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熟悉的味道

        作者:唐永明2024-08-17 22:00:30 来源:美术报

          潘鸿海 柿子红了 90×120cm 油画 2012年

          不知不觉,潘鸿海老师故去已一年多,但犹如昨日。8月9日下午,记者去浙江美术馆参加了“风景旧曾谙——潘鸿海油画艺术展”,现场人头攒动,碰到了不少慕名而来的老朋友。

          当那些熟悉的作品,以原作的方式悬挂在空旷的展厅里,在聚光灯照射下散发着油画特有的气息,心中还是有所悸动。那是一种熟悉的味道,一如多少次,去潘老师的画室闻到的味道。

          潘老师总是在一句“来了啊”的寒暄中,起身泡上一杯浓香的绿茶,在茶香和油彩媒介的香味混合交融中,再递上一支烟,我们用烟味将上述这二种气味完全覆盖,包括他架上画了一半、尚未完成的作品。

          潘老师的家属遵循他生前的愿望,将80余件大大小小的作品,全部捐赠给了国家,由浙江美术馆收藏,使其艺术精神能够有序传承,惠及大众百姓。不禁令人肃然起敬。这虽然是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但其同样也是一笔价值不菲的物质财富,捐赠项目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家属的一致认可与彼此信任,可见家风传承之正。

          这是一个老艺术家筚路蓝缕,用毕生心血凝结的愿望,如今这些作品有这样一个归宿,值得欣喜和高兴。至少,我们以后如果怀念潘老师,想看他的作品的时候,还找得到去处。

          与潘鸿海老师交往比较多,但其中有二件事记忆特别深刻,在这个时间节点,写出来,聊作纪念。事情虽小,也可以从一个侧面管窥其艺术和为人做事的原则。

          有一次杭州油画院一起去松阳写生采风,由于年龄原因他不太喜欢在外面直接写生,总是拿着相机去寻找入画的风景,然后回画室再创作。我便陪着他一路翻山,走高爬低。他总是有自己独到的眼光来选择风景,在一处并不起眼的被村民废弃的老屋前,他停下脚步,观望思索一番之后左拍右拍,似乎十分钟情,我很疑惑,便问他,这样杂乱的地方能画出彩?他笑笑不语。我便也应付跟着拍了几张这个场景。过后觉得这种资料没啥大用,便早就忘了这事。

          直到某一天在他的画室里突然见到这幅《柿子红了》作品,十分惊艳,这不就是我熟视无睹的那个场景吗!这才明白,艺术家的选择有多么重要,往往会在被我们熟视无睹的场景里,找到韵律、找到节奏,找到心仪的色彩、找到美的画面。潘老师既有着独到的眼光,也有着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他一个字都没说,就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

          另一件事是,潘老师应邀接受“中华五千年——百年追梦”重大主题创作任务,要画一幅表现良渚题材的历史画——《玉馨良渚》,作品以三联画的构图组织方式,艺术地重构了理想化的“史前”人类社会图景,描摹出江南伊甸园的美好清丽与富饶繁华。从采风、拍摄资料,到构思、创作草图、上大稿,他和助手汪文斌老师一起,前前后后花了两年多时间。期间我去过几次他们的工作室,算是见证了这个过程,也了解其中众多细节和故事。于是在他邀我写一篇关于这件作品的创作手记时,我便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前后花了一个多星期时间,写了将近万字的创作综述,用于画册出版。潘老师执意要付我稿酬,我断然拒绝,说以我的工作性质,写这个也不算啥难事。没想到,过了几天,潘老师竟然提着一大袋整整十条中华烟给我,让我非收下不可。把钱转化成实物,可见其不肯欠人情的决心,也使得我只能惭愧地收下这份情谊。

          自古“量小失友,度大聚朋。”潘鸿海老师以自己的宽容大度和人格魅力吸引了许多朋友在其身边。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邮箱:fuwu@meishujia.cn
          Q Q:529512899
          电话:
          邮箱:fuwu@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55(s)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