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核实中..2010-04-30 14:21:25 来源:中国建筑家网
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究竟有几方印玺?
通常为人所熟知的说法,是有金、玉、木3方:1864年7月19日清军攻陷天京时,在乱军中搜获洪秀全金玺、玉玺各一方,洪秀全的儿子、幼天王洪天贵福玉玺一方,此外洪秀全的木印“旨准”被太平军诏书衙官员藏于衙署—南京市瞻园路173号的屋顶天花板中,1975年屋主整修时发现,1982年文物普查时献出。
天授玉玺
近10年来各处纷纷传出“发现太平天国御玺”的“喜讯”,仅本人耳闻或见诸报端的就有3方之多,这让人不由地去猜想,洪秀全是否有更多的印玺?
史料记载中最早提到洪秀全有印玺的,是1852年11月28日长沙城外,太平军久攻不下后宣称“获得”一枚玉玺,并鼓吹为天授,信以为真的将士们一齐高呼万岁,因疲惫而懈怠的士气重新振作,两天后太平军就趁势转移,踏上了“取河南为家”的征途,这则记载《李秀成供词》和《张大司马奏稿》中都有,洪、清双方史料可以互相印证;《李秀成供词》还提到,太平军到汉口后首次铸造金玺,铸有金龙头。
洪秀全是1852年12月27日抵达汉口,入住关帝庙的,次年1月17日他搬进刚刚攻克的武昌城,入住更阔气的湖北巡抚衙门,这方金玺当铸于这两个日期间短短的21天内。
目前保存下来的天王玉玺全文44个字,其中有“父子公孙”、“八位万岁”等神话洪天贵福的文字,这些文字只能出现在1858年洪秀全开始突出自己父子、强调自己父子和上帝、耶稣特殊关系之后,因此不可能是1852年长沙的那一方,原先玉玺上的文字已不可考了。
武昌的金玺上刻了什么也没有记载,但1858年11月,洪秀全给英国特使额尔金颁发了一道诏书,上面盖了两方金玺,这两方金玺长宽都是9.5厘米,前一方的文字是“上帝圣旨天生真主坐山河”,后一方为“金玺奉天诛妖斩邪留正太平天王大道君王全”,从文字上看,前一方质朴而后一方繁琐,似不是同一年所作,可能前一方金玺,就是1852年汉口所铸的旧货。
超级金玺
1860年夏天,这两方金玺忽然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方长宽各19厘米的超级金玺,上面的文字为“金玺天父主张天兄担当天国久长天堂荣光天下太平日万方来朝天天父上主皇上帝救世主天兄耶稣太平天王大道君王全天下福”;1年后的春夏之交,这方金玺又人间蒸发,换成了另一方金玺,印文为“父子总号太平幼主一直承一统公孙同坐天国真王万岁照万方天父上主皇上帝救世主天兄耶稣天王大道君王全救世幼主真王福”,这方金玺的尺寸,各家著述中都无描绘,但从洋洋洒洒的字数可知,至少不会比前面那方超级金玺要小。
1864年被清方缴获的金玺在收藏入清朝皇宫军机处一年多后,被穷得发疯的工部郎中、军机处章京(秘书)萨隆阿偷走,跑到东四牌楼一家首饰店里化作了10根金条。档案记载这10根金条每根重11两,则这方金玺总重达6斤14两(16两制)以上,如此庞然大物,在史学家眼里是历史线索,在收藏家眼里是一级文物,而在贪婪者眼中,自然就是一大坨黄澄澄的金子了。
当年缴获的玉玺是和田青玉制成,长宽各19.8厘米,厚2.6厘米,连柄高9.3厘米,重3850克,玉玺上刻了整整44个字:“太平玉玺天父上帝天兄耶稣天王洪日主王舆笃救世幼主洪天贵福八位万岁永锡天禄永定乾坤恩和辑睦”,是现存世界上文字最长的帝王印玺。
如果将1852年的汉口金玺看做1858年金玺中的第一方,并认为被熔成金条的最后一方金玺是1861年的那方,那么不算“旨准”木印,洪秀全已知的印玺为金玺4方、玉玺两方,共6方。
然而这也许远不是洪秀全印玺的全部数量。
“旨准”木印
目前所能看到最早的洪秀全诏书发布于1850年底,在长沙玉玺问世前的天王诏旨,目前保留下来的有11篇,虽然都没有留下盖印的记录,但同一时期以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名义发布的檄文都盖印,没道理他们的“上级领导”洪秀全反倒连印章都没有。据沈葆桢的记载,天京陷落后,幼天王洪天贵福逃到湖州,后来辗转江西,他的印玺早就丢失了,却仍然封官、下诏,用的是新刻的木印,由此推断,广西起兵时物资匮乏的太平天国,最早怕是也刻了方木头印玺给他们的君主洪秀全。
长沙的玉玺李秀成和当地人士言之凿凿,但迄今连文字都无从找寻;后期的几方金玺若非盖在“国书”上流传国外,人们怕也是没法知道还有它们的存在,由此也许可以推断,洪秀全可能还制作过更多的金玺、玉玺,不过这些都无法考证。
早期的印玺文字简单朴实,后期字越刻越多,印章也就越来越大,如果不考虑文物属性单看分量,自然是越大越值钱了。
读到这里也许大家会问,“旨准”木印呢?为什么不说它?
其实“旨准”木印是根据1853年发表的《诏书盖玺颁行论》精神,用于给太平天国所有出版物加盖“出版发行许可证”的,严格地说是“公章”而非“印玺”。由于太平天国印书非常多,据说“汗牛充栋”,而原则上每一本书都必须盖上“旨准”印章才算合法发行,因此可以想象,当时太平天国惟一的合法国营印刷厂—刷书衙,必定有十几个甚至几十个人同时手执“旨准”大印,给成千上万册印刷品盖章认可,“旨准”木印也绝不可能只有一块,算上损耗,恐怕有100块也不会很夸张。
至于近年来涌现的五花八门“御玺”,则或粗制滥造,于体制不合;或移花接木,不顾场合地套用已知印玺的文字,稍有太平天国常识者,都可以轻易地把这些混珠的鱼目剔除出来。
来源:时代周报 陶短房
|
-
-
-
-
邮箱:fuwu@meishujia.cn
Q Q:529512899
电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