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学以致用 走向创作——河北美术学院书法学院书法教学之路的启示

        作者:李亦奕2024-08-25 12:48:11 来源:中国文化报

            (1/3)岳飞《满江红》(草书) 薛梅杰

            (2/3)慎尔优游(篆刻) 梁永辉

            (3/3)节录黄庭坚《山谷题跋》 局部(行书) 张浩仪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当代书法的发展,学院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已有近200所高等院校开设了书法本科专业,硕士、博士学位教育也已基本达到普及层面。从学科建设而言,当代书法教育学、学院化专业创作理论和高等书法教材体系建构也都相应实现了传统的现代转换,彰显出新的书学特征,这无疑是历史性成就。但是,也应该充分认识到,当代高等书法教育仍面临各种问题和挑战,如当代高等教育基础理论与学科建设跟进不足,观念固化,形成专业壁垒,缺乏方法论的介入与认识论的转换,这尤其表现在高等书法本科教学方面。

          如何在4年本科教学中,达成对一个能够较全面掌握笔法技巧和书法审美学养的专业人才的培养塑造?近日,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走向创作——河北美术学院书法学院学生作品展”引发了业界对书法教学理念的讨论以及对当代高等书法教育学立场的追问。

          展览以“走向创作”为主题,汇集了200余件河北美术学院学生的优秀书法篆刻作品,涵盖了不同书体与多元审美风格,显示出河北美术学院书法学院学生立足书法本体,深入传统而又不同于传统;勇于风格探索而又不停留于追求形式风格的创作追求。

          中国标准草书学社副社长叶鹏飞评价说:“这些书法作品有着强劲的态势、流动的气韵、生动变化的布局。大篆、小篆和隶书作品,已不是整饬的气格,而是有着追求书艺、追求抒情的观赏意义之作。而楷书也是以深切的情感流于其中,点画不失精美而生动有致。”

          《书法》杂志副主编、上海书画出版社副编审杨勇也表示,参展作品可谓五体兼具,整体来看气象宏大,大字行草开合有度,落落大方;小字行草舒缓优雅,气息纯正;篆隶作品气势雄强,端严之中显正大气象;楷书作品对字形的处理融入了个人的理解,不囿于时风,生动且不失真意。作品大都朝气蓬勃,充满活力,且多有探索的意味,有着极强的可塑性,也具有无限的可能性。

          事实上,这些教学成果与河北美术学院书法学院多年来的教学探索密不可分。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河北美术学院教授姜寿田介绍,河北美术学院书法学院成立16年来,一直以“走向创作”作为其本科教学变革的核心,它针对当代高等书法本科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以临摹为中心的教学弊端,勇于变革,将4年本科教学定位为以创作为中心,并由此引发一系列教学变革。这突出表现在,强调经典帖学教学的主体地位,而以篆隶楷教学为辅。在帖学经典教学中,又突出强调晋唐一体的行草教学,以晋唐笔法为核心,进入大草。同时,在以行草为主导的本科教学实践中,又从笔法中强调对篆籀笔法的认识把握。

          值得一提的是,河北美术学院在本科书法教学中,对以行草为中心的倡导与强调是立足于帖学独立立场的,它强调来自经典帖学的纯粹,但不轻开碑帖分野之径。在充分强调帖学纯粹性的前提下,对碑学及民间书法一系也予以充分重视,并在这一领域教学中,尤为强调风格与写意性诠释。如对大篆金文、秦汉简帛、魏碑、摩崖、写经尤为注重强调其风格性。这便在本科教学实践中,使碑学与帖学之间获得张力,形成笔法与观念的张弛,使学生在其中寻找到符合自我审美个性的创作表达。

          “本科教学变革以帖学——行草为中心,既顺应了现当代帖学的独立和经典化转向以及对碑学的反思,同时在当代书法形式探索处于停滞乃至歧异的背景下,推动帖学大传统的复兴深化,为当代书法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实现了当代高等书法本科教学变革以及教育学立场的方法论、认识论转换。可以说,‘走向创作’体现了河北美术学院一以贯之的书法教学理念。它既是理想,也是途径方法。同时,也回应了对当代高等书法教育学立场的追问。”姜寿田说。

          在书法教学上,河北美院的书法教师团队充分发挥学生的灵性和擅长。倡导激发、引导学生创造力的书法教学方式,打破陈规,将博学与专攻相结合,强调学以致用,将创作意识贯穿于每门实践课程。倡导以临摹促创作、创作与临摹相辅相成的方法,让学生有尽快掌握所学书体的能力。学院还编写了《历代法帖风格类编》系列教材,保证了学生在选择和创作风格方面各有所专、各有所长的需要,让学生对原碑帖的理解、提炼为己所用,找到最适合自己表现的形式。这样务实的教育方法,无疑为书法人才的培养起到了扎实有效的作用。此外,“走向创作”的多元化书法教学理念还体现在,保持现有稳固的书法教师队伍的同时,学院还邀请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国内一流书家、学者担任教学工作,并定期举办学术讲座。

          当下,展厅书法、竞技性书法倾向于视觉冲击力的表现,这往往造成先墨后文或先墨无文的现象。在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评论与文化传播委员会秘书长张瑞田看来,如何在传统书法发展主线中断后的人文生态里有所作为,是摆在当代书法教育和书法创作面前的问题。

          “河北美术学院的书法教学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书法的技术训练。他们明确一点,书法家必须具有书写的手工能力,对碑帖的‘物理’‘物情’‘物态’要有感觉。书法家的技术能力,是对传统书法资源的剖析、理解、感受、体悟。河北美术学院在教学中强调,学生们必须具备对书法史的概括能力,这是能否具有欣赏书法、学习书法的基础条件。”张瑞田认为,河北美术学院的书法教学理念,夯实了基础,明确了书法的艺术语言,注重书写性的灵感捕捉,塑造了当代书法的生命体征。

          显然,中青年书法家是当代书法创作的基石。10多年来,河北美术学院的书法创作群体取得的创作成绩,让业界看到了新时期中国书法创作的风尚和形态,看到了一种“艺术的激情”。正是这种激情能让书法家保持个性,使其笔墨语言处于自由的状态。这恰恰是当代书法创作的必然选择,也是河北美术学院书法创作群体的可贵之处。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邮箱:fuwu@meishujia.cn
          Q Q:529512899
          电话:
          邮箱:fuwu@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68(s)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