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中国建筑艺术网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中国建筑艺术网 -最大的建筑艺术门户网站
资讯
新闻
展讯
专题
评论
访谈
趣闻
服务
名家
企业
协会
建站
论坛
互动
欣赏
商业建筑
文化建筑
教育建筑
古建文化
园林建筑
别 墅
知识
史论
理论
视频
技法
鉴赏
保养
#
#
#
推荐新闻
[08月12日]
RLP Asia建筑 | 走进瑜悦的永续之美
[08月06日]
科技守护中轴线|九牧卫浴“智净”中山公园百年风华
[07月30日]
Arcadis凯谛思联合体赢得"无锡南站及周边片区城市...
[07月25日]
360采购帮开店流程详解:解锁AI厂长分身,实现7×2...
[07月23日]
百年云浮石材,镌刻世界之美
[07月22日]
Arcadis凯谛思发布《设计视野》趋势预测报告
[07月21日]
泊于林海的永恒之舟 艺术家晨晓的新西兰自然主义建筑宣言
[07月16日]
360采购帮发布“五大权益体系”,助力商家生意长效增长
[07月11日]
东芝家用电梯轿厢新品发布,用艺术重构别墅"奢雅流韵"垂直美学
[07月10日]
共探品牌力与服务生态|灵感游学设计师团走进Der·18...
名人访谈
全部
人物访谈
事件访谈
艺术研讨会
中国建筑艺术网:首页
>
名人访谈
>
当代艺术
中国实验影像:盛世中的失落
一个是“中国录像艺术之父”,一个是“最早一批录像艺术实验者”,张培力与朱加计划中的今日美术馆影像双个展着实令人期待,虽然现在的当代艺术展一个接一个,但是鉴于实验影像元老级艺术家作品亮相几率的稀有性,这样的展览至少掀动了专业圈内的敏感关注。 这个难得的展览遗憾地遭遇到“注水”的命运。由于诸多复杂的原因,此展的内容颇为无奈地被缩编成图片展,在代表着亚洲当代艺术泱泱盛世的中国,实验影像艺术的境遇却如此边缘与尴尬。当读图时代开始向相反方向弱化人们的视觉神经,当消费主义牵制着影像生产与观看的每个细枝末节时,到底还能有几个人真正放松下仓皇麻痹的感知系统,不对实验影像按下“快进”与“停止”呢?议论中国实验影像艺术的艰难生存与失落,难道只能唏嘘? ...
[详细+]
2010/09/03 15:08:57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夏季风:中国当代艺术即将蜕变
记者:您感觉中国当代艺术是否还处于受制约的状态? 夏季风:在对待中国当代艺术的问题上,官方至少还保持一定的距离,保持着警惕、甚至打压的态度。受中国官方所排斥的东西,为什么在西方大受欢迎?把它放在一个时代的大格局上去看,实际上是中、西方意识形态的一种对抗。当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跟本国政府的意识形态相抵触的时候,对于另外一种制度下的人可能是最好的筹码。中国当代艺术之所以在世界上成名,基于当时都是“被选择者”。再仔细分析一下,会发现这些选择者在西方艺术史里也不是最主要的评论家,只是边缘化的一些人,其次是一些投资者,收藏家。很显然他们是以逐利为目的做这个东西的,这个逐利的成份包含的不仅是艺术本身,也是附加在艺术上的另外一种意识形态。 记者...
[详细+]
2010/09/03 11:10:44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浴火与涅磐——张洹访谈
访谈时间:2010年6月 身体是生存体验的唯一直接途径 杜曦云(以下简称杜):你曾经谈到,在30岁时(1995年),非常沮丧,想杀掉自己却又办不到。为什么? 张洹(以下简称张):30岁的时候,事业没有任何起色。 那段时期发生的暴力事件很困扰我,很压抑,想干掉自己,又干不掉自己。 有一次很倒霉。北京的夏天晚上十二点多,我和几个朋友一起去酒吧喝酒,这个酒吧叫“洗车吧”(Car Wash),那天酒吧的位置几乎全满了,只剩几个位置空着,一坐那儿,对面就有个男人说“滚”,我还没反应过来,对方的一杯啤酒就豁到我脸上来了,接着另...
[详细+]
2010/09/03 10:51:32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王小帅:偶像,在未被炒作前的收藏
王宁: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当代艺术的? 王小帅:当代艺术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我也不清楚了。因为我也学画,从小就喜欢绘画,那个时候全国正在进行文化大革命,我们全家又在我很小的时候就从上海搬到了贵州,精神生活也就谈不上。那个时候也小,绘画就是单纯的喜欢。后来我考上了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在那系统性的学习了四年绘画,但是发现想成为职业艺术家的想法越来越淡,觉得绘画在那个年代已经无法满足我想要表达的问题。附中毕业,我选择了北京电影学院,在导演系学习。但即使是这样,这么多年来我也一直没有跟绘画界断绝过关系。我身边有很多当年就已经是好朋友的艺术家,像刘晓东和魏野都是那个年代就结实的朋友。 我80年代初学的是美术,89年从电影学院毕业,之后就开始...
[详细+]
2010/09/03 10:42:27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保持一个艺术家的纯粹与独立—鹿林访谈
采访时间:2010年7月25日 采访地点:宋庄艺术工厂区鹿林工作室 采访人:张宗希 曹振伟 摄影:包克敏 整理:张宗希 宋庄多故事,鹿林更传奇。 所以在24日下午开幕的时候,不仅有诸多艺术家、画廊人员、各路媒体前来,更有鹿林圆明园时期的朋友到场,结果便是馆内人员自愿牺牲采访机会,约到第二天下午,我们一行三人顶着宋庄上空不温不火却赤裸裸的太阳前往其工作室。 来到这个据说“经历岁月、年轮、神佑,20年长出的大人参”的工作室里,墙上却不见一幅作品,看来鹿老师真的清零了,要闭关了,而要看他“在综合材料方面多年研制秘方,绘画技巧炉火纯青,形成鹿式绘画语言”的作品,最好...
[详细+]
2010/09/03 10:32:10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当代艺术与民主制度 -王南溟访谈
访谈时间:2005年11月22日 访谈地点:四川美术学院 杜曦云(以下简称杜):作为具有法学知识的艺术批评家,你一直致力于从法律与政治的角度研究中国当代艺术制度问题,这使你在习惯于只谈艺术不谈制度、甚至于认为制度与艺术没有关系的中国当代艺术氛围中独树一帜。请你简要谈一下当代艺术、制度与法律间的关系。 王南溟(以下简称王):1980年代时,因为专注于艺术,我离开了法律界,当时有很多人对我提出质疑:“读法律的人怎么能搞艺术呢,法律是死的,而艺术很活”。过了十年以后,情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人们又觉得读法律的人进入艺术领域会特别有优势。 杜:这里面涉及到什么问题呢? 王:当代艺术不是一个人关在室内通过画画而宣...
[详细+]
2010/09/02 17:41:02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西南当代艺术三十年 ——与叶永青的访谈
何桂彦:乡土绘画的嬗变应该是始于您、张晓刚、毛旭辉为代表的“生命流”表现画风,作为当时77、78级中的一员,在您的作品中我们并没有看到“伤痕”和“乡土现实主义”的痕迹。实际上,在您们当时的那批同学的创作中,一开始就具有两种倾向:一批同学是走主题性的创作路线,包括乡土绘画中的一部分作品仍然是奔着官方美展去的;另一批同学则偏重于语言上的尝试,即学习西方的现代语言,希望在表现技法上和文革美术拉开差距,像罗中立作品中的超级写实、程丛林那种苏里科夫的写实语言,等等。当然,这两种方式有时也是结合在一起的。您能谈谈那一时期川美整体的创作氛围吗? 叶永青:77 78级是文革后第一批开始进入学校的学生,确实像你说的,我们身边的同学开始...
[详细+]
2010/09/02 17:38:16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赵力:当代艺术市场步入名作行情
记者:请您简单概括2007年当代艺术市场的整体形势。 赵力:当代艺术市场进入了一个名作的行情。我认为中国当代艺术市场迄今为止经历了三个阶段:初始阶段,只要是当代艺术就有行情,按照股票的说法是普涨的行情;第二阶段,2005年至2006年,整个市场进入了名家行情,不是所有人的作品都能卖好价;现在已经进入了第三个阶段,只有有名的、代表性的作品才有行情。正因为是处在这个行情,市场上的天价就不难理解了。比如:有时代的特征,或者是艺术家在某一个时间的代表作等等都倍受青睐。具体而言,张晓刚早期的代表性作品目前居高不下,《放下你的鞭子》有较高历史价值,因此比徐悲鸿一般的油画和国画作品价格要高。 记者:您认为2007年当代艺术市场的亮点有哪些? 赵力:最大的亮点在于,记录在...
[详细+]
2010/09/02 17:15:51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专访费大为:“八五新潮” 超越时代的激情
时间:2010年4月5日下午 地点:费大为北京寓所 李超:近几年从整个社会文化的大环境来看,有这么一个现象,历史的大热已经成为一个比较流行的一个文化景观,艺术圈对待“八五新潮”的态度也是基本如此,您是怎么看待这个现象的?其实还是一个关于“八五”热的一个问题。 费大为:历史的热度。 李超:对,现在很多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体都在回顾历史,貌似是一种潮流。 费大为:可能是因为2000年以后的形势跟九十年代很不一样,九十年代好像还没有初现对八十年代的回顾,还没有这个需要。但是恰恰说明了我们跟八十年代脱离得比较远,距离九十年代还是贴得比较近,有很多东西很相似,所以说正因为与它有距离...
[详细+]
2010/09/02 17:03:18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从“体验”进入“当代艺术”----胡晶对话王度
“当代艺术”是“智商”的较量 胡晶:“艺术”这个概念已经被讨论太长时间,特别在杜尚做了《喷泉》之后。但是,作为一位职业艺术家,在创作的时候,必定还是从对“艺术”这样一个概念的某种理解之上进行的.您在中国和法国这两个具有中西典型性的国家生活必定会对”艺术”这一概念的理解发生过一些变化,那么请您谈谈,您当下对“艺术”概念的理解。 王度:“艺术”早就泛滥成为形容词了,你没发现很多跟艺术没关系的东西都被称为艺术吗?“艺术”对于我来说不是一份职业,而是我的生活方式。我只认可艺术原始的那点自由精...
[详细+]
2010/09/02 17:02:41
来源:
网络
编辑:
中国建筑艺术网
上一页
1
...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艺术活动
>
中国青铜时代的兵器
开始:
2025/10/01
结束:
2026/01/04
省市:
江苏
场馆:
苏州博物馆西馆
陈新宇:刺球
开始:
2025/10/12
结束:
2025/11/12
省市:
浙江
场馆:
清影艺术空间(转塘)
佘海晴:时间的回信
开始:
2025/10/17
结束:
2025/11/30
省市:
北京
场馆:
松美术馆
新闻热点
+
more
一场大展一次大赛激活一座城 东宁举办系列文化活动
9月29日,由黑龙江东宁市与西泠印社携手举办的“西泠雅韵·玉鉴东宁”书法篆刻展暨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在东宁精...
马丁·马吉拉是谁?他带着女装来了
浅谈菊花与文人墨客们的人文情怀
翁纪军艺术世界的宏大与精微
田鱼谣以艺术展现“稻鱼共生”文化
与钱晓芳一起“又见花开”
“吴山明中国画笔墨传习展”在潘天寿纪念馆展出
三位书法家到平田“写字吃茶去”
最新专题
+
more
红心伟业
红心伟业:由华夏少奇(北京)文化发展中心组织实施,主要宗旨:传承红色资源,发展诗词文化,促进中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主要职能:组织引导全国红色研学及中小学研学旅行,在革命根据地、纪念地、伟人故里等开展红色文化活动和红色旅游教育体验;创作红色影视作品;传播红色歌曲等。
张大千
张大千简介(1899-1983)原名正权,后改名爰,小名季,又名季爰。号大千、大千居士,以号行。画室名大风堂。四川内江人。 张 大千 在现代艺坛上,张大千大概是成就最高的国画家了。他精山水、工人物、善花草,还能书会銮,我不知能出其右者谁?比起会画来,张大千...
合作联系
邮箱:
fuwu@meishujia.cn
Q Q:
529512899
电话: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国画家网
油画家网
版画家网
雕塑家网
建筑家网
工艺美术家
紫砂艺术网
书法家网
当代艺术网
画廊网
美术114
摄影网
民间艺术
美术高考
少儿艺术网
拍卖网
美术家网
中国艺术收藏网
中国文化促进会
菏泽市美术家协会
菏泽书法艺术研究会
曹州艺术网
邮箱:
fuwu@meishujia.cn
中国建筑艺术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JIANZHUJIA.NET
,All right
技术支持: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会员中心]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