连接起来形成了曲线图,来知德受此影响创作了《来知德圆图》,这是典型的函数曲线的表示法,秉承易图中一贯的方位圆盘式坐标,有着严整的数学规律。

          另一个十分重要的曲线图是明朝初年出现的《天地自然河图》,这幅图就是后来最为常见的《太极图》,由于道教与炼丹术士非常喜爱此图,后来的易学者为了与之区别只好敬而远之了。《天地自然河图》与《来知德圆图》有很多相似之处,不过二者区别也很大。《来知德圆图》是严整数学规律的代表,而《天地自然河图》则更多是出于直观,而且后者包容了更多的易学思想,更接近中国古代的典型思维方式。

          4、 流程演化图表达法
          《月体纳甲图》与《水火匡廓图》一样,都是后人依汉代易学作品《周易参同契》所作的易图,这是一个指导炼丹方士掌握炼丹时间的图,其中所依的标准是农历的月相,图中描绘了整个月中月相变化与日期及八卦的关系,是典型的对过程描述的图表。演化的方法在《易数钩隐图》系列中更为明显,其55幅图本身就是要表现太极生发出整个世界的演化过程。而周敦颐的《周氏太极图》是一个更加简明的宇宙发生学的演化说明图,这幅图更多的是抽象的义理的演化,而不是数字的推演。

          邮箱:fuwu@meishujia.cn
          Q Q:529512899
          电话:
          邮箱:fuwu@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49(s)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