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3日(周六) 上午由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2025年度传播交流推广项目——“中国花釉陶瓷艺术作品巡展(西安站)”在陕西亮宝楼艺术博物馆盛大开幕。展览由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指导、北京城市学院主办,北京城市学院文化遗产学部与北京陶瓷艺术馆承办,桂林美术馆、景德镇美术馆、禹州钧瓷文化园有限公司、呼和浩特市美术馆、陕西亮宝楼艺术博物馆(陕西亮宝楼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协办。开幕式上,来自高校、行业机构、艺术团体与媒体的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西安站盛大开幕(暨巡展闭幕)。
本次巡展汇聚全国64位艺术家,呈现84件(组)代表性作品,围绕“传承经典•花釉艺术生活美学”“匠心妙想•花釉艺术创意呈现”“边界融合•花釉艺术前沿表达”三大板块展开叙述,系统梳理花釉从历史积累到当代表达、从工艺语言到跨界融合的多维路径。
项目负责人、北京城市学院文物数字研究中心主任李冰教授主持
开幕式由项目负责人、北京城市学院文物数字研究中心主任李冰教授主持。她表示,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与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在中国陶瓷传播史与艺术交流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从汉唐彩绘陶俑与工坊体系到宋元精美瓷品的互鉴流播,这座城市长期作为文明互通的重要节点。巡展收官选择在此展开,不仅是对历史底蕴的致敬,更以长安为新起点,将花釉陶瓷连接传统技艺与当代设计,让花釉之美在更广阔的公共文化空间中“看得见、用得上、传得开”。巡展以跨区域联动的方式系统呈现新时代花釉陶瓷的传承与创新,西安收官既是阶段总结,也是新的出发点。
参展艺术家代表、西安美术学院陈琦教授致辞
参展艺术家代表、西安美术学院教授、第二届中国美术家协会艺术委员会委员、第一届陕西省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主任陈琦在致辞中,从唐代“鲁山花瓷”谈至当代花釉陶瓷实验实践,概括花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生成机理及其与胎土、气氛、火候之间的关系,强调花釉并非单一视觉奇观,而是贯通历史经验与科学认知的中国陶瓷语言;她指出,巡展把传统谱系、现代工坊与青年创作置于同一现场语境,既让观众直观感受到传统工艺的历史厚度,又能清晰看见现代创新与青年力量的鲜活表达,让文化传承与当代创作在碰撞中焕发出更生动的生命力。
陕西省工艺美术学会祝彦卿会长致辞
陕西省工艺美术学会祝彦卿会长高度评价巡展落地西安的意义,提出将与承办、协办单位联合推进“三个落地”:一是把花釉陶瓷带入校园、社区与公共空间,形成常态化导览、讲座与体验;二是对接创作者、科研机构与企业,开展绿色工艺与数字展示的联合课题与试点项目;三是为青年人才“搭台”,发布研修资讯、组织观摩评议、长期跟进传播,推动从“好作品”走向“好生态”。
项目学术指导、北京城市学院文化遗产学部主任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常务理事陈秋荣教授致辞
随后,项目学术指导、北京城市学院文化遗产学部主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常务理事陈秋荣教授致辞。他回顾巡展自桂林首展启幕,相继走过景德镇、福州、禹州、呼和浩特与北京等六城的历程,指出各地山水人文为花釉陶瓷艺术提供了丰厚土壤,串联起一条跨越古今、贯通南北的“流动史”。他强调,西安站作为全国巡展的收官之展,更着重于回望与总结,凝聚艺术家匠心创作与学术思考,借助古都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将花釉陶瓷推向更广阔的舞台,连接过去与未来、沟通中国与世界,同时继续秉承“科技赋能、匠心传承”的理念,推动这一凝结千年智慧的艺术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力。
开幕仪式后,领导与嘉宾合影并共同观展。近距离感受花釉陶瓷艺术带来的视觉张力,多位到场艺术家与公众交流创作思路与技术要点,现场学术与公众互动氛围热烈。
开幕式现场
嘉宾合影
展览现场:
展览9月10日至9月19日在陕西亮宝楼艺术博物馆免费向公众开放。诚邀社会各界人士,近距离感受花釉艺术的独特魅力与当代活力。