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建梅拍摄
日前,由广州艺术博物院,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以及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华南国家植物园联合主办的“格物·求真——博物学视角下的岭南绘画”展览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开展。
该展是“文化和旅游部2022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入选项目”“2021—2022年度广东省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入选项目”,由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赵力担任学术指导,广州艺术博物院研究馆员翁泽文担任学术支持,广州艺术博物院陈玉莲担任策展人。该展不仅是一次对晚清以来岭南绘画史的梳理,还是一次艺术与科学的跨界合作。
该展策展角度创新,展览结构清晰,策展人首次尝试从博物学角度介入岭南绘画史,时间跨越几个世纪,既有中西文化的碰撞,也有艺术与科学的交织。第一单元“图像采集:西方博物学家的行囊”展出外销博物画,讲述西方博物学外来中国的故事,西方通过图像认识中国,广州外销画家比较被动地接受了西方观察方法、绘画技法的影响,这些外销博物画具备西方视角和实用功能性;第二单元“相看东西:本土学者的博物绘画实验”是从文人的身份视角切入,在受到西方文化冲击之后,本土学者的文人身份发生了变化,不再是传统文人,而是对西方博物学知识有一定认识的新文人,因此在艺术上也相应地改变了对自然的观察和认知,虽然仍未超出文人画的范畴,但是中西技法的交融显而易见;第三单元“写生一脉:从十香园开始的传承与革新”注重梳理岭南画脉,“写生”是艺术创作方法,也是教学的核心,更是艺术革命的手段。第四单元“草木绘真:近百年华南植物科学画”将目光转向科学界,从“格物致知”到“求真实证”,博物画中的一部分演变成了植物科学画,艺术为科学添砖加瓦。
本次展览的展品来源包括3家主办单位的收藏,展品类型丰富多样,既包括外销水彩画、通草纸画、油画,也包括黄士陵、蔡守、居巢、居廉、伍德彝、容祖椿等人的国画以及高剑父的写生稿,还涵盖了近百年华南国家植物园历代画家的植物科学画,同时配合画作展出一批植物标本、昆虫标本、日本博物学古籍,将岭南绘画受西方博物学和日本博物学影响的两条线索呈现出来。展品亮点还包括一级文物黄士陵《粤中花木册》,著名植物学家陈焕镛院士采集或鉴定的一批老标本。
展览主色调为清新雅致的绿色,展览场景设计基于故事发生地——岭南地区,现场外围布置以岭南园林建筑为参照,八角门、陶瓷葵花窗、芭蕉牌匾、红砖花窗围栏、各种藤蔓、太湖石等元素的融入,芭蕉、紫藤、苔藓等植物的加入,鸟类、蝴蝶等动物的点缀,呼应了展览主题,也再现了岭南画家置身于花木草丛写生的情景氛围。展厅中还利用绿色藤蔓装饰墙体,并放置两只大孔雀及其他鸟类标本,营造出植物园的气氛,亚热带风情满满。
配合本次展览,广州艺术博物院继续围绕“游于艺”“讲艺坛”等公教品牌策划“学玩一体”的系列主题公教活动,让观众在艺术与自然的融合互动中畅游。展览期间,该院将邀请国内艺术学、植物学和博物学领域的多位专家学者,为广大观众开设专题讲座、绘画创作和非遗文化体验活动。
本次展览将持续展至2023年3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