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核实中..2009-09-17 15:41:56 来源:中国建筑家网
小标: 紫泥新品泛春华 不足证明北宋已有砂壶
当了解了宋代的饮茶习俗及饮茶所使用的茶具后,再看看北宋诗人梅尧臣《依韵和杜相公谢蔡君谟寄茶》:「紫泥新品泛春华」一诗的写作年代及其背景。
该诗写于宋皇佑四年。6皇佑三年五月间,梅尧臣由宣城乘船到汴京。九月十二日是尧臣一生中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尧臣奉命到学士院面试,通过考试,由仁宗赐同进士出身,仍改太常博士。此时的尧臣已经五十多岁了。
皇佑四年正月里,尧臣到汴京东门外去看马遵,恰巧蔡襄也去了,蔡襄是当时最有名的书法家,和尧臣、欧阳修都是极好朋友。
蔡襄,庆历四年十月,以亲老为由,乞领乡郡。授右正言,直史馆,知福州。庆历七年,蔡襄自知福州改福建路转运使。在建茶务(建州建安郡)监造龙凤团茶十斤上贡,作《北苑十咏》。7
蔡襄寄茶给梅尧臣,应是其龙团茶,即然是团茶,则无需用茶壶来泡,再说在宋一代的饮茶诗文里,人们大都在推崇、赞美建盏,梅尧臣与蔡襄又都是好友,蔡襄寄茶给梅尧臣,梅尧臣不去赞美蔡襄寄来的茶,反而去赞美民间不出名的「或者根本就还没有出现的」紫砂壶,这有可能吗?如果没有这种可能,「紫泥新品泛春华」就不存在是赞美紫砂茶具,因此也就不能作为砂壶北宋已有的依据。
那么,再将1976年宜兴羊角山紫砂古窑址出土的紫砂残器与宋代的饮茶茶具相比较。 羊角山古窑址出土的紫砂残器有壶类、罐类。
壶类部分有高颈壶:壶身、壶嘴、壶把、壶盖等残片。
壶身:有圆形、几何形。
壶嘴:有素式、捏塑两种。
壶把:有单条把、双条把两种。
壶盖:有平盖、罩形盖多种。
矮颈壶:器形扁矮,卷口,多为直流。
提梁壶:壶颈较矮,品种较多,大小不一。
上述羊角山古窑址出土的紫砂残器,以壶的造型来看,与宋代的茶瓶造型相差甚远。从一些壶嘴及其它残器的泥料、加工手法来判断,当是粗陶的煮水器、茶叶罐、水罐、药罐等,制作方法基本上是沿袭制作缸的方法。部分小件紫砂残器,已开始打泥片,尤其是壶盖,做工由粗到细,由无装饰到有装饰,泥料也由粗到细,有些制作工艺皆已具明中后期的特点。种种变化也都反映出与饮茶习俗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如果我们将羊角山出土的紫砂残器与宋饮茶习俗所用的茶具进行比较,恐怕很难联系到一起。其原因是,宋人饮茶,点茶也好,煎茶也好,所使用的茶具跟羊角山出土的紫砂残器是两个概念。功能不同,不可同日而语。如果将宋代各窑茶具的各种材料工艺与羊角山出土的紫砂残器的材料工艺相比较,羊角山紫砂残器的
制作工艺恐怕难以适应宋人的饮茶要求。
在宜兴,宋代可能是生产陶瓷的一个大的转折时期,青瓷的被淘汰,大批的从业者便转向了制陶业。
从今天宜兴地区发现的一些宋代窑址来看,均是一些粗货,有日用的陶盆、罐、钵、缸、壶、瓮和韩瓶。这些陶器大多数里外均施釉,从一些考古发掘的实物来看,当时的制作技术、材料、工艺,尚不具备制作紫砂壶的条件。故到目前为止,除羊角山外,还没有发现早于明中期专门用来烧紫砂壶及紫砂陶的窑址。古墓葬中也从未发现早于明中期的紫砂壶。
来源:网络
|
-
-
-
-
邮箱:fuwu@meishujia.cn
Q Q:529512899
电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