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80年来会议精神已经成为党的文艺事业前进的方向和纲领性的指导文献,回顾80年来的艰苦而辉煌的历程,成立于1928年的中国美院培养了一大批进步青年学生奔赴延安,他们中有艾青、王朝闻、罗工柳、王式廓等10多位与国美有着深厚渊源的文艺家亲耳聆听了80年前的那场历史盛会。他们在延安以国美扎实的基本功创作出了一大批革命文艺、美术的新作品。80年来,国美和国美的校友、师生们努力自觉践行“讲话精神”,新中国成立以后,涌现了像方增先、刘文西、吴山明等优秀艺术家代表,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创作出了在“讲话精神”指引下的经典艺术篇章。
向往延安 会师宝塔山下
在抗战的烽火中,来自国内外的无数热血进步青年、莘莘学子都奔向一个共同的地方,中国西北的延安。1943年12月,时任中央书记的任弼时说:“抗战后到延安的知识分子总共四万余人。”在这些青春热血的知识分子中,活跃着一支独特的美术艺术家队伍。
1938年4月成立的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后改名为“鲁迅艺术文学院”,简称“鲁艺”,这是我党培养革命和抗战文艺干部的第一所艺术院校。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风趣地说,我们有两支军队,一支是朱总司令的(手里拿枪的军队),一支是鲁总司令的(文化的军队)。鲁艺有音乐、舞蹈、美术、文学四系,1938年4月至1945年11月七年半中共招生五届685人,其中美术系147人,负责从前线抗日壁画、版画,到根据地的领袖像等各类美术创作。在这支美术家队伍里,仅来自杭州国立艺专(中国美院前身)就有数十位,他们是杭州国立艺专进步和革命的先进分子。
杭州国立艺专自1928年成立以后,第一位共产党员是1929年入学的张眺,他是李可染同届研究生。考试未过,于是他找了林风眠校长,林校长和张眺谈了2小时,很欣赏张眺在文艺理论上的雄辩,决定增补张眺入学。张眺在家乡山东潍县就深刻地影响了日后中央美院教授、现代花鸟画革新大家郭味蕖。在国立艺专他的革命思想更是给学校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不仅校长林风眠经常和他讨论美术理论问题,在学生中他有着很强的影响力。同学李可染说:张眺比我知道得多,尤其是革命理论与文艺书籍读得比我多。在校长林风眠等的支持下,国立艺专学生成立的西湖一八艺社,在张眺的影响下进一步成为进步的一八艺社,并受到了鲁迅先生的大力支持,鲁迅为一八艺社展览写了《一八艺社习作展览会小引》并亲自参观了展览。在张眺等革命者和左联运动的激励、教育下,杭州国立艺专涌现了夏朋烈士,以及胡一川、卢鸿基等一批进步青年,也使得杭州国立艺专从创办之初就孕育了红色基因。这些进步青年对革命圣地延安无不心向往之。不仅是鲁迅和左联的影响,早期地下党团组织对杭州艺专进步思潮给予有力的领导。1930年,在共产党员李友邦的领导组织下,杭州艺专成立了第一个共青团组织。1938年,在抗战的硝烟中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民先)组织席卷全国,国立艺专也成立了民先,到1940年一批共产党员学生成立了艺专的第一个党支部。使得杭州国立艺专进步青年不断奔向延安,包括12位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的校友,以及吴劳、彦涵、王文秋、陈角榆、陈铁耕、汪占非、叶洛、米谷、张晓非、黄薇、夏风等共计20多人。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现场的“国美人”
在1942年5月的三场延安文艺座谈会现场报告中,在场的艺术家至少有12位是与杭州国立艺专有联系的。现在经过历史的研究考证,前后有近150人左右出席了“延安文艺座谈会”,其中文艺界人士约有112人,其中仅与国美有联系的艺术家就有12人:艾青、张谔、力群、王式廓、王朝闻、罗工柳、胡一川、杨筠、王曼硕、江丰、钟敬之和李元庆。
这12位中中国画专业的有力群(1931级),油画专业的有王式廓(1933级)、罗工柳(1936级)、胡一川(1929级)、杨筠(1936级,预科),雕塑专业的有张谔(1928级)、艾青(1928级)、王朝闻(1932级)。音乐专业的李元庆(1930级),都是国美(杭州国立艺专学生)。钟敬之1928年考上了国美雕塑系,但因为没钱交学费就又回上海就读中国劳动大学。王曼硕和江丰是国美的教师,王曼硕是1938年2月,随国立北平艺专南迁到沅陵与杭州国立艺专两校合并后,同年6月离开国立艺专。江丰1930年开始在上海参加了艺专“一八艺社”活动,1949年,和刘开渠一起接管杭州国立艺专,任校党委书记、副校长。这其中最有趣的是杨筠,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时时年22岁的杨筠3年前和罗工柳结婚,照相前杨筠就站在第四排左起第8位子,而罗工柳在前一排第三排左起第10,要拍照了,杨筠突然转身想找一个更合适的位子,结果她离开原位还没找到新位子,摄影师就拍完了。所以,在人们排得密密麻麻的大合影中,人们只能看到杨筠离开后留下第四排左8(礼堂窗前)显眼的空档。这个遗憾让杨筠念叨了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